首页  >  图片报道
陕西24节气面出炉

2014-04-14

   

  古典新风尚

  用視覺傳達美,做中國醉美微刊

  这一组陕西24节气面,都是地道的陕西面条,有的或广为人知,有的或听来生僻。之所以称为陕西24节气面,是将中国传统的24节气与养生相结合,从食疗和食补的点滴入手,以陕西独有的面条贯穿始终。

   

  【立春:biangbiang面】

  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最好是用关中冬小麦所磨之面,陕西乾县的线辣子,花生油等等。

  关中流传,门帘挂个席片子,屋里吃着biangbiang子,是富饶的象征。伊春,图个好兆头,老陕的24节气面,自然首选biangbiang面。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因而有破春、咬春等等的习俗和说法。

   

  【雨水:户县摆汤面】

  摆汤面乃户县传统名吃,获中华名小吃誉称,与一般面吃法不同,一碗上好的臊子汤,汤中配有黄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红柿、蒜苗、韭菜、葱花、肉丁等等。吃的时候,摆一碗温汤细面条,挑一筷头面条放入臊子汤中,来回摆动,让其充分沾上调味汁子,如此往复,香气四溢,别有一番情趣。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养生着重在养护脾脏,调理肝脏,保持肝气顺畅。适宜多吃蔬菜,如韭菜,菠菜,西红柿等等,忌辛辣、油腻的食物。户县摆汤面算是陕西面条里头为数不多臊子汤里配菜多,口味又不辛辣的,面薄筋光,素有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象条线,吃到嘴里光又绵。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惊蛰:油泼面】

  油泼面是陕西很有特色的一种主食。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

  辣椒面、青菜、葱花、姜,蒜、花椒搁在面上,十成熟的滚油浇上去,噼啪作响。正如惊蛰时节,隆隆之声不绝,蛰居的物种自春困中醒来。

  惊蛰,古称“启蛰”,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分:耀州窝窝面】

  窝窝面始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耀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窝窝面”。

  春分时节,饮食着重协调,平衡膳食。耀州窝窝面的原料有精粉、蘑菇、鸡蛋、肉米、核桃仁、木耳、蒜苗、广米、姜、葱、香油、酱油、味精等,并配有多种调料。烩煮也减少了食材营养的流失。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清明:岐山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平原传统特色面,为西府名小吃。尤以宝鸡市岐山县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

  古时,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后两者合并为一日。而在关中地区,部分村落曾有婚丧嫁娶时,给宾客吃臊子面的习俗。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谷雨:宝鸡削筋面】

  削筋面的主要流行区域是宝鸡凤翔及毗邻地区,其他地方比较少了,地方特色十足。具有筋而不硬,滑而不嫩,油而不腻,辣香爽口,咸酸适口的特点。

  谷雨时节,养生讲究天人相应,食药一体。削筋面讲究红萝卜切细、铡碎炒熟一样,另外就是西府有名的臊子肉,各家有各家的炒肉秘方。加入这两样,再伴以凤翔有名的“凝香醋”和油泼辣子。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立夏:铜川大刀面】

  铜川大刀面,刀长二尺二寸,背前端宽三寸,背后端宽四寸,老秤重十九斤。 切: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刀随手移。 面:搓成絮,木杠压,成硬块,盘起回性,擀开一毫米厚薄后拎擀杖叠起成半圆形。 艺高者胆大,挥刀自如。

  立夏时节,养生多以“春夏养阳”为主,重在“养心”,且此时胃病较易发。大刀面多以姜汁、蒜汁相作,清爽可口,味道鲜美,既可暖胃,又不失清爽。

  立夏: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武功旗花面】

  旗花面是武功的独特风味小吃,盛名远扬。“旗花面”也有叫“奇花面”的。因它碗上飘的五颜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鸡蛋花、葱花、带片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行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

  小满节气,不少地方有吃野菜的习俗,例如苦苦菜。另小满节气的饮食重点是健脾开胃。旗花面有个民间传说,明末一位皇帝的爱妃久病不愈,茶饭不思,后食用民间的旗花面后,胃口大开。此后,旗花面也作为宫廷美味保留了下来。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彬县御面】

  芒种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而这一时期各种物品容易发霉,蚊虫滋生,极易传染疾病。彬县特色小吃御面是蒸熟后晾凉食用,作料以蒜泥、陈醋等为主。符合节气养生的需求。

  芒种:也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

   

  【夏至:杨凌蘸水面】

  北方有个说法:冬至饺子夏至面。夏季气候炎热,吃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诸如凉面之类。

  杨凌蘸水面,论根卖,一根一元,较宽的可达5、6厘米,长一米左右,食用时以大面盆盛之众人同用,有菠菜等同烹,谓之“清清白白”。每人有一蘸汁碗,调以蒜苗等及五味佐料,食之味美留香。不必忌讳面条放久了会凉,既清爽又节约,吃几根要几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小暑:汉中浆水面】

  汉中浆水面,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汉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为佳。关中的浆水面类似于酸汤面,是夏季常见小吃,浆水菜的菜多为芹菜。

  热在三伏,小暑就是入伏天的开始。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夏季吃消暑的食物,汉中浆水面自然是最合适的。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麟游血条面】

  麟游血条面:相传还是唐王李世民来麟游九成宫避暑,去乡间视察民情时发现的。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立秋:汉中梆梆面】

  汉中梆梆面,陕西省汉中市风味食品。用上等白面粉精制而成。因多在夜晚挑担上市,敲梆叫卖而得名。

  立秋,养生重在滋阴益胃。汉中梆梆面的特点是:酸辣鲜香,利湿暖胃,是一种高碳化合物,又有一定脂肪、维生素B和钙、磷、铁等的面食小吃。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

   

  【处暑:苞谷糁面】

  处暑时节,正值秋季干燥,肺经当值,避免燥邪伤害。苞谷糁面口味清淡、玉米纤维素高,可加速肠道蠕动。

  处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白露:西府扯面】

  扯面是陕西和山西的传统面食,已有3000年历史。以宝鸡的西府扯面最为正宗,为中华名吃。

  白露时节,养生讲究止咳消炎,避免刺激呼吸道。西府扯面选用上白面粉,鸡蛋,菠菜,红萝卜,配以调味品。而其中的红萝卜性微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止咳等作用。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八月中(西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秋分:羊肉杂面】

  秋分时节,养生着重在祛风托毒。羊肉杂面,原本就精选豆杂面,作以羊肉、葱、姜等,进入秋冬温补的氛围。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寒露:石磨菠菜面】

  寒露时分,饮食讲究平衡五味外,适宜多食甘、淡滋润的食物,可补脾胃,养肺润肠。菠菜是北方越冬蔬菜,且富含铁质,是重要的补血蔬菜,有润燥滑肠等作用。寒露食用菠菜面,再恰当不过。

  寒露时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霜降:礼泉烙面】

  霜降时节,养生讲究固肾补肺,韭菜等均是很好的食材。礼泉烙面,汤汁中作以韭菜等,适宜霜降时节食用。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立冬:吴旗剁荞面】

  立冬时节,养生讲究补虚益精。荞面是陕北的上等杂粮之一,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被称作“长寿食品”。羊肉属温补,本就适宜在秋冬季时多食用。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小雪:榆林羊杂面】

  小雪时节,养生重在补心解郁。榆林羊杂面一道具有延缓衰老功效的药膳,补心益肾。所需原料有面粉、羊舌、羊腰子等。这道药膳适用于虚劳赢瘦、心肾不足、腰膝酸软、心悸怔忡等症。

  小雪:11月22或23日为小雪节气。中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

   

  【大雪:鸡血面】

  大雪时节,养生重在滋阴补血。鸡血面中滴入了鸡血,配以鸡肉,花椒、姜片、葱花等材料,汤清味醇,香辣适口。

  大雪:“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冬至:乾县鸡丝面】

  冬至时节,养生着重益气散寒。乾县鸡丝面做法简单,熟鸡丝,酱油,蒜泥,猪里脊肉配以高汤,面条,食用时,还需加上胡椒粉,可驱寒,且益气。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小寒:合阳踅面】

  小寒时节要养肾防寒。合阳蹩面以荞面制成,既营养丰富,又方便易食,属合阳当地小吃,逢春节前后会备好红油辣椒,随时招待客人准备蹩面。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大寒:陕北荞面饸饹】

  大寒时节,因与立春相交接,讲究饮食的人会顺应季节的变化,进步的食物量减少。陕北荞面饸饹,汤里加热骨头汤、羊肉等,适宜放在冬季温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