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作者:水兵 · 2015-04-20 来源:凯风网

  屋脊制品始于唐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作用是严密封固两坡瓦垄交会处,防止雨水渗漏。经过不断演化,屋脊制品的品种越来越多。主要包括各式屋脊、兽、吻、大小挑角、宝顶系列等。据民间相传,在屋脊之上安放镇脊神兽,不仅使建筑更加华丽美观,还可起到避火消灾,驱除邪恶,带来吉祥的作用。

  传统的屋脊制品,主要指屋脊兽。它们的安放数量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定。故宫太和殿(也称“金銮宝殿”)上共有10个,象征十样齐全,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如中和殿、保和殿上都是九个小兽,意为“九九归一”,其他地方的屋脊兽按级递减。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山西东南部一处老宅院上的屋脊兽,在夕阳的余晖里,更添几分神秘色彩。  

  屋脊兽的排列顺序也有严格规定。在重脊顶端排在第一个的是仙人骑凤(传说:齐国国君齐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后面依次排列鸱吻(音吃吻,龙的九子之一,也叫龙吻或吞兽,吻是嘴唇连着腮的意思。相传龙是用口生孩子,所以把龙的儿子叫做吻。其来历众说纷纭,一说龙生九子之一,形似无尾四脚蛇,喜欢在险要处张望,又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二说汉武帝时,所建柏梁殿失火,来自越地的巫师献策,说海中有一种神鱼,虬尾似鸱鸟,鼓浪即降雨,做它的样子安在殿脊上即可防火。三说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印度的摩羯鱼,也就是鲸鱼,传到中国。摩羯鱼在佛经上是雨神的座物,能灭火。但无论是本土制造还是舶来之品都是用来避火,有扶正辟邪之意)、狮子、天马(我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海马、狻猊(音酸泥,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獬豸(神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斗牛(传说中的一种虬龙,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行什(传说中的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龙马负图寺内的屋脊兽。领头的是仙人骑凤,而后依次为“龙、凤、狮子”等。骑凤仙人下面那个,叫做套兽,套在梁木的顶端,用来保护梁木不受雨水浸蚀。  

  随着时代的进步,屋脊制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民间。尽管当时的老百姓用不起或不敢用琉璃瓦式样的屋脊制品,但陶制品、瓦制品的屋脊兽还是逐渐在民间推开。如,青灰瓦制品的屋脊兽需要白干土(耐火材料土)与黄河或其他河道淤泥参合在一起,经过和泥、制模、成型、晾干、分开、上窑等工序,一个半月至两个月才能完成出窑。

  近年来,随着民间建房和古建筑修补的兴起,屋脊制品开始逐步走俏,这项传统技艺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屋脊制品不仅在北方的民房上兴起,且拉萨布达拉宫、山西乔家大院、洛阳龙门、嵩山少林寺等名胜景点也到处可见,甚至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家也用上了中国的屋脊制品。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浙江省宁波市钱业会馆正脊上的鸱(chi)吻,也称龙吻或吞脊兽,喜好东张西望,吞火吞物。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七贤民俗村内一处房屋上的几个屋脊兽,像是柿子的守护者。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经过五六遍的摔打,炼好的泥被倒进沙子打过底的坯模,用手拍实后,再用器具割去多余的泥,一个线条深浅不一、表面凸凹不同、画面层次分明的屋脊制品就成型了。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兽头本是一团泥,做尽辛勤人不知。如今抬在青云里,忘却当初窑内时。”清代文学家褚人获的这首吕蒙正题鸱吻诗,把一团泥坯、脱却胎范、入窑烧制,而后抬入青云的屋脊兽,写得明明白白。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装窑待烧制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烧窑时,窑内的火候全凭眼力,这是一门真功夫。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出窑后的屋脊制品,栩栩如生,颇具历史韵味。  

屋脊上的传说和艺术 

    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上庙宇内的屋脊兽制作精美、独具特色。

分享到:
责任编辑:韩佳 万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