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陇原手艺人:和洮砚相守的人们

2017-12-04 来源:新华网

  以墨试砚,洮砚起于唐而兴于宋。

  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原石料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

  制作洮砚的原石,“存老石”(出产于洮河东岸的喇嘛崖等老坑)也是一些洮砚手艺人的爱好。

  因其“坚似青铜,润似玉”的特质,为不少名人墨客所喜爱,苏轼在《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中赞道,“ 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弃予剑,参笔墨。岁丙寅,斗南北。归予者,黄鲁直。”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写道“久闻洮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在书香雅阁中收藏一枚上佳的洮砚,是中国文人的理想,金朝诗人元好问诗曰:“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洮砚工艺历经千年不衰,背后离不开制砚手艺人多年如一日的坚守。

  “出坯”是将不规则的石料修饰出砚台大概的模样。

  上川村位于兰州市大沙坪,三十多名洮砚工匠居住于此。他们都是来自定西岷县,制作洮砚是家乡的“祖传”手艺。为了九甸峡水利工程建设,他们带着洮砚手艺迁居至酒泉瓜州。但是瓜州缺少制砚需要的石材,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刻砚。为了洮砚手艺的传承他们又辗转来到了兰州。

  制砚人在粗糙的石料表面画出草稿。

  上川村是一个很多兰州人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最近的公交车站在山脚下,想要抵达上川村,还得步行二十分钟至半个小时。交通不便成为村里制砚人的一大难题,每户一次购进原石材料单靠一两人很难搬运上山。每家每户养成互相帮助的习惯。今天大家合力帮一家运输石料,明天被帮助者又会热心帮助别人。他们从不怕麻烦,一袋袋沉重的石材拉近了上川村各家各户的距离。

  周爰红和陈梅芳夫妇

  周爰红和陈梅芳是一对夫妻。丈夫周爰红做了20年洮砚,妻子陈梅芳是为数不多制作洮砚的女匠人,跟着丈夫也做了16年的洮砚。问起他们什么时候会回家,周爰红说“当然是有重要的事才会回家”。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事就是过年和农忙,只有这些时候他们才会回家看看在家的孩子和老母亲。

  刻刀是洮砚手艺人的“画笔”,在坚硬的坯子上勾勒线条。

  《战简》是周爰红最得意的作品。

  陈梅芳的作品显示出女性独有的秀丽。

  “我最大的心愿是把洮砚做好,会做一辈子”周爰红说这就是他的理想,而妻子陈梅芳的理想就是“我就跟着丈夫一起做洮砚”。

  上川村的洮砚工匠(右一为黄炳强)。

  黄炳强是岷县人,六年前他因洮砚来到兰州。“我是2002年开始学习制作洮砚,姑父带我入的门。”黄炳强的姑父也是一位洮砚工匠。

  黄炳强的房间里放满石料。

  黄炳强开始制作洮砚是源自喜爱,时至今日,制作洮砚已成为他的工作。“除了来客人会休息一会,其他时间都在刻砚”黄炳强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都是他的工作时间。十几年积累的制作经验和从书本网络上不懈学习,让黄炳强成为上川村为数不多可以自己设计洮砚造型的洮砚工匠。

  黄炳强的姑父

  除了想做出好的洮砚,黄炳强最大的心愿是在兰州能有个家。刻刀起起落落,上川村不少洮砚手艺人肩负着养家的重担。

  汪效军在给新砚台试墨

  图为汪效军

  汪效军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三十六岁的他,已经是七口之家的当家人。“辛苦的很,不过确实很喜欢这门手艺。”汪效军坦言道。

  制作洮砚的工具

  当年,汪效军提着十二个馒头、一瓶酒和一条烟,一路走去拜师。早年做洮砚缺少制作工具和电钻,他只能自己打造工具。

  一方洮砚从原石到成品要通过选材、出坯、下堂、取盖、合口、落图、透空、精雕、打磨、上油,制砚十道工序。

  从小耳濡目染,洮砚的传承在下一代心中也扎下了根。

  “学起来很辛苦,最近几年,外地学习制作洮砚的人越来越多了。”汪效军希望这门手艺能一直传承下去。

  一方砚台可容“诗书画艺”

  摩挲着石料上细腻的纹路,心中热爱让他们舍不得丢下手中的刻刀。

  刻洮砚的手

  一边打磨一边蘸水,石料显出原色。

  除了上川村洮砚工匠,有自己工作室的制砚人黄志民有着别样感悟。

  黄志民正在为作品做最后的调整。

  1996年,一场中国文房四宝展让黄志民与洮砚结缘。出身军旅的他热爱传统文化,尤其是篆刻。展览上的传统民俗手艺对他启发很大,他将目光聚焦于甘肃名物洮砚上。

  黄志民爱好篆刻(图为黄志民自刻的印章)。

  在他看来,制砚是一种金石工艺“纸有寿命,金石可保证不朽,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靠金石传承下来的。”通过选材、出坯、下堂、取盖、合口、落图、透空、精雕、打磨、上油,制砚的十道工序不脱离金石工艺本质,却是金石工艺最完美的体现。“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唯有砚台能同时表现‘诗书画意’”黄志民说。

  黄志民在雕刻新砚台。

  黄志民意识到传统工艺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会到作为一名洮砚制作人的责任感。他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潜心研究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

  洮砚作品

  时至今日,砚台已经从一件实用品转变为收藏品。黄志民认为人们收藏洮砚,首先是带着一种崇敬之意,同时人们追求“返璞归真”,曾经一度被大多数人放弃的“研墨”再次复兴。

  天色渐晚,一方洮砚完成。

  无论是上川村“苦中作乐”工匠,还是醉心制砚的黄志民,“十年如一日”伏案制砚,他们是可敬的;一说到洮砚就满脸笑意的他们是可爱的,他们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解读者,他们也是传统手艺传承的最好代言人。毕竟,传承一门手艺何其容易,这个问题他们用一生来回答。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