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京剧:要全当真你就输了

作者:梅山人 · 2015-04-01 来源:凯风网湖南频道

 01 一、虚实相生:京剧的艺术特色

京剧,距今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它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这样,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详细】 

 01 二、《四郎探母》 竟是晚清时候的事

《四郎探母》源自于清末,受《八郎探母》影响,故尔成戏。这出戏又名《北天门》,来源于《北宋盗马金枪》,被后世评书家多次演绎,然正史少有记载。

《四郎探母》剧情讲的是: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

最精彩的《坐宫》

《坐宫》是《四郎探母》中最精彩的一折。它几乎囊括了“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通过板式的变化、多层次地揭示了人物的情绪变化,是一出非常著名的生、旦唱工戏。这一场的开始,四郎思母心切,但老母既近在咫尺,又好似远在天涯;铁镜公主想为丈夫排遣忧闷,便与他闲聊,猜测其心事。在这一段戏里,唱腔用的是舒缓柔和的慢板。四郎对公主讲明了自己的真实来历和想见老母一面的心情,公主大为意外。这时唱腔随之加快,转上摇板、原板和快板。公主表示愿意帮助四郎,最终让四郎如愿以偿。

没有四郎 也没去探母 

《四郎探母》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但其故纯属子虚乌有。据正史记载,真实的杨家将没那么多人,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而其他人物则难寻踪迹,或者身影模糊。

追根溯源,京剧《四郎探母》故事元素初现于清人所撰《昭代箫韶》,光绪年间,慈禧命人改编为京剧剧本。其中淡化杨家将故事中的民族矛盾,强调忠奸斗争。清代是非汉族统治的朝代,前期大兴文字狱,思想控制严密。对于杨家将故事,统治者善加利用,将其改造为忠君爱主的教化工具,民间思想也自然而然被其引导。宋辽关系在宋元两代曾经深刻地代表着民族耻辱、民族积弱,随着朝代的更迭,在汉民族意识蓬勃发展的明代,其隐喻成份被削弱。杨家将故事逐渐消解了历史上的民族对立意识,明小说传奇从而增加了探母、妻子荣归这种富有家庭意识的故事元素。无论明清,民族融合终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四郎探母》的作者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才演出了这百余年来感动人心的《四郎探母》。

 一百多年来,不少著名京剧演员都曾演出此剧。纵观《四郎探母》全剧,其大团圆的剧情模式、求乐趋俗的审美格调、特别是唱腔上的精心设计与不断锤炼,都显示出其乐天悯人、虚实结合、张弛有致的鲜明的乐感文化的特质。它以表情见长,又讲究唱功的细腻,所以,仅管此剧是虚构的,但并不影响它的美,剧中所表现出的丰富人生情态,寄寓着人们喜怒哀乐的体验,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可称为“传世精品”。【详细】

 01 三、初唐薛仁贵的两个ID

考证史料,薛平贵并无其人,是个戏曲舞台上虚拟出来的艺术形象。而薛仁贵确有其人:“薛仁贵,山西绛卅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贞观中(约公元637年前后)帝征辽东,仁贵应募,敌兵二十万拒战。仁贵著白衣持戟腰两弓,呼而驰,所向披靡,敌遂奔溃。帝召见叹异,迁右领军中郎将……

以此而论,薛仁贵历事唐太宗、高宗两代,战功显赫,爵位甚高,史书有载,确有其人。那么,历史上并无的薛平贵,何以出现于舞台?

在老辈艺人中流传这么个故事。说的是某年山西一富户为母庆寿,邀请堂会,演出《汾河湾》等戏。宾客散后,其母询问班主薛仁贵与柳迎春最后的结局,班主回称,据师祖传下的话,薛柳寒窑相见后,仁贵因军务在身,不敢久留,数日后又别妻回到军中。柳氏思夫心切,病逝寒窑。富母听后悒悒于怀,恹恹成病。富子心急如焚,重金礼聘名医为之诊治,百药无效,经一再探问起病根由,名医大悟,便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于是,富子悬巨赏征求薛仁贵夫妻团圆的剧本。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情节与上演的薛仁贵戏大同小异。为迎合富母的心态,薛平贵登上了西凉国的王位,王宝钏成了正宫皇后,夫荣妻贵,大团圆结局。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亦霍然而愈。

自此之后,京剧舞台上便出现了一个薛仁贵,一个薛平贵。历史是历史,传说是传说,“两薛”同演于舞台,观众看得开心就好。

 01 四、《智取威虎山》其实并不气吞河山

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改编而成。故事描写解放战争初期的1946年冬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由某部参谋长率领一支追剿队,遵照毛主席“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深入深山老林,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巩固后方,配合野战军粉碎美蒋进攻。 

《打虎上山》的经典场景 

《打虎上山》是《智取威虎山》中一场精彩的片段,这一段已成为华人二十世纪音乐中的经典绝唱,还被改编成其他乐器的独奏或合奏曲及交响乐,几十年来广为流传。它最令人难忘的亮点有三个:一是它的场景美轮美奂:远处一座座山峰白雪皑皑,近处一株株劲松高耸入云,朔风吹,林涛吼,缕缕阳光刺破云雾穿林间。二是演员边舞边唱,舞姿潇洒,唱腔高亢,体现出不凡的基本功。三是该场剧的音乐设计让人叹为观止,将京剧锣鼓与管弦乐队结合起来,是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创新。尤其是那一段圆号独奏,将风雪弥漫的密密丛林和巍巍群山渲染得辽阔深远又带有几分神秘。《打虎上山》这段音乐,它为内容创造出了新形式,使新人物真正具有新的气质,艺术洋溢新气息。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真实情况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经过,京剧与《智取威虎山》的内容差别很大。杨子荣与战友们经过近一年的剿匪战斗,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灭,但二三十人一伙的小股土匪仍有不少,而且行踪更加隐蔽,表现更加狡诈和凶残,外号叫“座山雕”的土匪就是其中之一。1947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根据团里决定,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的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的匪窝,并待机剿灭,同时,团部派出部队跟踪配合。小分队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数天,最后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十几个人的土匪工棚。最后通过土匪引荐并连过三道哨卡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杨子荣命令3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自己带领另外2名战士冲进棚子,将棚内的7名土匪活捉,其中就包括了“座山雕”。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虚构杨子荣单枪匹马打进威虎山,配合大部队消灭“座山雕”残部,并将“座山雕”等匪首生擒,是因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展开,全国的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创演戏曲现代戏(样板戏)的热潮。也是为适应当时政治形势,完美地划刻杨子荣这一英雄形象。【详细】

 01 五、《大回朝》被黑了三千年的纣王

京剧《大回朝》一名《太师回朝》。取材于《封神演义》第二十七回。殷末,纣王暴虐无道,宠幸妲己。奸臣费仲、尤浑助纣为虐,造摘星楼与炮烙柱、虿盆等酷刑,供纣王与妲己残害臣民取乐。当时比干丞相、姜后及众百姓,惨遭杀戮。适太师闻仲征北得胜还朝,闻知此事,怒打费仲、尤浑,并责问纣王,纣王逃入内宫以避之。

 

商纣王的真实履历

帝辛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天下谓之纣”,周武王称其为“纣王”,为帝乙少子,帝乙死,应立长子启,因启母贱不能立,而立少子辛为帝。帝辛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曾深山练兵,铸造兵器,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使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帝辛在位后期,逐渐骄傲恣肆,专横跋扈,特别是晚年,好酒淫乐,不理政事。曾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对俘获的大批俘虏又消化不了,造成负担。

纣王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暴君,与夏桀并论。这一段历史,后人加上幻想元素,写成了《封神演义》,又称为《封神榜》。

被周朝黑惨了的商纣王 

商纣王开拓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功绩。商朝疆域的扩展,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推动了华夏大地的生产力发展;他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反对神权,改革旧俗等;他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制,大胆地从中下层提拔了一批新人,为其革新路线服务;他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纣王一步一步被丑化的呢?其中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胜者为王败者寇”,当时的周王朝虽然灭了商,但并不是一个大国,他要巩固他的政权,稳定和笼络他的民心,自然需要一些政治手段。灭掉商纣王的西周帝王,以及其后的御用文人们,根据政治的需要,把死去的纣王的事一再编排,终于使他成了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人。后来人们形容坏人时常说到的一个成语“助纣为虐”,说的就是纣王的事。【详细】

 01 国粹京剧的无穷魅力

京剧既是中国戏剧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者,又是中国戏剧优秀传统的代表者,更是中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发展程度最高、普及地域最广、受众面最宽和最受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二十世纪以来,包括建国前后,更进一步地走出了国门,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粹,同异种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受到了亚、非、拉、欧、美、澳洲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与认可。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京剧也一样。它有它的优势和魅力,也有它的不足和局限。传统京剧中那些遥远而又陌生的背景,某些剧目中那些陈旧的故事情节和思想观念,甚至连它那程式化表演的艺术特性本身,都可能是造成它与当代观众相疏离的原因。特别是面临纷繁陆离的各种现代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它的观众群出现了老化和萎缩的趋势。而振兴京剧归根结底要靠观众支持。这就需要多做京剧的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朋友喜欢上京剧,成为京剧爱好者。这不仅仅是主管部门和京剧界人士的责任,也是所有关心、爱好它的人们应当尽心尽力的事情。

京剧中的人物事迹虽大都是虚构或通过艺术加工改编而成,但它无论从内涵,还是表演形式都非常的美。京剧的幽柔与慷慨之韵,不光铭刻着我们追寻精神家园的路径,还昭示着我们飞翔于未来世界的底蕴。中国戏曲艺术门类数百种,作为民族艺术的代表,京剧在满堂生辉、老枝新翠的当下,唤起人们心底的文化自信,激发明日的艺术豪情,这是民族艺术的共生共荣之景。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责任编辑: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