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锔瓷:向残而生

作者:黄奕 · 2015-06-05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

 01 一、向残而生——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

 

锔瓷 

锔瓷: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简单来说,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可以继续使用。锔瓷是我国古代人民惜物如珍、朴素节俭的社会风尚的真实写照。而我们常说的“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就是出自锔瓷这一行当。

 

修补好的茶壶 

锔瓷,随瓷而兴、因瓷而废的传统技艺 

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出现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明代时期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扎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

在经历了宋、元、明之后,清朝可以说是锔瓷的春天,人们慢慢的将锔瓷当作一种装饰技艺,故意为之。明末爱壶者周伯高曾在《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中记载:“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此风气清代以后尤为兴盛,甚至有人将品相完好的紫砂壶故意撑裂,然后锔出特定的图案来,以此来把玩。

 

《清明上河图》中的锔瓷人 

清朝之后,随着历史的改变,战争的硝烟四起,锔瓷这一行当逐渐萧条了下来,只是简单的锔补一些生活用品,到了新中国的解放初期,现代化制瓷业的快速发展,瓷器坏了,人们便随手一扔,再买新的,不再去锔补修复,使得民间普通的锔活手艺无活可做,逐渐便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简单的工具,复杂的工序——锔瓷的工艺记录 

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锔瓷囊括24道工序、136种工艺,其中金刚钻打孔、上锔钉尤显锔匠功夫。

 

锔瓷工具 

简单来说,锔瓷基本程序是先找到碎片的碴口,拼接起来用绳子反复扎紧,再用金刚钻沿着裂缝两边钻出小孔,钻孔时要钻到瓷器厚度的2/3,留下1/3,这样锔钉之后不存在漏水的可能。然后上锔钉,上锔钉非常有讲究,只能打一锤,恰到好处地将锔钉嵌入到位。【详细】 

 01 二、传统锔瓷技艺流派

三大派:山东、河南、河北 

锔补修复这一行当,随着中国瓷器业的兴旺发展延续,自然中逐渐形成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山东派的皮钻是由三条皮绳往反拉伸,旋转平稳,对钻头、瓷器都有保障,三大派的三种金刚钻,虽然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是钻头却是相同的,都是钻石或金刚钻,而且锔钉也大致相同,只是钉脚不同而已,锔瓷的过程也大致相同。

两大类:粗活、秀活 

 

用铁钉修补的茶碗 

清朝乾隆盛世时期,在三大派的基础上又分为两大类,即:常活,就叫粗活,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粗活,通常被称作锔盆、锔碗、锯大缸的锢炉匠,所用的工具金刚钻、锔钉都比较大、粗糙、单一、是清一色的铁钉。

 

用花钉修补的茶具 

而另一类则是经过艺术加工专为达官、王爷、贵族、八旗子弟们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即:行活,也叫秀活。所用的工具金刚钻小巧精致,多为达官贵人修补诸如玩鸟用的鸟具、养鱼用的水具。

 

锔钉完全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美妙绝伦,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

 

锔瓷囊括24道工序、136种工艺,其中金刚钻打孔、上锔钉尤显锔匠功夫,在打孔、钉锔子后,还要用瓷粉和鸡蛋清填入缝隙,这样锔出的瓷器美观结实,可以继续使用。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

 01 三、有故事的锔钉瓷器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当下的和平年代,让许多老百姓都爱好起收藏。这些带有锔钉的瓷器将比较那些完整无缺的瓷器,更多了一些故事性和生活性。

有锔钉的嫁妆瓶 

 

有锔钉的婚嫁瓶 

姑娘出嫁时,娘家陪送嫁妆,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婚嫁习俗。嫁妆瓶就是曾经非常流行的嫁妆之一,佐证了旧时婚俗。陪送嫁妆瓶习俗最早始于清嘉庆年间,清晚期至民国盛行,代表着娘家对姑娘婚姻生活的美好祝福。因瓷器易碎,不易保存,大多的嫁妆瓶身有破残,有的甚至打上了锔钉,带上了百姓时代生活的特征。昔日的嫁妆瓶,是过去婚嫁习俗的构建,它既是一种陈列品,也是一件实用瓷器,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幸存下来的打着锔钉的瓷器,记忆着岁月的吟唱,是保存百姓一份简约的历史。

带锔钉的火柴缸 

 

 带锔钉的火柴缸 

火柴是一种进口货,在清道光年间传入了我国,也称为洋火。清末,我们国家开始生产火柴,当时火柴企业大都资本弱小,设备简陋,通常都生产硫化磷火柴。这种火柴安全性较差,有随处可擦燃的缺点,为此那个时候便产生了火柴缸来盛放火柴,有防火的功用。人们将火柴缸放在灶台或客厅中,取火时随手将火柴沿缸边一划即燃,使用十分方便。因此,当时百姓家十分珍爱它,即使破损之后,也不忍心扔掉,往往找锔匠锔补后再使用。器物最小但它体现了劳动人民传统的勤俭节约的美德,也是取火史上一件与瓷器有关的实物。

 01 四、海外锔瓷:价值的认同

虽然在传统的收藏理念中,瓷器一毛就没有价值,何况打过锔钉。但事实上,从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看,打过锔钉的“锔瓷”越来越受到追捧。

明代的意大利人利玛窦曾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于瓷器修补的手艺有着这样的记载:这种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破裂,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细致的工艺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蚂蟥绊(锔钉)”龙泉窑青瓷碗 

日本东京国立历史博物馆所诊藏的“蚂蟥绊(锔钉)” 龙泉窑青瓷碗,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品。据说这件龙泉窑青瓷碗在室町时代(1333~1568年)的足利义政将军拥有时期出现裂痕,将军令人携带这件宝器远渡重洋,向明政府重新请赐一件,而那时的明政府已经难以找到同样的器物,只得将其锔补之后归返将军。之后,这件经过修补的青瓷碗在日本更是受到重视,现在东京国立历史博物馆将其作为国宝秘藏,只有数次被单独展出。

 

明正统青花龙纹大缸 

2007年,有一件钉了一圈接痕锔钉的明正统青花龙纹大缸在北京以209万元成交。这只巨缸周身有一圈接痕锔钉,对于为什么要钉一圈,市场还是有所分歧,有的认为是曾破损过。但也有的专家解释,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难以制作如此巨大的陶土坯,所以这种巨缸都是烧制成两部分,然后锔接起来的。康熙朝后,随着瓷器技术发展,这种巨缸的锔钉打到了缸内,而明代都是在缸体外。但不管怎么样,至少让市场首次看到“锔瓷”有了这么大的价值。

2011年,挪威国立美术馆承办的“Thing,Tang,Trush”现代陶艺展,主题就是陶瓷现成品的解构和拼接。其中,以色列艺术家乌瓦尔把生活中的陶瓷残破物,用锔瓷技艺中的平锔技法进行重构加工,作为艺术品展示,那些废弃的破旧瓷器通过艺术家的感知被赋予新的内涵。可见,不仅在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逐渐开始认识到锔瓷技艺的珍贵了。

 01 五、薪火相传——当代的锔瓷大师

 

 锔瓷王老邪王振海 

王振海,人称“王老邪”。祖父曾为清宫造办处锔瓷御工,4岁起即跟随祖父在北京琉璃厂开始立坯子,10岁成手,掌握家传24样、72种、136道独门绝技,是山东锔活“王神手”的第五代传人。为了能让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他开班授课,6年来把祖上传下来的只许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绝活教授给成百上千的人。【详细】 

 

传统锔瓷传承人耿海胜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年43岁的耿海胜算是位年轻人,但却是同行业里的佼佼者。耿海胜的父亲耿德轩是一名锔瓷匠,耿海胜从小耳濡目染,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和热忱,开始了锔瓷工艺的研究与传承,他在继承父亲锔瓷手艺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些錾刻工艺及开模浇铸壶嘴等工艺,使修复好的物件更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详细】 

五、老手艺成为“潜力股” 

 

1、国内首个锔瓷展重现老手艺 

2012年3月29日至4月28日,唐山锔瓷协会负责人翟国辉先生组织发起了“全国首次个人锔瓷作品展暨古代锔瓷艺术品展”,现场展出了近百件从民间淘来的早年间锔过的瓷器,并邀请到尽得民间老艺人真传的手工艺人张连柱展示着自己的锔瓷手艺,希望通过这次展会,有更多的现代人能够了解、学习、研究这门技艺。【详细】 

 

2、年轻的老手艺继承人 

“80后”的唐立果他的锔瓷之路可谓非常不易。从武汉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毕业之后,唐立果经营着一家生意红火的电脑耗材店,无意中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一期锔瓷节目,便着了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全家人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他没有办法出去拜师,只能自学成才。他从古玩店或超市里买了些普通的盘、碗、壶,回来摔碎,反复练习,反复锔,前后摔碎了几十把壶,自己琢磨出了一套锔瓷技术。如今的唐立果,在古玩瓷器业内已是小有名气,来自黑龙江、浙江等全国各地的客户都向他发货,客户络绎不绝,年收入十几万元。【详细】 

王昌明,标准“90后”,他的锔瓷手艺,是跟姥爷学的。医科大学毕业后,王昌明没有选择当医生,而是踏踏实实在姥爷身边学习,把锔瓷当成了主业,誓要把这门传统的老手艺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现在每逢周末,王昌明就会来到蓬莱东莱文化街,这里汇集了不少热衷于古瓷、紫砂的收藏者,其中很多就需要锔瓷这门老手艺。现在,当锔瓷匠的收入并不高。王昌明的收费方式也完全继承了当年姥爷的计费标准———“按钉数算钱”。王昌明表示,“我才刚刚起步,并不看重赚钱与否,更在乎这是我们家流传下的老手艺,既然到了我这,我就希望把它做好,给别人带来失而复得的快乐。”【详细】 

3、老手艺成为“潜力股” 

近两年来,随着文玩市场的火热,这门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历代锔瓷器成为了人们欣赏的珍贵艺术品。锔器的收藏和研究也在不断升温,特别是2011年6月4日中央台播出了《锔瓷无痕》专题以后,收藏研究的人数急剧增加。各地媒体也有不少关于锔匠、锔器、锔文化的报道,广泛宣传推动了市场上锔器价格的不断上涨,锔器已经成为收藏品中的一只“潜力股”。

 

自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社会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志愿者,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投入巨资为传承和抢救濒临失传的锔瓷技艺,为保护和宣传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奔走。现在,锔瓷不止在古玩爱好者中小有名气,连爱茶一族也是对其也是津津乐道。我们衷心的希望锔瓷的文化之路能够走的很远,很漫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小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