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秦朝灭亡后他本可力挽狂澜 却将江山让给刘邦

2021-10-13 来源:腾讯历史

秦穆公统治年间,国力强盛,秦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逐渐在六国之中脱颖而出,军队战斗力日益强盛,战国后期兵强马壮,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结束乱世。

最终秦朝成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王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根本,就在秦始皇展望前景的时候,仅仅经历二世,强大的秦国轰然倒塌,有些让人猝不及防,千古一帝秦始皇暴毙而亡之后,他亲手创建的王朝也随之陷入泥泞。

历史上对于秦朝覆灭有详细记载,不过两千多年前发生的事情让大秦的消亡蒙上了神秘色彩,究竟谁什么原因动摇了王朝的根基,又是谁的责任呢?

东汉时期,史学家们一致将秦朝灭亡归咎于一个预言之上,这个神秘的预言又是什么呢?

建国之后,秦始皇开始追求长生,因此一大批方士得到赏识,当时有位名叫卢生的方士,前去东方寻找神药,返回途中得到了一本《录图书》,上面记述了许多预言,其中有一处赫然写道“亡秦者胡也”,这种大逆不到的言论没人敢私自传播,然而秦朝的覆灭却恰恰验证了这则预言。

这里所说的“胡”,现在看来最符合地便是胡亥,因此在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之下,史学家们将王朝的灭亡归咎于胡亥身上,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翻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能清楚地发现亡秦者实际上是子婴。

关于子婴的记载其实并不多,在秦始皇死后才第一次出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暴病身亡,之后赵高串通李斯封锁消息,并且私自伪造圣旨,逼死公子扶苏,拥护胡亥上位。

为了更好地控制整个王朝,赵高还想设计赐死蒙恬,不过遭到子婴阻拦,子婴认为蒙恬威望极高,处死他会遭到更大的反对,势必会造成边界动荡,然而昏庸的胡亥却丝毫不听,执意要除掉蒙恬。

在赵高等人的煽动之下,胡亥开始对秦始皇时期的众多臣子进行大清洗,只有子婴躲过了祸患,后来赵高决定从幕后走向前台,杀死胡亥自立为帝,不过却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只能把子婴来出来,赵高非常清楚,子婴不会像胡亥那样听话。

因此,赵高留了一个心眼,他宣称此时六国余孽并没有完全清除,因此子婴称帝不合适,只能称为“秦王”,实际上是为了自己日后上位铺路,这个打算早已被子婴识破,他知晓赵高是一个阴谋家,自己决不能走向胡亥的老路。

子婴一直在找机会除掉赵高,不过宫内几乎全部都是赵高的走狗,自身都难保更别说杀死赵高了,只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之下等待时机。

同年九月,子婴斋戒完毕,接过了玉玺,而后决定参拜祖先,子婴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找来自己的儿子和亲信,几个人密谋说道:“赵高本就想自立为帝,只不过是怕大臣们诛杀他,这才假意让位给我,我知道他已经和楚国结盟,赵高一定会对我下手,与其这样还不如先发制人,祭拜时我推脱不去,他必然会来找我,到时候我们一起将他拿下。”

计划准备完毕之后,几个人就开始等着赵高登门,赵高知道子婴得病之后,多次派人来请没有结果,只能自己亲自动身前往,正好中了子婴的计谋,等候多时的韩谈带人杀出,诛杀赵高,随后子婴系数赵高罪状,夷其三族。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子婴诛杀赵高的场景在千余年后的大明王朝也曾上演。

崇祯除掉魏忠贤却依旧没有阻挡明朝灭亡,子婴杀掉赵高,同样挽救不了岌岌可危的大秦,历史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演变当中推陈出新,赵高死后不久之后,刘邦和项羽已经兵临城下,子婴不甘心就这样亡国,组织仅有的兵力顽强抵抗。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刘邦军队的实力,在张良等人的计谋之下,一方面刘邦用重金收买守城大将,另一方面派人从背后袭击,轻而易举地击溃了秦国残余势力,汉军势不可挡,一路北上,在蓝田南部再次大败秦军。

占领秦地之后,刘邦下令士兵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抢夺财物,得到了百姓支持蓝田一战预示着秦军最后一支主力军覆灭,咸阳近在咫尺,此时的子婴却已经没有再打下去的信心了。

公元前206年,刘邦屯兵灞上,咸阳城就在不远处,若是刘邦一声令下,整个咸阳将会陷入一片战火当中,子婴只能选择投降,同时下诏给各地秦国士兵,放弃抵抗,归顺刘邦。

子婴孤身一人带着传国玉玺站在城门之上,静待刘邦的到来,不可一世的大秦终于宣告覆灭,而这一天距离子婴登上王位仅仅只有四十六天。

子婴的投降让咸阳城内的百姓免于战火,如何处置他却在汉军当中引发巨大争议,以樊哙为首的武将认为,子婴是在“助纣为虐”,应当斩首,不过刘邦不这么想,他认为子婴投降让汉军不费一兵一卒就进驻咸阳,理应宽容,这样才能显示汉军的胸襟。

随后刘邦下令将子婴关押起来,虽然在心里并没有想杀死子婴,不过乱世当中子婴终究丢了命。

刘邦占领咸阳之后的一个月,项羽就来了,前去接应的曹无伤谎称刘邦在城中城中称王,已经和子婴联手准备对付项羽,项羽听闻之后勃然大怒,设下鸿门宴,却因为优柔寡断错失先机。

鸿门宴之后,刘邦远走,项羽接管城中事务,因为多位亲人都死在秦军手下,他命令捉拿秦始皇后代,处死子婴,放纵士兵烧杀抢掠,临走以前放火焚烧,整整三月不熄。

子婴无疑是这场争斗中最无能为力的人,他几乎没有什么作为,也正是因为如此,史学家认为秦王朝的覆灭与其无关,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后世许多专家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子婴对秦朝灭亡应该承担重大责任。

现在看来,当时的子婴并非只有投降这一条路,他完全可以放弃咸阳,整合兵力推守陇西地区,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完全有抵抗的余地,只是子婴看到来势汹汹的汉军,心里惧怕,没有看清真正的局势,导致秦朝骤然灭亡。

其实,秦军屡次战败也与子婴有关,没有做出最好地谋划,当初子婴继承秦王位子时,反对秦国的起义势力大致已经划分为八分部分,其中多数是先前六国贵族,他们趁乱加入起义队伍中,目的只是为了恢复故土,而以刘邦为首的新兴集团则是为了割据称王。

整个联盟看似牢不可破,实际上各怀鬼胎,等到形势明朗之后,其内部必定会混乱不断,此时子婴完全可以在陇西休养生息,依靠地势打持久战,等到他们爆发内斗的时候,伺机夺取中原。

不过,子婴没有远见,出兵蓝田让他灰心丧气,秦王朝最后一支精锐死伤殆尽,将秦王朝复兴的希望完全打破,不过放弃咸阳,选择退守也不失为一个好对策,至少比起投降来说结果要更好。

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史学家的支持,西汉贾谊更是直说秦朝灭亡归根结底就是子婴能力不足所致。

史料记载,秦国国君陵墓多存在咸阳、骊山附近,秦皇陵西侧墓葬群于2003年现世,其中的一座大墓据推测就是秦国末代君王子婴的长眠之处。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