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鲁文公扩建宫廷的时候 孟文子为什么要反对呢

2021-10-13 来源:腾讯历史

鲁国历史上的世家大族们权力非常的大,不仅在鲁国掌握了经济大权,还掌握了军事大权,这即导致整个鲁国的朝政为世家大族所占,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三桓家族,他们可以广泛地参政议政,很多时候还能犯颜直谏国君,以纠正国君的过失。

鲁隐公时代,鲁隐公想要去棠地观赏鱼牧之事,权臣臧僖伯认为这个行动不合礼制,渔牧之事是庶人们经营的,是属于卑贱的业务,国君不应该去观看。结果可能棠地的渔牧之事是鲁国的流行之事,鲁隐公仍然以巡视边境为由,还是堂而皇之地跑到棠地观渔。而作为国君近臣的臧僖伯本应跟随,却因为国君拒绝了自己,就说自己有病,没有跟随鲁隐公。

臧僖伯只是礼劝国君,只是尽了臣子的本分。在鲁国还有很多臣子,根本就不把国君的命令当回事,即便国君明确说了观点,这些臣子还要擅自改变国君的命令。鲁宣公曾经去泗水捕鱼,大史里革反对这种行为,居然当众“断其罟而弃之”,还指责鲁宣公“今鱼方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这件事情虽说是鲁宣公的错误,可是大史里革的决绝就可见鲁国国君的地位。

鲁宣公时代还有个权臣季文子,这个季文子对鲁宣公更是不尊重。当年有莒国人带了珍宝来投奔鲁国,鲁宣公分封了土地给这个人,结果季文子受命而后,居然命令司寇把这个莒国人逐出鲁国,还说了“今日必达”,季文子这时对鲁宣公的命令视若无睹,完全就可以说是站在对立面。

鲁国是个推崇礼制的国家,尤其是国君们,由于有先祖周公的祖训,大多国君都温文尔雅,不是那种霸气的君主,就是有开疆拓土之意,也不过是小打小闹和乘机揩油,往往只有欺负周边小国。整个春秋战国,鲁国人主动发动对大国的规模化战争屈指可数。而鲁国国君的这种性格,在很多年之间就形成了“君弱臣强”之势,这跟晋国的“君弱臣强”还有所不同,晋国是权臣夺权,鲁国完全就是国君的放任自流,所以三桓家族的形成,可说是鲁国国君的咎由自取。

那些鲁国的卿大夫们,经常都抗君令而不遵。有个鲁文公本来想扩建宫廷,由于扩建的地方牵扯到了臣子孟文子的旧宅,居然就遭到了拒绝。而鲁文公作为一国之君,不敢得罪孟文子,直接就放弃了扩建宫廷的计划。还有个鲁庄公,跟齐国对战的时候,公子偃不听号令,私自带着大军偷袭宋国。

鲁国的国君们到后来根本没办法控制权臣,就是有把圣贤孔子提拔为执政大臣,也是不能控制三桓家族的强大。三桓家族最后各自在封地发展,力量也是日趋膨胀,除了城墙,更是饲养军队,圈养门客,后来三桓家族的门客甚至都拥有了超大权力,几乎能够发动与三桓之间的战争,鲁国之乱可想而知。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