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千古第一奇诗:顺着念是夫念妻 倒着念是妻念夫

2022-01-26 来源:腾讯文化

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与积淀,使中国古代文学的水平和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纵观全球,也不能再有一个民族能够像中华民族一样,无论什么时代都能有杰出的传世经典诞生并流传至今,这些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是我们的祖先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

我们把目光看向一千余年前的唐宋时期,这一段历史时期除了唐的兴盛、宋的富足时常为人称道以外,唐宋时期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朝自不必说,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和性格各异的诗人。

宋朝在律诗上比起唐诗稍有逊色,但仍算是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宋代更大的成就是将词这一体裁推向了高峰,使中国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宋时期辉煌的诗歌成就之中,有一类诗显得尤为奇特与可爱,既可以正着读,还可以倒过来读,有时候正反读法不同,诗的内涵也有极大的差别。

这类诗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名字——回文诗,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就是写这类回文诗的高手。

与他同时期,更是有一位诗人创作的回文诗十分精妙,以至于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奇诗。

回文诗内容巧妙,千年来经久不衰

回文诗到底是什么?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地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千古第一奇诗“奇”在哪里。

回文诗,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诗歌体裁,现今的世界上再无别家,回文诗的这一成就,取决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

汉语是典型的单音节语言,一个字对应一个读音,而汉字又是典型的表意文字,一个字一个意思不受读音影响,这为回文诗的形成提供了文字基础。

而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以语序为重要表意手段,汉语的这一重要特征才使回文诗有了正反两读都有意义的特殊功能。

所以基本可以这么说——只有汉语才能创造出回文诗,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汉语的这两大特征,并开始加以利用进行文学创作。

最早的回文诗据说创作于一千八百多年前的西晋时期,是当时的官吏苏伯玉居住在长安的妻子思念在蜀地为官的丈夫而作的《盘中诗》。

此诗无论正读反读,都体现了妻子对丈夫浓厚的爱意与深深的思念,既是回文诗的开篇之作,也是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传世经典。

西晋以来,回文诗这一奇特的体裁被文人墨客青睐有加,开发出了“通体回文”、“就句回文”、“环复回文”等写法。

也有不少青史留名的大文学家著有回文诗传世,除了上文提及的苏轼,还有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汤显祖等等这样的重量级人物,留下了《赏花》《四时山水诗》等经典。

虽然这些文学大家的回文诗都拥有极高的文学造诣,但被称为千古第一奇诗的回文诗,却出自一个宋代没什么名气的小诗人李禺之手。

而这首千古第一奇诗也正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通体回文诗《两相思》。

正读夫思妇,反读妇思夫

《两相思》正着读时,也被人称为《思妻诗》,主要表达丈夫对妻子的思念,而反着读时,又被人称为《思夫诗》,变成了妻子思念丈夫的情诗,我们可以看一看《两相思》原文感受一下。

首先是《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翻译成现代文,大概的意思就是隔着千山万水,一眼望穿秋水,即使眼睛都看得干枯,却还是见不到思念的妻子。

酒杯早已经空了,也不敢再多喝一杯了,因为现在思念妻子的心情让他无从下笔,离别那么久,杳无音信。

连书信都迟迟没有一封寄回去,在寂寞的夜晚里守着一盏灯,丈夫既思念妻子,同时也思念自己的儿子。

思念家室的苦情丈夫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了,我们再反过来读,《思夫诗》讲的又是什么故事呢?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虚。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把这首诗也翻译成现代文,大概意思是居住在家乡的妻子与儿女,在寂寥的深夜里苦苦等待着丈夫和父亲归家。

寄去的书信却一直没有回应,虽然诗已经想好写什么了,但却因为忧愁迟迟不愿意下笔,只能一杯又一杯地借饮酒来消愁。

我也知道你对我是一片真心,但是两人彼此相隔千山万水依旧让我望眼欲穿。

正反都通读一遍,令人不禁折服于此诗的高超水平,不仅正读反读都格律标准,各自成章,并且正读反读的内容还能做到遥相呼应,同时展现出夫妻互相思念的场景,一首诗里包含了两个跨越千山万水的场景,不愧是千古第一奇诗!

奇诗作者生平成谜

从《两相思》这首诗之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作者极高的文学水平,但是,这么有才的一个人,除了李禺这个名字什么都没有留下,消失在了浩荡的历史长河中。

没有任何别的诗词作者是李禺,其生卒年、何方人士、详尽生平更是无从得知,成了一桩历史悬案。

但文学创作是来自生活,例如杜甫流传万世的三吏、三别就取材自杜甫的身边所见,李白数量众多的浪漫诗篇都是对自己的人生有感而发。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合理推测,要么李禺就是《两相思》夫妇的一方,要么就是李禺的身边有这么一对相隔万里的恩爱夫妇。

但诗中流露的感情如此真切,似乎前一种推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李禺很可能在他的人生中就有一段与妻子儿女两地相隔,终日思念不得相见的苦难日子。

但这位诗人后来是否与家人重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一家人的生活是好是坏?这些就完完全全无从考证了,只能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无尽的想象。

小结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是祖先赠予我们的瑰宝,通过阅读诗歌,古人的生活和情感都在我们面前变得活灵活现。

我们后人才得以通过文字与千年前的人做到思想和情感的互通,而这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华儿女,所有人都有义务把我们民族最美丽的篇章一代代传承下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