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项羽为何会选择自刎 而不是先活着再卷土重来

2021-10-15 来源:腾讯网历史

自秦王暴政导致天下民不聊生。长达几十年的压迫让百姓们喘不过气来,于是陈胜吴广带头在大泽乡率先起义。这一个带头,激发了各处民心。全国各地的百姓纷纷奋起抵抗。

最终剩下刘邦项羽两足鼎立。最终项羽不敌刘邦,被逼到垓下。最后以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获取天下而告终。很多人疑问,其实当时项羽是有机会再逃的,为什么会选择自刎,而不是先活着再卷土重来呢?其实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便是项羽的身世。项羽从小便是个富二代,受的是贵族教育。从小父母叔叔就教导项羽要重视自己的家族荣誉。可以说,他来到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身后还有自己整个家族。所以项羽从小做事优秀,力求完美,以家族荣誉为己任。这也让他的性格变得骄傲自大,胜负欲极强,自尊心极强。

所以当自己被重重包围时,他未想过逃跑。他带领的将士也几乎折损八九,如果以这样残破的队伍回去,只会无言以对。从小到大从未经历过失败的项羽,这次大败,自己心里那关首先过不了。更何况他们家族的人都是为荣誉而战的心态,他就算拖着残兵败将回去,家族人也会为他不齿。所以,根本不会存在“落荒而逃”,卷土重来。

相反,刘邦就不一样。刘邦从小的环境与项羽相反。他从小就漂泊在外,过得是吃糠咽菜的苦日子,在街头混吃混喝也是常事,自己活着便是最大的幸运。没有什么家族荣誉感,这样让刘邦的性格变得更“隐忍”。

如果当时是刘邦被逼到乌江,照他的性子,有机会逃必定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日再卷土重来,这才是刘邦的性格。所以说,从小成长的环境能影响人的一生。价值观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

其二,自己人的背叛。项羽本有五大战神,可是均一一背叛。尤其是后来的韩信。韩信在投靠刘邦之前,其实先投靠了项羽。韩信表现积极,但是项羽一直未有表示,不为所动,导致韩信最后觉得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在项羽这里实现,一气之下,投靠了刘邦。

在萧何极力推荐下,刘邦重用了韩信。帮助刘邦一步一步击溃项羽。项羽见自己的人投靠与敌方,必然痛心疾首,也悔恨当初不会识才用才。其三,便是虞姬。众所周知项羽与虞姬情深义重,当初垓下之围时,虞姬不幸被敌人杀死。项羽重感情,尤其去世的那个人是自己心爱之人,虞姬一死,他怎能苟活。

刘邦在项羽大败后,天下必定是自己的了,以为能高枕无忧地做自己的皇帝了。可没想到,他晚年过得是无比凄惨。首先便是自己昔日好友卢绾叛变,对他的打击颇深。加之他之前亲征打仗早已将身体折磨不似从前了,听到如此令人崩溃的消息,让他身体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让他心寒的还在路上,他派樊哙前去讨伐卢绾,可没成想,内忧外患。樊哙与自己的妻子吕雉合谋将戚夫人与儿子杀死。本想处置樊哙,可没想到自己捷足先登,先去了天堂。

所以,到晚年临死之际,刘邦终于理解项羽之前为何选择自刎,而不是苟活了。项羽当时与刘邦几乎有着同样的困境,自己人的背叛,外部势力的围攻,让自己措手不及。尤其是自己人的背叛,这给人打击几乎致命,没有活下去的欲望。时时刻刻还要受到精神上折磨打击,亦要沦为世人酒足饭饱的笑话。所以项羽宁愿自刎,也不愿艰难苟且。

结语:刘邦最后过得如此艰难,也深刻理解到当时项羽的处境不易,也理解一代英雄为何自刎。尤其在他平定叛乱时,在他知晓自己好友妻子属下背叛时,感触颇深。世界上从来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只有真正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他人也不易。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