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苏轼写给弟弟的词全篇19句 被称为“宋词第一”

2021-04-11 来源:小春说历史 企鹅号

纵览古今文史,苏轼、苏辙是进入我们视野的最绚烂夺目的文学兄弟家,他们与父亲苏洵一起被称为“三苏”,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而他们的兄弟情谊,也如同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受人瞩目,《宋史》称赞这两兄弟——“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

1056年,苏轼、苏辙两人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同榜进士,一时名噪京师,并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从此以后,兄弟两人出众的才华便名垂青史,同时兄弟两人的手足情深也一直让人赞叹。

兄弟二人治学时互相切磋,忧伤时互相慰藉,患难时互相扶助。两人在政治上看法相似,而性格上却迥然不同,苏子由寡言沉稳,子瞻却坦率自信,至使苏轼政治生涯险象叠生。

1071年六月,苏轼在新法(王安石变法)的争斗中处于劣势,请求调离京都,在分别之前,两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临别之时,苏轼写到: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

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

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所以在以后的中秋,苏轼总是念及他的弟弟子由,分开之后苏轼捎信,信中有诗:“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道出了苏轼无限的想念之情。

“与君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情”

1079年,他又被调至湖州做知州,这时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营私结党,倾轧报复,搜罗苏轼的诗文罗列了他的罪状,说他作诗“谤讪朝廷”,因此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在狱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和诟辱,在他危难时刻,首先想到他的弟弟子由,写诗与子由诀别:“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胥,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情。

多么深挚的兄弟之情,出自肺腑,读之荡气回肠,自有感人的力量,没想到此诗传到皇帝的手中,皇帝为之兄弟之情所感,加上子由多方活动,最后苏轼被判的罪很轻,释放后贬黄州团练副使,“幅巾芒孱,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苏澈《东坡先生墓志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然,苏轼写给苏辙的词中,最有名的还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写于熙宁九年中秋密州任上。

他在序中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曰:

这首词意境清新如画,情理俱佳,且立意高远笔调奇逸,是苏轼兄弟情感积累的瞬间反映。

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明代杨慎也对此词推崇备至,《草堂诗化》中说此词乃“中秋词古今绝唱”;近代国学大师称赞此词:“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之”。

苏轼兄弟情深意重,而写作此词时,他与苏辙已经有6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更加真切,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作。

全词似乎处处都在咏月,然而以月为线索,也处处在抒发苏轼的人生感慨,全词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上片写天上的官阙高不胜寒,不如且在人间“起舞弄清影”。

下片则说月与人不应有仇,为何不照人间的欢乐,偏偏在我与弟弟离别时而圆呢。

接着又自己劝解,人之悲欢离合,月之阴晴圆缺,是自然常理,不能勉强。

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娓”收尾,显示了苏轼的阔达情怀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结语:

此词共19句,几乎都是千古名句,历代以来传唱不休,因为它包含了苏轼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更因为它道出了苏轼对苏辙的深切情谊,或许只有以这样深厚的兄弟情谊为基础,才能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词篇。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