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白居易的这首七律全文只有一个愁字 却句句充满悲愁

2021-10-22 来源:腾讯文化

连日的几场秋雨,清新了空气,也让气温急剧地下降。而且这寒雨似乎正下得起劲,没有一丝要停止的兆头,秋风吹落了一片萧瑟和枯黄,秋雨激起了更多焦灼与迷茫,也让游子的愁情变得更加沉重。

时光回到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被贬异地,心情郁闷,秋日里的萧索景象也令他格外思乡。归乡无计、前途未卜,更不知贬谪生涯何日才到尽头。于是诗人望月怀远,题诗留念。下面介绍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七律,全文只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充满了悲愁。

晚秋夜

中唐: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诗人自小随着家人四处奔波,由于战乱的影响,身边的很多亲人都离他而去。他厌恶那些无休止的争斗,盼望和谐安宁的生活,更希望百姓们都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而正直敢言,却让他在年轻时吃够了苦头,自己的家人也因他而受到牵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诗人感怀过往,叹息晚秋,心情便显得格外愁苦。

首联就抒写了一份愁情,明月高悬、碧空如洗,在如此宁静安谧的氛围中,如果能与家人在一起,可以一边赏月、一边享受安闲快乐的生活。

可是如今诗人却形单影只,愁绪萦绕。月色越是华美皎洁,越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愁。氛围越是迷人幽静,诗人也会越觉得孤独难熬,他甚至感觉天地之大,竟然无法找到一位可以诉说的知己。

诗人又将视线从远空移向近处,继续展现一幅凄清的秋景。疏篱旁的残菊,依然苦苦地与寒秋搏斗;一个“傍”字,表明它只有依靠疏篱,才得以得到支撑。衰老的梧桐却实在熬不住霜寒露冷,寒井周围都是纷纷凋零的梧叶。

菊花、梧桐,作为秋日里常见的景象,本来令人赏心悦目,可是作者分别用“残、衰”二字进行形容,凸显出西风的肃杀和大自然的无情,让本已感动孤寂的诗人更觉凄清。

写到这里,不仅有愁情的月光、凋残的菊花、还有飘零的桐叶、清寒的深井,已经让读者深感诗人焦虑的心情,可是作者依然觉得忧思萦怀,于是又在颈联转写动物的活动。

即将秋去冬来,鸿雁都着急地赶路;长夜漫漫,邻家的鸡鸣都相应地推迟。诗人当然也渴望在岁末年关时可以回家团圆,更期待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经常在梦里才有的温馨美好生活。

诗人思绪万千,却愁情满怀,而且越想越觉得悲戚,最后两句抒写自己的晚秋感受,“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诗人正愁闷之时,寒风猎猎,冷气刺骨,令他倍感衣不胜寒,也不由得更加思念亲人。

白居易的这首七律写景生动,抒情委婉,全文虽然只有一个“愁”字,却句句悲愁,尽显异乡游子的深重愁情。首联以乐景抒写悲愁,孤影独吊,倍觉孤寂;颔联描写残菊和衰桐的意象,表达对秋意萧瑟的悲愁。

颈联又借助塞鸿急飞和邻鸡迟鸣的现象,表达有家难回的愁苦;结尾两句更是用衣单风寒,暗示自己思念亲人的哀愁。正所谓:月色溶溶身影单,菊残叶落井水寒,塞鸿飞急增悲愁,秋尽夜永归乡难!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