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梦里故乡
让每一个流动的人有尊严地回到故乡

作者:佚名 · 2016-02-01 来源:楚天金报

   

  1月24日,2016年春运正式启动,至3月3日春运结束共40天。相关部门会商预测,春运期间将发送旅客29.1亿人次。与此同时,那些关于春运的新闻亦接踵而来。譬如,“黄牛”感叹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譬如交通部表示,春运期间允许非营利网上拼车回家;譬如,网络出台2016春运抢票难度城市排名:北京第一广州第二;再譬如,广东“摩托回家大军”仍然存在。

  就是这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再度开始了。宏大的春运叙事,再次成为了每一个人具体的现实体验,也成为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意见表达。有人在感叹为什么高铁上吃不到方便面;有人在称,于某些城市中,买票仍然是一件需要拼体力和智慧的活动。直面乘客感叹,交通管理部门亦有自己的态度,他们有表态,称将重点治理铁路餐饮和黄牛问题;他们有新政策的发布,称允许非营利网上拼车回家。当然,还有一群人,他们已经准备自乘摩托车回家。

  如何来看待这些乱云飞渡般的春运消息?应当承认,尽管春运期间人口迁徙的总次数没有减少,但整体的春运情况确实在得以改善。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的出行方式被选择,政策也在这个时候展示出特别的温情与宽容。对于多数人来说,曾经附加于春运之上的悲情色彩,正在得以被消除。然而,依旧很难说,春运就足以成为每一个人有尊严的归途。因为尊严意味着权利的保障。

  新闻其实早有提示,在网络购票成为主流的购票方式时,那些对网络不熟悉的民工,很可能被动地成为了购票难的人群,买上一张车票顺利地回家,对于他们或许仍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被提请关注的,还有那些从未在舆论场里消失的“摩托车大军”。一样不应该被忘却的,是春运过程中呈现出的乱象:盒饭高价、车厢拥挤,服务粗放,它们依旧存在。

  这是一个转型期大国的迁徙模样,却也是亟待深化的春运改革命题:时至今日,应该说,春运中那种原始的供需矛盾已得以很大程度解决,动辄“买不到票”的感叹声,已越来越少地听见,如此进步当被看到。然而,如何让所有人都能无障碍地买到票,不用太拥挤地回家?如果我们承认,春运终究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那么就理当不回避如此改革命题。这需要铁路管理举措日益“市场化”,更需要站在乘客的角度,出台更多人性化与亲民化的制度安排。

  回家是美好的。流动的年代里,没有什么比回到故乡更令人向往,因为那里有白发爹娘,漂泊的心灵可以得到稍稍休息。正如专家所指出,如果城乡差距缩小,如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不再有着天壤之别,那么中国特有的春运,当不会再出现。然而,一切都依旧只是假设。即便到今天,春运仍是整个社会都需面对的考题。让每一个流动的人都有尊严地回到故乡,让春运不再附加其他忧伤的色彩,春运已然开始,铁路等部门的深层次改革,也当同步出发。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