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梦里故乡
解读《滕王阁》:苏辙苦闷 结果被南昌美景治愈

2021-12-20 来源:腾讯文化

王勃的《滕王阁序》,让滕王阁名扬四海,成为南昌乃至整个江西的标志性人文景观。王勃之后,无数文人墨客到访南昌,写出了带滕王阁文化元素的作品。杜甫、白居易、张九龄、苏东坡、苏辙等文坛泰斗,都有带滕王阁文化元素的佳作。

苏辙曾经登上滕王阁,写了一首诗作《滕王阁》。苏辙的《滕王阁》很长,我今天给大家解读前半段,先解读开头两句:

客从筠溪来,欹仄困一叶。

忽逢章贡余,滉荡天水接。

筠溪,一般是指岸边有竹林的溪流,这里指的是江西高安境内的一条河流。武德七年,唐高祖下诏设立筠州,治所就在高安县。北宋时期,苏辙到筠州担任“监筠州盐酒税”,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税务局长。

欹仄,念qī zè,倾斜的意思。苏辙从高安县登船,前往洪州旅游。苏辙在船上,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被困在一叶扁舟里。从开头那句诗来看,苏辙心里很苦很郁闷。要把苏辙的苦闷心情说清楚,就必须说一说苏东坡了。

王安石变法,苏东坡时任徐州知府,后调任湖州知府。苏东坡采取消极对抗的策略,不愿意在辖区之内推行新法。苏东坡还写诗抨击王安石的新政,比如“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等等。

王安石为了增加朝廷岁入,变法加强食盐专营,苏东坡就写诗抨击食盐专营。王安石为了安心发展经济,在外交上安抚西夏,苏东坡就写诗抨击外交政策。一个江浙农村妇女投水自尽,苏东坡就写诗骂满朝文武。

苏东坡发动舆论,让变法派很难受。变法派想让苏东坡闭嘴,就把苏东坡抓进大牢,史称“乌台诗案”。苏东坡一被抓,就震惊了整个北宋文坛。各路文坛大咖纷纷出面营救苏东坡,搞得变法派很被动。

苏辙为了救大哥,主动申请用自己的官职为苏东坡赎罪。变法派迫于舆论压力,不敢杀苏东坡,只能把苏东坡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苏辙受大哥牵连,被贬到筠州当了五年的税务局长。

苏辙有宰相之才,时任应天判官,本来是前途一片光明,却被苏东坡牵连,贬到江西高安当了五年芝麻官。这件事情,主观上可以解读成兄弟情深。从客观上来讲,苏辙确实被苏东坡坑了,而且是坑得不轻。

苏辙心里苦,但是不能埋怨大哥,只能寄情山水。被亲哥坑了,还有苦说不出。这样的事情搁谁身上都不好受,都会发牢骚。了解了这个背景,就知道苏辙的《滕王阁》开头为什么会如此消极。

苏辙正在船上郁闷着呢,船就到了赣江。苏辙豁然开朗,发现赣江天水相接,美不胜收。苏辙感觉很治愈,接下来就写了一大段描述豫章美景的句子:

风霜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势奔西山浮,声动古城嶪。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

遥瞻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史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余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

豫章秀丽的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让苏辙忘却了烦恼。本来牢骚满腹的苏辙,化牢骚为诗情画意,写出了《滕王阁》。《滕王阁》前半段写豫章美景,后半段嘲笑滕王李元婴,怜惜王勃,谈论文学,抒发情怀。我今天只解读了前半段,如果列位看官有兴趣,我明天接着解读《滕王阁》后半段。

人生事,不如意者常八九,可与人言只二三。如果你像苏辙一样不开心,不妨来到江西南昌,登滕阁,览秋水,赏落霞,观孤鹜,豫章故郡,英雄之城,举目皆是美景,所及饱含人文,一定可以治愈你的忧伤。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