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韦应物 “我有一瓢酒 可以慰风尘” 读来令人心碎

2021-10-09 来源:腾讯文化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句诗曾红遍网络,许多网友甚至尝试续写,“相识满天下,知交无一人”、“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这句诗出自韦应物的《简卢陟》,原句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记得诗词大会曾考过这首诗,题目是:韦应物诗“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中哪个字是错误的?

A.壶——瓢;B.可——足;C.慰——遗。

当时百人团有82人回答错误,大部分人选择了A。

古人爱饮酒,“一壶酒”、“一瓢酒”、“一杯酒”、“一樽酒”,都是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

那么同样是量词,“壶”和“瓢”有什么区别呢?

我觉得这应该从诗人的心境来分析,相较而言,“瓢”的感情色彩比“壶”要来得悲伤深沉。

例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很孤独,也很有雅趣;还有苏轼的“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而“瓢”比“壶”来得简陋,可以突出作者的忧愁之情,韦应物在写《简卢陟》时,处境艰难,“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即使想要故作潇洒,借酒消愁,却是愁更愁。

他还有一句类似的诗,“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同样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惆怅之情。

出自他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入选《入选唐诗三百首》,读来令人心碎。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是“浪子回头”的典例,他原本是个欺男霸女、横行无忌的纨绔,安史之乱后,饱受苦难,幡然悔悟,发奋读书。

进士及第后,他的仕途也颇为坎坷,一度被迫辞官,后来虽然复出,但一直辗转各地为官,天涯漂泊。

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齐名,代表作《滁州西涧》千年传唱。

这首《寄全椒山中道士》也是他在滁州任上所写,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孤寂惆怅之情。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妙夺化工”、“一片神行”、“无一字不佳”……

诗歌首联通过环境描写,很自然地引出他对友人的思念。

一个“冷”字贯穿全文,不仅是指环境的寒冷,与后文的“风雨夕”相呼应,更是指诗人内心的“寒冷”。

韦应物在滁州任上,寄情山水,但他的心中还是颇为愤懑、孤寂的,从他的《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不难看出。

寒冷的夜里,孤独难眠的他,想起了山中的友人。

友人在做什么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诗歌颔联刻画了一个“束薪煮石”的道士隐者形象。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道士却要到涧底束薪,足见生活之艰辛。

然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常人看来的艰苦生活,于修道之人而言,也许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快乐。

接着的颈联,依然是承接“冷”字而来。

寒冷的夜里,刮起了风,下起了雨,即使诗人明白“束薪煮石”是道士修炼生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还是十分挂念友人,所以便想带着一瓢酒,去看望友人,在这风雨之夜,推杯换盏,彼此慰藉。

前面我们说过“瓢”字的感情色彩比较悲伤,这也很符合诗人和友人此时的处境。

最后尾联“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这让我想起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同样是寻人不遇,但是贾岛的诗中没有交代寻的是何人,为何要寻,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显得更加缥缈出尘,深邃高远。

而韦应物这里交代了前因后果,更加真实,也更容易引发共鸣。

这首诗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情,短短40字令人叫绝

全诗从寒夜怀友到寻友不遇,一个“冷”字贯穿期间,于跌宕起伏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孤惆怅之情,读来令人心碎。

读完韦应物这首诗,你想起了谁?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