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曝光
态度转变阶段分析

作者:彦晏菲 · 2011-11-11 来源:凯风网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三方面的构成要素。态度转变和形成对研究法轮功练习者如何从入门到痴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先结合一个真实案例分析态度的转变和形成过程。

  1974年,某国一个拥有万贯家产的富豪的女儿,19岁的女大学生,被一个暴力组织集团所绑架,这个组织把她作为“人质”关押起来,要她家以数亿美元的赎金作为交换。后来,正当她将被释放的时候,她突然决定自己参加组织,并放弃自己过去所享受的豪华生活,还痛骂了自己的父母。两周后,她参与了抢劫银行的行动,结果被政府抓获。在监狱中,经过父母、亲友和辩护律师及精神病学家的劝导和说服,终于恢复了她本来的面目。

  心理学家凯尔曼通过研究,提出态度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服从、同化和内化。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女孩的态度转变经历了服从和同化,但没有达到内化。因为在她被逮捕后不久,她又转变了态度,恢复了她原来的模样。这就说明她没有把组织的思想和信念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内化。

  这个例子中女孩态度转变和法轮功练习者在练功过程中形成的态度具有相似性。但比前者糟糕的是很多练功者态度都经历了内化阶段。

  笔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法轮功人员态度转变阶段及影响因素作简要分析。

  一、服从

  服从又称为顺从,这是态度转化的第一个阶段,它是指个人的态度在社会因素刺激下,只从外显行为上表现与他人保持一致,它是一种为了避免遭受某种惩罚,或得到某种表扬(好处)而采取的口服心不服的举动。就是说,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开始于两个方面:一是出于自愿;二是产生于受到压力后的服从。从构成态度的三个阶段看,服从只是态度的行为成分在起作用。服从多是表面的、外制的,是受强化原则制约的。因此,服从是态度的低级阶段。一旦外因消失,不奖不惩,服从也将会消失。

  在练功起始阶段,李洪志一方面编造“祛病健身”、“上层次”、“圆满”、“真善忍”等谎言,激起民众对法轮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恐吓威胁练功者,如他在《悉尼讲法)》中说到:“现在这个人类真是十恶俱全,人如果再滑下去就面临着毁灭,彻底的毁灭,那叫:形神全灭!”在《大法坚不可摧》中说,“告诉大家,中国大陆上所有发生的一切天灾人祸,已经是针对那里众生对大法犯下罪恶的警告。”在这种双重作用下,练功者便会很容易进入且虔诚的服从。练功者进入练功程序的第一关就是学习服从,先学会外在的形体动作,在带功人的影响下做出与功友一样的行为,功友不断给予新成员言行强化和暗示诱惑,让他们接受一些思想观点,把教义内容填充到他们的脑中,这样服从性就形成了。从练功者角度看,其实这种服从是一种惰性的投机心理,因为他放弃了自己的思辨力,放弃了脚踏实地的现实努力,而选择一种任人操纵的服从。服从在实践中最为典型的是,很多练功者是出于健身祛病而去练习法轮功。

  二、同化

  同化与服从不一样,它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接受某人或某团体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规范,使自己的态度与某人或某团体的态度相接近。接受的原因在于喜欢某人或某团体,从而把某人或某团体视为楷模,并向其认同。同化多属于态度的情感、情绪成分,比较主动。

  在这一阶段,练功者开始自愿接受并逐渐相信李洪志的观点、信念。同化包括:心理同化和社会同化。心理同化是指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性,经过同化形成人的自我概念;社会同化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被他人的经验所吸引,而与他人有了共同的想法。当练功者产生了与其他人相同观点时,同时被这个团体肯定,他会在肯定中产生心理体验,若他对这种体验产生肯定态度,就产生了同化效应。如赤峰市宁城县练功者杨克勤说,“由于整天有事干,精神非常充实,以前那种失落、空虚和孤独的压抑感得到了释放,加上有规律的运动,自我感觉身体比以前好多了,精神面貌也比以前好多了。我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法轮功,认为这就是法轮功的神奇之处,庆幸自己在有生之年有缘遇到这么好的大法。”

  三、内化

  内化,就是一个人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真正地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观点、思想,并将这些观点与思想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使之成为自己态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换言之,凡是外部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主体的东西就叫内化。内化具有稳固化、无意识化的特征。强化训练是内化的有效途径,一些练功者经过各种强化训练后,很容易将别人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这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使得习练者拒绝接受不同的教育,心理排他性很强。如《谢文财:弟弟的悲惨人生(图)》一文中说到,“全家人都劝他莫去练功,可是弟弟始终不听劝,思想很固执,他说:‘我是大法弟子,不能停止练功,停止修炼,功力就要下掉,以前的功力就等于白练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练功者完成内化阶段就算完成了态度转变,但有的练功者却把态度上升到更高层次——这就是痴迷。

  痴迷是内化阶段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从心理层面上说,痴迷心理实质上是一种观念认同的绝对化。从生理学上说,痴迷与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兴奋灶有关,也与当时客观环境刺激条件有关,即使以后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不复存在,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条件联系却被固定下来。当大脑皮层的这种兴奋灶减弱时,通过引导可以使其作用再一次增强。痴迷心理和行为的主要表现是:过分的狂热活动,已经迷恋到失去理智的标志;对活动的偏爱超出预定的限度;言行偏激;反复想着所痴迷的活动;当不能从事所依恋的活动时会出现心理戒断症状。痴迷心理一旦形成,练功者往往不顾社会后果、规范、亲情,只关心练功的事情,将练功置于生活中心地位,并用“经文”等引导生活,并常常伴随着出格的行为。如沛县原练功者张彩妹痴迷中,竟把腹中的胎儿也当成了“魔”,为“圆满”而去“魔”。

  四、影响因素

  影响练功者态度改变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原有态度的特性、个体人格特征以及个体所处情境等。

  首先,受原来态度特征的影响。练功者多年形成的态度以及自小形成的态度,因经过多次反馈而得到强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经过强有力的措施矫正,很难改变。如练功者练功时间越长,所形成的态度就越稳固,就越难改变。另外所持态度越极端,因受强烈情绪的影响,使练功者不容易接受不同态度的信息,不能理智的分析不同的信息,不容易改变态度,这一点在偏执型练功者的身上表现最为明显。如对不符合自己观念的信息一概排斥,对事物缺乏理性分析,认知狭隘,不信任他人,好钻牛角尖。在实践中要转变这类练功者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要有长期做工作的思想准备。

  其次,受个体气质特征的影响。如不同气质的练功者在态度改变的速度和幅度上有个别差异。如粘液质的练功者,冷静、理智、反应速度慢,其态度改变的速度慢、稳定性强。多血质的练功者适应环境容易,而稳定性、持久性差,所以容易改变态度。抑郁质的练功者,性格孤僻、内向,在练功中容易走极端,其态度转变慢,不容易改变。再如自我防卫机制强的练功者特别注重保护自己已有的态度,以维护自尊,这种练功者难以改变态度。

  再次,受个体所处情境的影响。个体态度的改变与个体所处群体的关系密切程度有关。当个体非常热爱自己的群体,并忠实于他的群体,有发自内心认同感时,若要改变他与群体规范一致的态度就很困难。相反,与群体认同感较差的练功者,较容易受外部影响而改变原来与群体相一致的态度,另外,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越高,越容易接受群体规范。对自己是群体成员这一身份越重视,越不容易改变与群体一致的态度。如一些练功者一旦被赋予一定的职务,其对组织的认同度就会大大提升,态度就越容易与组织趋于一致,要转变其态度难度也就越大。

 

【责任编辑:辛木】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