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浅析法轮功痴迷者的人际关系特征

作者:何 雯 · 2009-09-11 来源:凯风网
  迷信除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外,还与痴迷者的人际关系有关。据调查,60%的法轮功痴迷者不善交际、孤僻离群、社交困难;30%的法轮功痴迷者在人际关系中显得悲观、消极、被动,过多依赖他人。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家人、朋友、同事等重要对象的沟通过程中,因此本文将从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和“功友”关系四方面来分析法轮功痴迷者的人际关系特征。

   一、家庭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处于家庭关系会影响人的情绪、行为等,长期处于不良家庭关系的人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如焦虑、抑郁、烦躁、退缩、攻击等。法轮功向痴迷者许诺:可以通过练功的方法治疗精神创伤,改善心情,达到绝对自由的完美境界。这使得不少缺失良好家庭关系而心情压抑的失意者对此产生兴趣,因此家庭不和谐、夫妻关系紧张以至单亲家庭的人最容易成为法轮功的痴迷者。在对某矫治场所法轮功人员的调查显示,90%以上都是女性,其中家庭不和谐的、单亲的不在少数。如曾在天安门广场自焚的5个人中,两对母女都是单亲家庭。当然,也有一些原本家庭幸福的法轮功痴迷者在练习法轮功后,弃家人与不顾,使得家庭破裂。如惠东县平山北街居委水泥厂一名54岁的退休职工。因痴迷法轮功,她不再顾念二十多年的夫妻感情,多次参与群体练功,散发传单,最后不仅使自己受到了法律制裁,而且还给家人带来了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家庭破裂。还有河南省淇县西岗乡一个42岁的农民因痴迷于法轮功,10年来长期在外奔波,父母病重,她没有在床前尽孝;儿子学习她也不管,成绩下滑没有考上高中;老实巴交的丈夫实在忍无可忍,三年前与她离了婚,到现在她已经一无所有。这种悲惨的结局在法轮痴迷者中不占少数,他们没有尽到一名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一名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并不听家人的规劝,一意孤行,最后不仅害了自己,还给家人带来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家庭破裂。

   二、朋友关系

  当一个个体缺乏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时,会影响个体友谊的获得。研究表明,友谊的缺失会直接导致个体孤独,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社会技能产生障碍。这类群体往往寡言少语,与他人来往较少,不喜欢娱乐。当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愿意向朋友或他人述说,更不愿通过其他途径去寻求帮助,克服困难的办法常常是忍耐、忍耐、再忍耐。

  某高校的一个博士生在参加工作后,发现周围的同事都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不但科研能力强,而且都很勤奋。因此他在科研上、学习上,都感到难度大、责任重,失去了往日游刃有余的轻松和自信,心理压力很重。由于平日一心在科研上,很少与他人来往,因此此时的压力他也没有向他人倾诉,更没有通过其他途径寻求帮助,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扛、忍。在加入法轮功组织后,他认为找到了精神依托,找到了世外桃源,因此越来越不愿面对现实社会压力,最后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三、同事关系

  研究表明积极的同事关系有助于个体的工作绩效,自我评价高,对工作的喜好程度高,团队归属感高。而在消极的同事关系中,个体的工作绩效低,对自我的业绩能力评价低,对工作的喜好程度低,团队归属感低。处于消极同事关系的人易抱怨领导、指责同事,有孤独、愤慨等消极情绪体验,并有偏执的倾向。

  一些法轮功痴迷者在练习法轮功之后,不仅与家人、朋友关系恶化,放弃工作,影响了与同事的关系。如某机关的一名干部在迷信上法轮功后,常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法上。每天花许多时间反复读法轮功书籍、看法轮功录像、听法轮功磁带,甚至是通过抄书、背书的方法把法轮功的东西装进头脑。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不少同事的工作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他与同事的关系紧张。在1999年7月国家依法取缔法轮功后,还找借口请假进京“护法”。领导与同事的劝说不仅没让他回心转意,反而让他觉得自己在单位受到了排挤,孤立无援。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法轮功痴迷者的人际关系在迷信上法轮功之前、或之后都存在问题。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同事关系是个体的重要人际关系,当缺失了这些重要的人际关系时,个体觉得自己不属于任何群体,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有家庭,有工作单位,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这种对特定群体与组织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觉则是归属感。当人们的归属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协调的内心感受,觉得自己有所归属,有所依赖,非常安全。

  四、法轮痴迷者与“功友”的关系

  由于法轮功痴迷者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同事关系的缺失,他们不能从家人、朋友或同事中获得归属感,但同时他们又渴望被人关爱、渴望活得有价值、渴望被社会群体接纳和认同。当自身的需求与现实处境相差甚远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法轮功痴迷者接触到法轮功后,常有相见恨晚之感。因为在练法群体中,法轮功痴迷者相互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利益冲突,并且经常在一起交流练法的心得体会,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相互间也越来越有一种精神上的依赖。随着法轮功痴迷者们交往的日益密切,他们逐渐进入了一个特殊、极为封闭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他们摆脱了心理危机,获得了现实环境中得不到的价值感、被接纳感和归属感。从这一点来看,法轮功痴迷者在练功群体中暂时获得了在其他社会群体中得不到的归属感,似乎练功是有益的,因此练功的行为得到了强化。但事实上,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自身和现实的矛盾,练习法轮功只是通过放弃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来换取暂时的心理平衡,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并且时间一长,不断被强化的练功行为使得他们更加封闭在一个逃离社会现实的小圈子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法轮世界”。

  另有一部分法轮功痴迷者可能是出于锻炼身体等其他原因接触到法轮功,但在最后也可以不要工作,甚至不要父母和孩子,抛弃了除“功友”以外的其他所有社会群体和人际关系。因为比起其他社会群体,他们在法轮功群体中得到了更多的价值感、自由感、被认同感、被接纳感等。他们的人际关系需求和对群体的归属需求在练功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可以不顾一切、深陷其中。

  因此,可以说,随着法轮功痴迷者对法轮功痴迷程度的增加,其对练功群体的归属感越强,与家人、朋友、同事等现实群体的人际关系越差,甚至完全脱离现实的人际关系、现实的生活,生活在虚无缥缈的“法轮世界”。(作者系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