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湛江再添3项省级非遗 飘色、海味月饼、祈求甜蜜

2022-05-24

近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示了

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43项)

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扩展项目名录(共计72项)

其中

遂溪糖祖习俗、湛江海味月饼制作技艺

廉江飘色(吉水偶色)

榜上有名

 

 

 

(上下滑动查看)

01

遂溪糖祖习俗

遂溪是“中国第一甜县”

以糖为主的民俗独特而丰厚

告慰神灵、祈求丰收的糖祖习俗

是当地乃至湛江和两广交界地区

一项特有的、富有代表性的民俗

 

起源隋朝,沿袭至今

糖在中国有2000年的历史,据西晋陈寿著《三国志 吴书 孙亮传》记载,遂溪等两广地区是我国最早种甘蔗、制红糖的地方。

公元598年设椹川县,隋文帝杨坚赐堂弟杨周任知县,他鼓励民众开荒种蔗,用石辘榨蔗、锅灶熬汁、瓦器分离的古法制糖。能工巧匠创造的制糖方法便捷高产,做的糖质优味纯、色淡味纯、健体防病,行销各地、进贡朝廷。杨周勤政爱民,造福一方,后人感念他的功德,尊称其为糖祖,并建庙塑像,供奉祭祀,沿袭至今。

 

糖祖习俗和当地的年例

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举行

内容有巡蔗、收蔗、制糖、赛糖

分糖、食糖和祭祀、抢蔗种8道程式

 

抢蔗种是习俗的压轴戏

随着鸣锣一响

主持者抛出预先准备好的

甘蔗段和田泥

村里男女老少一哄而上,即刻抢光

据说拿回去做蔗种

这一年会大丰收

身上沾的田泥越多也会运气越好

 

糖祖习俗

表达了人们对先辈的崇敬和缅怀

对历史的传承和弘扬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法制糖技艺和糖祖习俗

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仪式完整

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具有特殊性和独有性

影响深远而广泛

是研究湛江、环北部湾地区

和岭南历史文化、民俗发展演变

难得的活态载体

02

湛江海味月饼制作技艺

湛江

中国海鲜美食之都

面朝南海,盛产鱼虾

居民靠海吃海,一日三餐有鱼虾

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饮食文化

海味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产

闻名全国

 

海味月饼海味浓郁、低糖咸香、口感独特。其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色,是湛江海洋饮食文化的重要传承和表现。

该制作技艺始创于1866年,主要分布于湛江市赤坎区。海味月饼以湛江特产海味虾米作为主打馅料,配以自然椰丝、地道蔗糖等本地食材精制而成。其制作过程主要有选、炒、拌、搓、打、烤、包7道独特传统手工工序,具有选料精优、制作精巧、配方独特、海味浓郁的特点。

 

湛江海味月饼是百多年来

湛江沿海渔民百姓的传统食品

是数百年来湛江沿海百姓

近海吃海的体现

是广东海洋饮食文化的重要传承

03

廉江飘色(吉水偶色)

飘色乃南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朵奇葩

吉水飘色源自于明朝开始的

农历二月二的“伯公巡游”活动

二月二伯公巡游是吉水镇

一年一度参加人数最多

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性民俗巡游活动

 

其原始意义为娱神,主要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吉庆祥和为目的。这种巡游活动,从明朝至今,从不间断,已成习俗。巡游时人们抬着先祖神偶像和英雄神偶像,巡游形式雄伟壮观,家家户户在街道两旁设坛,摆上三牲果品等恭迎,逢游到处,必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庆祝,祈求吉祥。

 

至清朝后期

人们和木偶戏艺人手持木偶

参与巡游祈祷活动

这样既娱神又娱人

形成人同神共乐之氛围

从此便形成了吉水飘色

 

也有用支架固定木偶头像

由演艺人员肩托着巡游

这种形式至今还保留着

称肩色或肩托色

吉水飘色造型独特,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有肩色(偶色)、抬色、车色,肩色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吉水飘色其色梗、支点科学合理,服装设计精妙。有屏稳飘高、惊而不险、险中又稳、奇特秀丽、妙趣横生的特点。

目前,传统保留节目有:《八仙贺寿》、肩色《天仙配》、《游湖借伞》、《海瑞赴廉谢恩师》等40多个。

2017年6月,列入廉江市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7月,列入湛江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湛江发布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