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俗语:宁丢家财万贯 不舍房屋向南 难道向南的房屋就这么好吗

2022-09-27 来源:腾讯网

一个人的家财,如果真的达到万贯,在古代社会,算是十分富有的人了,肯定会有能力多盖几座新房屋,为什么说“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难道向南的房屋就这么好吗?

 

从这条俗语的字面意思来看,很明显,俗语中采用了民间俗语中常用的夸张手法,未必真的就会丢掉家财万贯,而不舍弃向朝的房屋。这里只是为了强调向南房屋的重要性,说明“房屋向南”在古人眼里的价值。如果把这句俗语放在民俗角度来分析,其实还有另两层意思,一是“房屋向南”指老祖屋,是家庭或家族的根,通常情况下,我国民间把老祖屋为家庭或家族的根本,不管有人出多大的价钱,不会轻易舍弃。二是“房屋向南”代表一个人在家庭或家族中的身份地位。

1、不同地方建房,朝向并非全是“向南”

我国传统农村民居的朝向大多为坐北朝南,这是古代先民根据我国所处的地理和气候特征,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在民间早已成为人们的常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民居都是按照坐北朝南来修建的,不同的地方,或者不同的地理环境,房屋的朝向是不相同的。

 

通常来说,坐北朝南的民居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在我国古代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这些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比较高,引领时代发展的风尚,同时也是建房地址比较容易的地区。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一些地势开阔平坦的地区,能够选择坐北朝南的,当然也要优先选择坐北朝南的。不过,因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民居无法选择坐北朝南,就只能根据地理环境,做出人们认为最好的朝向选择。处在大山区的民居就更是如此。另外,城市之中,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大多讲究街道的纵横交错,街道四通八达,街道两边的房屋只能服从城市规划,依街而建,有很多街道两旁的民居,也无法讲究坐北朝南。

就是对于坐北朝南的房屋和宅院来说,同一座宅院内,并不是所有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的。因此,民居中的所谓坐北朝南,指的是正屋,又称主屋、北屋,同时也指整个宅院的朝向。而一座四合院中,除了正屋为坐北朝南,其他的房屋朝向是不相同的,正屋东边的东厢房,坐东朝东,正屋西边的西厢房坐东西朝东,正屋前面的倒座房则是坐南朝北。

如此,虽然坐北朝南,也就是“房屋向南”是我国的普遍传统习俗,但真正“向南”的房屋的数量并不多,一座四合院或三合院,只有正屋一栋才是“向南”的房屋。一大家子的兄弟之间分家时,大家都想住“向南”的房屋,此类房屋也就成为了稀缺资源,因此,民间才有“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的说法。

 

2、“房屋向南”有哪些优点呢?

我国传统民居中,宅院的朝向服从于正屋的朝向,正屋坐北朝南,宅院也就坐北朝南,俗称为“房屋向南”,或者“房屋南向”。宅院的形状通常为方形,即正方形和长方形,又以长方形为佳。坐北朝南的宅院形状以南北狭长为最佳,民间俗语有“南北狭长,富贵吉祥”之说。俗信认为,坐北朝南的宅院,不宜呈东西狭长形状。

那么这种坐北朝南、南北狭长的宅院,到底有什么优点呢?按照古人的说法,主要是为了“藏风纳气”,又叫“藏风聚气”。这是一种比较深奥的说法,尤其是民间加入了风水学方面的说法,就更加让人感到神秘和玄奥。用浅显的话说,就是能够使宅院和房屋内“冬暖夏凉”。也就是说,冬天为了躲避像刀子一样的北风和西北风,而春夏时则为了让南风和东风能够吹进院子。我们都知道,冬天的时候,室内暖烘烘的,一旦把门打开,让风吹进来,室内立即就会变得很冷。

 

刮着北风的冬天,我们在野外本来就很寒冷,而在无遮挡的地方,风吹着就更寒冷,但是,如果在背风的地方,就会比顶风的地方要暖和一些。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原野也是一样,迎着着寒风,面庞就像被刀子割一样,连呼吸都感到很困难,而背对寒风又要稍微好些。因此,过去人们也就发明了“躲风避雨”和“遮风挡雨”。房屋和宅院坐北朝南,正房是宅院内最高的建筑,能起到阻挡冬天的北风或西北风,创造一个避风的环境。这就是所谓的“藏风”。

到了春天和夏天,天气炎热时,风也变成了南风或东风,室内比较闷热,再说,春夏时节,又是多雨的季节,室内比较潮湿,因为宅院内其他建筑比正房要低,在加上前面又开了大门,南风或东风就可以吹入宅院内,有利于通风换气,更室内变得凉爽,也可降低室内的湿度,让人感觉比较舒适。热天很多人习惯坐在门洞里,主要是因为门洞通风比较凉快,是乘凉的好地方。再说,坐北朝南的宅院,根据太阳四季运动的规律,屋内采光是最佳的。

冬天的寒冷,春夏的湿气,都会让人生病,而通风和阳光照耀的环境,可以让人身体健康。因此,我国民居喜欢修建坐北朝南的宅院,是古代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智慧,当然也就符合自然规律。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宁丢家财万贯,不舍 ”的原因之一。

 

3、“房屋向南”既指老祖屋,又代表身份地位

老祖屋,农村又称为老屋场,既指存在的老房子,也指房屋不存在了,但还有地基。这种老祖屋,通常范围比较宽,比如,祖上住过的老房子,有的是数代先祖住过的房屋,后代已发展到很多的家庭,这种房子历史比较悠久;有的则是一个家庭住过的老房子,儿子分家后就成了老祖屋,房屋的历史不是很久,但是,房屋的建造者已经为祖辈,这样的老房子也就算老祖屋。

过去,因为农村建房大多遵循正屋坐南朝北这种传统习俗,所以老祖屋大多为“房屋向南”。也就因为如此,在一些地方通常把老祖屋的正屋也称为“南向房屋”,或者“南向老祖屋”。

古时,很多农村家庭分家时有一种规矩,兄弟分家时,嫡出的儿子在正屋上必须占一份。比如,如果正房是三明两暗结构的房屋,家里有三个嫡出儿子,分家时,除堂屋(明间)外,三兄弟各分一间,剩下的一间为公用。如果是四个嫡出的儿子,则正好每人一间,如果是五个以上嫡出的儿子,因正屋没有这么多间数,就把宅院的地划一块给没分到正房的儿子。而庶出的儿子没有资格分正屋,只能够分到偏房。据说,农村这种分家时划分房子的办法,主要是为了防止正房在儿孙手里,因为闹矛盾而被拆除,或者无人打理而倒塌。现实当中,在很多农村,很多今还保存的古建筑,就是因为后代对老祖屋产权拥有者太多,有些房屋可达几十户,无法拆除重建而保存下来。

 

也就是因为如此,老祖屋在封建时代,代表了家族支系的身份地位,如果放弃了老祖屋的生产权利,也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又因为老祖屋是属于后代的根,谁又舍得轻易放弃他们的根呢?

我们村至今还要十多栋老祖屋,其出去的后代,外出上百年,现在已经发展到数省,但是,他们对老祖屋仍然拥有部分产权。外去支系后代来寻根的时候,必到老祖屋看看,以宣示他们对老祖屋的部分拥有权,也表明他们的根还在这里。据说,过去这个家族有人曾多次与外迁家族中人进行协商,希望他们老祖屋的产权让出来,但是,每次协商都是无果而终,不管有人出多高的价钱,他们就是不肯转让。他们反问提出买房屋要求的人:“家里的根能卖么?”让提出要求的人无言以对。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的事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其中有旧时农村迷信方面的说法。比如,在农村,有一句流传比较广的俗语说:“吃饭不离老屋场”或者“长财不离老屋场”。民间认为,老屋场的风水就像一棵大树,根系扎得越深,越发达,大树才会活得枝繁叶茂。老屋场既然是自己的家庭或者家族的根,这根就关系到整个家庭或家族的命运,只有根稳定了,家庭和家族在外面的事业才会发达。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家庭和家族的根是无价的,试想想,别人家的根能够让别人轻易斩断么?

 

事实上,除去风水迷信部分,这就是我国的传统乡土文化观念,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上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不间断传承下来,与我们的民族历来重视“根文化”分不开。希望我们民族拥有的这种“根文化”基因,不要被外来文化切断,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总而言之,俗语“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向南”是我国传统民居建设中的一种经验总结,充分体现了古代先人的智慧。我们现在不能简单地把这句俗语,划入风水学说或者迷信说法。这句俗语还体现了人类要顺应自然,不能违背规律,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