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衣食住行
救援运输、田间地头、医疗养老……AI步入千行百业

2025-09-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9月11日电(记者桑彤、杜康)机器人翻越崎岖高地,操作电箱闸刀,安插火药雷管,甚至还在废墟中成功救出“婴儿”。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9月10日“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展区举行的AI科创赛——“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上的真实画面。近年来,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前沿科技已步入千行百业,许多展示项目已经有了实际商用案例。

  9月10日拍摄的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科技展览区外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9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共设置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吸引了近200家企业参展,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

在“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上,四家具身智能厂商的机器人轮番登场,在模拟真实工业与救援场景的高难度任务中展开角逐,比赛设置了工业巡检、高危作业、危境穿越、应急救援四大类。

工业巡检环节,机器狗精准完成开关门、识别按钮、拉闸报警等电箱操作六大动作,并通过多模态传感器扫描生命信号、清除石块,最终稳稳救出仿真婴儿;机器人挑战模拟矿洞爆破任务,将火药芯精准插入雷管及狭窄矿洞,尽管出现一次手滑,但机器人经过调整后最终实现毫米级精准操作。

目前很多水电站建在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为了节省人力损耗,需要安排机器人进行安全检查,其中,精细操作仍是普遍痛点,这也成为此次大赛“赛点”之一。大赛评委表示,之前很多比赛更多聚焦在机器人单维度技能的比拼,随着人形机器人进入场景落地阶段,聚焦“真问题”“真场景”尤为重要。

  9月10日,工作人员(中)向参观者介绍一款具备触感反馈功能的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外滩大会现场还展示了四大机器人组团——张江机器人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肥科大硅谷、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同打造“机器人小镇”。无人机运输检测医疗样本、农业无人机喷洒播撒、机器人医疗养老……诸多场景应用为我们展示了“人机共生”的未来图景。

空海易行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低空运营总监王国友介绍,偏远地区医疗样本送检耗时久,容易延误诊断,无人机运输提升时效超70%,可实现“乡级采样—市级检测”当日达,公司已在甘肃兰州、重庆、山东德州、浙江金华等地进行考察。

在农业领域,复旦大学伏羲气象大模型可精准预报未来15天逐小时天气,次季节大模型可提供进行未来60天的值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而极飞智能农场展台的无人飞机、无人车、智能水肥管理系统等设备借助精准定位、智能决策与实时远程控制,极大降低人力依赖、投入成本,助力农户增收。

  9月10日,工作人员(左)在向参观者介绍AQ健康医生的人工智能产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养老和医疗健康是备受关注的智能应用场景之一。复旦大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具备搀扶老人行走、协助起床等功能,并通过类脑启发算法实现喜、怒、哀、乐四种表情模拟,还能通过舌诊、面诊对参观者进行体质辨识;在傅利叶智能康复港展台,ArmMotus™ 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能模拟治疗师的手法,在三维空间内实现更轻便柔顺的上肢康复训练。

脑机接口技术让人们看到技术温情的一面。以传感器接收神经电信号,用AI能力将电信号转化为精巧的操作指令,在强脑科技展区,工作人员在机械手的帮助下流畅弹奏钢琴。该名工作人员多年前失去一只手臂,如今可以通过仿生手完成骑车、弹奏乐器等各类操作。前不久,他还拿到了驾照。

“真正让AI落地干活,现在还在大规模爆发性增长的前夜。这个时代非常激动人心。”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说,AI时代非常公平,只要聪明,愿意做事,荒漠中终会长出参天大树。

分享到:
责任编辑: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