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爷爷”陈光宪 穿汉服让我更自信

“汉服爷爷”陈光宪 穿汉服让我更自信

“汉服爷爷”陈光宪 穿汉服让我更自信

天下网商 · 2023-03-13 来源:四川日报

69岁的陈光宪“档期”有点忙。他身穿一袭砖红色长袍,头戴黑色帽子,坐在古色古香的深褐色木船上,悠哉前行。木船从成都东门码头出发,沿锦江穿梭在灯火斑斓的蓉城夜景中。

陈光宪是“2023天府文化年·锦江不夜天——乐游锦江沉浸式体验”活动里的汉服演员,他和其他身穿汉族的伙伴一起,带游客和市民感受充满中华传统文化味道的新年。合影时,只见陈光宪站在船头,手中折扇一展开——扇上印出四个毛笔大字:“汉服爷爷”。

入圈10余年,成都汉服圈有个“高龄玩家”

陈光宪说,和他一起玩汉服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90后”至“00后”,大家平时聚餐围成一大桌,孩子们总是开玩笑说:“按辈分来看,陈爷爷不先动筷子,我们就不敢吃。”孩子们很尊敬这位老人家,是长辈也是有共同兴趣的好友,彼此互称为“同袍”。

穿汉服看似是属于年轻人的国潮生活方式,陈光宪是怎么“高龄入圈”的?原来,陈光宪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由于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又觉得汉服拍起来很靓丽,于是在拍照时总愿意多拍一些汉服照片。渐渐地,他与成都汉服圈的伙伴们熟识。随着陈光宪对汉服照片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为了“深入”汉服活动现场,或是在相机“长枪短炮”中吸引汉服同袍的目光和注意力,他自己也会披上一件汉服。久而久之,陈光宪的汉服就多了起来。后来他完全放下相机,从一位“兼职”摄影师变成了一位“全职”汉服玩家。

陈光宪特意留了一把长长的花白络腮胡,为了方便戴帽,他蓄了点发方便盘起来,加上他原本浓密的眉毛,几乎可以不化妆,穿上汉服就颇有古人的韵味。入圈10多年,陈光宪陆续购置了10多套汉服,有深青色、深灰色、乳白色、黑色,从内到外有棉麻“中衣”,暗纹锦绣“大衣”等,有唐制的、宋制的、汉制的。

不过陈光宪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一件砖红色圆领宋制汉服。当时他买回这件汉服时,同袍们还不太看好,认为这个颜色太显眼了,男士穿得比较少,没想到这件衣服后来由于颜色鲜而不艳,又符合节日气氛,反倒成为陈光宪“最出片”“最上镜”的汉服之一。目前,由于穿汉服的老年人较少,再加上陈光宪汉服形象惟妙惟肖,所以常常有人觉得新鲜有趣,小孩、年轻人、家长、老人在路上要求与他合影,“过节如果穿汉服去锦里、文殊院,我一下公交还没走到门口,就会被大家拉住合影,有次足足拍了20分钟。”陈光宪说,由于大家的喜爱,他现在觉得穿起汉服来,整个人很自信。

“杜甫”“苏轼”与樵夫,汉服爷爷很“百变”

千年前,唐代诗人杜甫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描绘成都,如今陈光宪穿起浅灰色汉服来到锦江边上,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杜甫专业户”。有时陈光宪逛到河边树林,穿一身蓝色红色交织的长衫,拿着纸扇过桥,摇身一变又更像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他偶尔也会和同袍们去野外乡村,穿着一身粗布短打(是古代汉服的一种,又称“竖褐”“裋褐”,是以劳作方便为目的的便服,与常服和礼服相区别)端上热气腾腾的食物,和朋友共饮畅聊,看上去又是一位精干实在的庄稼人。如果是冬天去了正在下雪的雪山,陈光宪背上竹篓,提上一壶茶,披上蓑衣和草帽,仿佛一位“独钓寒江雪”归来的“孤舟蓑笠翁”,形象十分百变。陈光宪谦虚地说:“不是我要刻意去扮成苏轼、杜甫,而是因为大家的喜爱,这样叫出来的。”

老年人穿汉服也有自己的讲究和搭配。陈光宪说自己离严谨的汉服穿搭其实还有一定差距,有时他也会向年轻人请教,怎么穿才既符合传统又美观。在他看来,穿汉服光是一件长袍套在身上可不行,为此他的家中备有各种腰带,有的腰带设计粗犷,配武将恰到好处,有的腰带镶嵌玉石,适合温润的文人装扮,系在腰间让人看上去更精神,身体比例也更上镜。此外,他还穿上古风六合靴、短靴,还从旧货市场上淘到了一根碗口粗的木质树根,树根头部盘根错节,环抱起来配上汉服刚好是一把古色古香的拐杖,是整体汉服装扮画龙点睛之笔。

“汉服不是年轻人的专属,无论什么年龄都可以穿,我也会一直穿下去。”陈光宪说,其实在生活中,不少老年人都对汉服感兴趣,也会来向他打听怎么穿,但大多数老人还是比较胆怯,觉得穿汉服不太好意思:“其实不用胆怯和含羞,养成习惯以后,会越来越自信的!在这个圈子里我收获了很多活力和快乐。”

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执行主任施倩介绍,目前在成都穿汉服的消费人群在30万人左右,“00后”和“90后”占80%,其中有长期的汉服爱好者,还有在春节、腊八节、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里穿汉服的学生和小朋友,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会选择在生日、纪念日、结婚、订婚等重要日常节点穿汉服,让节日和日常充满一种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仪式感”。

“服装服饰本身带有很强烈的美感和审美的取向,也是彰显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施倩认为,现在大家喜欢用汉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门去,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汉服融入日常,汉服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

人物名片

陈光宪

陈光宪,69岁,成都汉服玩家,人称“汉服爷爷”,2012年开始接触汉服。因为塑造了不少酷似杜甫、苏轼等的形象,陈光宪穿汉服的视频被摄影师拍下,在网络上点击量破万。他日常也作为汉服模特和演员参加成都“夜游锦江”等活动,获不少网友的喜爱。

  • 经典章节
  • 作者介绍
  • 主要内容

69岁的陈光宪“档期”有点忙。他身穿一袭砖红色长袍,头戴黑色帽子,坐在古色古香的深褐色木船上,悠哉前行。木船从成都东门码头出发,沿锦江穿梭在灯火斑斓的蓉城夜景中。

陈光宪是“2023天府文化年·锦江不夜天——乐游锦江沉浸式体验”活动里的汉服演员,他和其他身穿汉族的伙伴一起,带游客和市民感受充满中华传统文化味道的新年。合影时,只见陈光宪站在船头,手中折扇一展开——扇上印出四个毛笔大字:“汉服爷爷”。

入圈10余年,成都汉服圈有个“高龄玩家”

陈光宪说,和他一起玩汉服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90后”至“00后”,大家平时聚餐围成一大桌,孩子们总是开玩笑说:“按辈分来看,陈爷爷不先动筷子,我们就不敢吃。”孩子们很尊敬这位老人家,是长辈也是有共同兴趣的好友,彼此互称为“同袍”。

穿汉服看似是属于年轻人的国潮生活方式,陈光宪是怎么“高龄入圈”的?原来,陈光宪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由于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又觉得汉服拍起来很靓丽,于是在拍照时总愿意多拍一些汉服照片。渐渐地,他与成都汉服圈的伙伴们熟识。随着陈光宪对汉服照片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为了“深入”汉服活动现场,或是在相机“长枪短炮”中吸引汉服同袍的目光和注意力,他自己也会披上一件汉服。久而久之,陈光宪的汉服就多了起来。后来他完全放下相机,从一位“兼职”摄影师变成了一位“全职”汉服玩家。

陈光宪特意留了一把长长的花白络腮胡,为了方便戴帽,他蓄了点发方便盘起来,加上他原本浓密的眉毛,几乎可以不化妆,穿上汉服就颇有古人的韵味。入圈10多年,陈光宪陆续购置了10多套汉服,有深青色、深灰色、乳白色、黑色,从内到外有棉麻“中衣”,暗纹锦绣“大衣”等,有唐制的、宋制的、汉制的。

不过陈光宪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一件砖红色圆领宋制汉服。当时他买回这件汉服时,同袍们还不太看好,认为这个颜色太显眼了,男士穿得比较少,没想到这件衣服后来由于颜色鲜而不艳,又符合节日气氛,反倒成为陈光宪“最出片”“最上镜”的汉服之一。目前,由于穿汉服的老年人较少,再加上陈光宪汉服形象惟妙惟肖,所以常常有人觉得新鲜有趣,小孩、年轻人、家长、老人在路上要求与他合影,“过节如果穿汉服去锦里、文殊院,我一下公交还没走到门口,就会被大家拉住合影,有次足足拍了20分钟。”陈光宪说,由于大家的喜爱,他现在觉得穿起汉服来,整个人很自信。

“杜甫”“苏轼”与樵夫,汉服爷爷很“百变”

千年前,唐代诗人杜甫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描绘成都,如今陈光宪穿起浅灰色汉服来到锦江边上,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杜甫专业户”。有时陈光宪逛到河边树林,穿一身蓝色红色交织的长衫,拿着纸扇过桥,摇身一变又更像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他偶尔也会和同袍们去野外乡村,穿着一身粗布短打(是古代汉服的一种,又称“竖褐”“裋褐”,是以劳作方便为目的的便服,与常服和礼服相区别)端上热气腾腾的食物,和朋友共饮畅聊,看上去又是一位精干实在的庄稼人。如果是冬天去了正在下雪的雪山,陈光宪背上竹篓,提上一壶茶,披上蓑衣和草帽,仿佛一位“独钓寒江雪”归来的“孤舟蓑笠翁”,形象十分百变。陈光宪谦虚地说:“不是我要刻意去扮成苏轼、杜甫,而是因为大家的喜爱,这样叫出来的。”

老年人穿汉服也有自己的讲究和搭配。陈光宪说自己离严谨的汉服穿搭其实还有一定差距,有时他也会向年轻人请教,怎么穿才既符合传统又美观。在他看来,穿汉服光是一件长袍套在身上可不行,为此他的家中备有各种腰带,有的腰带设计粗犷,配武将恰到好处,有的腰带镶嵌玉石,适合温润的文人装扮,系在腰间让人看上去更精神,身体比例也更上镜。此外,他还穿上古风六合靴、短靴,还从旧货市场上淘到了一根碗口粗的木质树根,树根头部盘根错节,环抱起来配上汉服刚好是一把古色古香的拐杖,是整体汉服装扮画龙点睛之笔。

“汉服不是年轻人的专属,无论什么年龄都可以穿,我也会一直穿下去。”陈光宪说,其实在生活中,不少老年人都对汉服感兴趣,也会来向他打听怎么穿,但大多数老人还是比较胆怯,觉得穿汉服不太好意思:“其实不用胆怯和含羞,养成习惯以后,会越来越自信的!在这个圈子里我收获了很多活力和快乐。”

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执行主任施倩介绍,目前在成都穿汉服的消费人群在30万人左右,“00后”和“90后”占80%,其中有长期的汉服爱好者,还有在春节、腊八节、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里穿汉服的学生和小朋友,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会选择在生日、纪念日、结婚、订婚等重要日常节点穿汉服,让节日和日常充满一种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仪式感”。

“服装服饰本身带有很强烈的美感和审美的取向,也是彰显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施倩认为,现在大家喜欢用汉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门去,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汉服融入日常,汉服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

人物名片

陈光宪

陈光宪,69岁,成都汉服玩家,人称“汉服爷爷”,2012年开始接触汉服。因为塑造了不少酷似杜甫、苏轼等的形象,陈光宪穿汉服的视频被摄影师拍下,在网络上点击量破万。他日常也作为汉服模特和演员参加成都“夜游锦江”等活动,获不少网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