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以其迷人的风光,聚集着千年时光流转,典藏着历朝历代太多的文化积淀,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人文史迹。
一起走进宋代诗词的世界,感受诗人的胸怀、心境以及他们在杭州西湖留下的时光印记。
《临安题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宋高宗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宋高宗被“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吸引,对北宋亡国的惨痛事实抛诸脑后,只想偏安一隅,沉迷山水,大肆歌舞享乐。
林升
南宋诗人林升,目睹风雨飘摇的国家和统治者奢靡混乱的生活,愤慨万千但又无济于事,途经杭州时在一家旅馆内写下这首“墙头诗”,批判当时黑暗的现实。
诗句赏析
“山外青山楼外楼”第一句诗人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以先扬后抑的手法开篇,表达出一种乐景。
第二句“西湖歌舞几时休?”用反问,加强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的场景。
诗句中“休”字十分精妙,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统治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讽刺的语言写出统治者纵情山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这里的“游人”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来,正是这股“暖风”把统治者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在危难之中。
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统治者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统治者萎靡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诗人用“杭州”而非“西湖”是极有意义的。因为“西湖”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对照,突出政治意义。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是讽喻诗中的杰作;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来源:西湖水域管理处
文字:高子茵
编辑:高子茵
【来源:杭州西湖西溪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