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功从李洪志到普通弟子,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集体炒作“酷刑迫害”,目的之一是希望欺骗西方人的同情,好为自己流浪海外的生存空间大一点、日子好过一点、寿命长一点。因此,炒作“酷刑迫害”的效果取决于西方人怎么看。笔者在网上查阅相资料发现,炒作十年之久的“酷刑迫害”在西方人眼中原来是这样:
——自产自销的人造“假货”
“酷刑迫害”究竟是什么东西?西方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研究者之一是格雷戈里·格洛巴。格雷戈里·格洛巴,乌克兰著名记者,同时也是全国记者联盟成员,他于2012年2月6日在乌克兰“民主国家的异端与社会”网站发表文章《谁在背后支持李洪志》,对法轮功的“酷刑迫害”作了专门分析,“如果说法轮功早在1999年之前就开始与中国制度对抗,与国际组织发起的维护中国人权运动遥相呼应的话,那么2006年的一场宣传预谋则使其深陷窘境:当时他们炮制了指控中国‘血腥镇压’的大量宣传材料和证据,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是电脑制作,质量次尚且不说,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没有任何可信度。所谓的‘死亡集中营’、‘苏家屯火葬场’只不过是动画剪辑而已。”
不难看出,法轮功炮制的“酷刑迫害”在西方人眼中就一个自产自销的“假货”,是用来骗人的。
——骗取他人同情的“道具”
法轮功炒作“酷刑迫害”方式有三,一是教唆弟子编造“迫害情节”在法轮功媒体上扩散炒作;二是利用合成的“酷刑照片”制作“展板”在公共场所宣扬;三是组织弟子大搞“酷刑真人秀”博取眼球。法轮功多措并举无非是把自己装成“受害者”,骗取同情的眼泪。这一伎俩又如何能逃得过西方人的眼睛?希瑟·卡万博士在《能否相信媒体中的法轮功》讲,“记者还可通过采访参与者获取新闻报道题材。不过,李洪志严禁学员向常人谈论他所说的‘高层次的东西’,并指示他们欺骗那些对信仰问题不感兴趣的人……李洪志制定了辩论措词,指导成员通过向听众讲述迫害问题而博取他们的同情……法轮功成员们认为这是策略而非欺骗”。 希瑟·卡万博士告诉人们,法轮功炒作“酷刑迫害”只是一种“策略”、一种方式,而非真正的实际情况。如此“策略”,“酷刑迫害”不是骗取他人同情的“道具”又是什么呢?
西方人是理智的,既然“酷刑迫害”是一个骗人的“道具”,那就没有关注的必要,因为谁想被骗呢?正因这样,“酷刑迫害”在法轮功自家媒体上炒作得如火如荼,却在西方人中冷冷清清,没有惊起一丝波澜。
——伤害他人精神的“毒品”
法轮功炒作“酷刑迫害”,是拿出来给人看的,必将对他人产生影响。虽然法轮功一直希望引导西方人产生同情心理,但西方人感受到的却是精神伤害,特别是对儿童的伤害严重。乌克兰心理学副博士列欣斯卡娅·叶连娜·阿莉别尔托夫研究指出,“法轮功在他们的图片上展示对人拷打、人受苦、身体扭曲的画面。他们在公共场合展示的这些图片,含有大量的上述分析内容所说的、对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有着分裂性影响的元素,他们这样的公开展示对成人和儿童都有着消极的影响。儿童的情感系统是很脆弱的、不稳定的。儿童的情绪很容易失去平衡,而且很难平息下来。看到上面所说的法轮功展示的图片,儿童会感到恐惧,神经系统和情感系统会遭到破坏。”(《法轮功展示所谓“酷刑”图片伤害儿童(图)》)可见“酷刑迫害”是一个害人的精神“毒品”,西方民众是人见人恨,恨不得法轮功滚得远远的,免得毒害了他们可爱的儿童。
列欣斯卡娅·叶连娜·阿莉的观点反映了大多数西方人的心声,还有很多的西方人表示出对“酷刑迫害”的警惕,比如西方人撰写的《神韵演出不适合儿童观看》、《乌克兰心理学家对法轮功的鉴定材料》、《一位单亲妈妈致神韵艺术团的公开信》等文章是这种共同心声的直接反映。
法轮功炒作“酷刑迫害”长达十之久,到现在仍被西方视为“假货”、“道具”和“毒品”,再一次证明谎言永远成不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