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作人的根本。但是“法轮佛法”的代表人物李洪志,却憎恶孝道。他说:
“人家讲佛教乱了,儒教的东西都跑到佛教中去了,什么孝敬父母、儿女情都跑进去了,佛教中没有这个内涵。”(《转法轮》)
“今生我是你的亲人,来世那说不定谁又是谁的亲人呢,咱们就是一世的缘分。就像住客栈一样,小住一宿,明天散伙,谁能代替谁呢!”(《美西国际法会讲法》)
佛教反对孝道吗?佛教是将家庭视为“小住一宿”的“客栈”的吗?绝不如此。在佛经里,有佛祖释迦牟尼对此的许多言论。例如:
佛祖在《大集经》中教导门徒:“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意思是说,在佛祖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只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就等于侍奉佛陀本人。
在《未生冤经》中 ,他叮咛道:“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惟害亲乎!”在他看来,孝敬父母,就是最大的善;伤害双亲,是最大的恶。
他在《杂宝藏经》中说:“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应勤尽心奉养父母。”佛祖认为,只要对父母做一点儿恶事,便能招至大恶报;但只要做一点儿善事,就会获得大福报。所以人们应当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
在《心地观经》中,佛祖说:“世界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山丘,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他在提醒人们:父母对咱们的恩情比山岳还要高、还要重。应当永远把孝敬二字牢牢地记在心上,作到知恩报恩。
在《四十二章经》中,他强调:“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也就是说,人们与其用财物来供奉天地鬼神,还不如用来孝敬父母,父母才是最大的神呀。
他在《末罗经》又说:“如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不如供养父母。”也就是说,与其把财宝聚集得像天一般高,还不如用来贍养父母。
佛陀这样的教诲,在佛经中还能找到许多。
另外,《父母恩重难报经》、《地藏经》、《盂兰盆经》,本身就是阐扬孝道的经典。
李洪志不是自称是释迦牟尼佛转世的吗?怎么连佛祖金口宣讲的这些佛教经文和典籍都不知道呢!
在历史上,凡属佛教之高僧大德,都是大孝子。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故址在今尼泊尔境内)君主净饭大王的儿子。他得道成佛后,在今天的印度恒河流域传教。一天,他得到父王去世的噩耗,便千里迢迢,赶回故国,亲自为父亲抬棺送葬。他就是一个大孝子呀!
再拿我国来说,隋朝时的高僧敬脱的母亲由于年迈,生活不能自理。敬脱精心照料母亲的起居。外出传授佛法时,总亲自挑着一副担儿。担子的一头载着老母亲,另一头盛着经卷。
南朝时的道纪法师,其母亲瘫痪,大小便失禁。他一面亲自为她穿衣喂饭、清理大小便,一面为弟子们讲经说法。弟子要求代他照料师母。他婉言拒绝道:“母亲养育了我,应当由我来亲自尽孝,怎么能由你代劳呢!”
再拿唐代伟大的佛教学者玄奘(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唐僧)来说吧,他在印度求学期间,心中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远在家乡的父母和哥哥、姐姐。他取经回到中国后,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7年)正月十三日,返抵故里即今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陈河村。但此时父母亲和哥哥都己经去世,只有一个姐姐健在,她嫁给瀛州(今河北省饶阳县)一户姓张的。玄奘找不见父母的坟墓,心中万分悲痛。他派人把姐姐接来,经姐姐指点,终于找见了坟墓的原址。他嫌墓址狭小,决定寻找一块比较宽敞的地方用新的棺椁重新安葬父母。但由于缺乏资金,一时无法下手。皇帝得知此事后,被他的孝心感动,决定由官方出资改葬。新址选定在陈河村外的西原上。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改葬那一天,特来送葬的僧俗各界人士多达万人。直到今天,玄奘为父母建造的墓冢依旧巍峨屹立。其直径5米,高约3米,呈覆釜形,立有巨碑,成为玄奘孝心的见证。
由此可见,佛教是极其重视孝道、提倡孝道的。李洪志虽然自称是“宇宙主佛”,但他的言论是与佛教格格不入的。其言论要么是出自对佛教的极端无知,要么是对佛教的恶意诽谤!
孝,是子女对父母亲至真感情的流露,是对双亲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正如孔子在儒家经典《孝经》一书中指出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立行,莫大于孝。”“罪莫大于不孝。”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从来没有一个人敢于否定孝道。李洪志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定孝道,说明他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这个底线一旦被突破,就会酿成无数人间悲剧。山东省新泰市泰山机械厂的王安收,本来很孝敬父亲。自从信奉李洪志的歪理邪说,迷上“法轮功”后,竟将父亲打死。法轮功造成的这类惨剧的例子,举不胜举,令人发指。
像李洪志这种不忠不孝的人,就是孟子所说的“乱臣贼子”。古话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通缉李洪志,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