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好莱坞“中国元素”背后的东方主义

作者:校对:冰工厂 · 2013-08-27 来源:钱江晚报

  提要: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人人虎视眈眈的香饽饽,对于海外片商特别是好莱坞片商来说,是不可抗拒的诱惑。“敌视”一面被消解,“示好”构建了一种他者视域中的想象。其构成动力很简单:极具吸引力的中国市场。

   

  2010年到2013年这3年里,含有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取景于中国,或有中国演员参演)的好莱坞电影多达10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是《钢铁侠3》(取景北京永定门城楼,演员包括范冰冰、王学圻)、《007:大破天幕杀机》(取景上海与澳门)、《环形使者》(取景上海,演员有许晴)、《云图》(演员周迅)、《变形金刚2》(出现中国牛奶)、《生化危机5》(演员李冰冰)、《登陆之日》(演员范冰冰)、《功夫熊猫2》等等,这还没包括2006年的《碟中谍3》(取景上海、西塘古镇),和2009年的《2012》(成为末日最后安全之地的西藏雪山,以及喇嘛、汶川地震等)。除此之外,好莱坞卖座系列电影《变形金刚4》已经计划造访中国取景拍摄,还有意选取中国演员加盟演出。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谋求更多票房分成,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加入“中国元素”,甚至还产生了内外有别的“中国特供版”电影。前段时间上映《钢铁侠3》,就因其呈现的元素生硬而备受质疑。

  这些中国元素的背后,是新的“东方主义”的成型。与爱德华·萨义德所谓的“东方主义”不同,其“异域”(关注作为东方的他者具有吸引力的一面,如旗袍、闺房、面纱、艺妓等,东方女性成为异域风情)与“敌视”(专注于作为东方的他者威胁性和可憎性一面,如暴君、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等,东方男性成为被妖魔化的对象)的对立特质有所松动。在当前语境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其中“敌视”一面被消解,以去政治化和正面化的“示好”构建了一种他者视域中的想象。归根结底,其构成动力很简单:极具吸引力的中国市场。

  老套路:东方女性的身体消费

  继武打男星李小龙、周润发、成龙、李连杰之后,在海外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更彻底地成为了消费东方女性,特别是女性身体的过程。从巩俐、张曼玉、章子怡到许晴、范冰冰、李冰冰、周迅,一再重回1949年之前对中国旗袍、纸扇、婀娜窈窕的东方女性想象的窠臼之中。

  学者孙萌在其文章《看与被看之间:华人女性与窥视快感》中指出,好莱坞电影里华人女性形象具有无穷多样性和普遍相似性,而这些形象是一种东方的集体想象物的生成。由于地缘政治因素,东方女性在好莱坞电影中经常被符码化,被视为性的象征。在电影中,女性身体意象,她的任意一个部位,已经成了正文本身。

  当然,在东方唯美的基础上,也还增添了另一层想象与消费。以章子怡的奥斯卡电影《卧虎藏龙》为典型,东方女性的整体想象,在西方影视的形象中,大体都在身体的柔弱与性情的热辣间,以二元分裂状态存在。她饰演的玉娇龙,强势、武艺高强而又性感,但在“随着剧情的发展中往往失去先前的活力,并且在画面上以受束缚或无力的意象呈现”,这严重符合了西方对中国女性的审美想象。而这也很好地反映了西方以男性视角在二重地审视着东方女性:温柔贤淑与妩媚娇艳的矛盾式并存。前者在《环形使者》中许晴的表现中反映得尤为明显。许晴饰演的角色,在片中成为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男主角的温柔乡,说话怡声下气绵言细语,总是一副莞尔微笑的表情。在《生化危机5:惩罚》中李冰冰扮演神秘特工艾达·王,她以一身红色性感旗袍搭配利落短发出场,在片中身手了得,但更重要的是着意展示火辣的身材、玲珑的曲线,而她就是西方想象中东方女性娇艳性感的一面。

  老牌帝国的忧郁与中国之崛起

  去年上映(中国大陆为今年年初)的《007:大破天幕杀机》,则是一部意味深长的以英伦为背景的电影。片中除了讲述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老牌工业革命强国在今日的忧郁惆怅之情外,颇堪玩味的还有片中过度的中国想象,如上海之夜灯火辉煌、澳门之夜奢靡璀璨。连观众都不禁惊呼:这片子把上海拍得比伦敦还美。尤其在澳门赌场(其实不是澳门而是在英格兰伦敦附近的摄影棚)的戏份,整个过程充满着极致艳丽的“中国红”和“中国龙”,片中老邦德乘坐龙舟穿梭水上赌场之间,四周悬挂的红灯笼在水波倒映下影影绰绰——在此,中国成为神秘的幕布。而法国籍的“邦女郎”贝纳尼丝·玛尔洛虽然并不是东方女性,在充满中国风的赌场中穿着类似旗袍的一袭长裙妖冶登场,同样惹眼。

  辉煌璀璨的“中国幕布”之间,充满的却是危险与杀机:在上海,高楼是令人失足丧命的险境;在澳门,两只可怕的恐龙近亲“科莫多巨蜥”,随时准备着撕咬吞噬坠楼下来的人(巨蜥的存在,不禁让人怀疑其是否隐喻着“中国龙”之崛起那令人畏惧的另一面)。在这部电影中,偏爱老爷车、不用先进技术、固执地认为飞刀比枪好用甚至不惜徒手肉搏的老邦德,在乡下的老宅用着老爸的猎枪,加上两个垂垂老矣的老头老妇,种种景象,与整个片子的主题“Skyfall”(天要塌下来了)呼应,可以用“暮气沉沉”来形容。除了对曾经帝国辉煌的无限怀旧和沉溺,也似乎讲述了一个没落“英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中国则是风景这边独好天上人间的故事。

  同样,在《环形使者》中,上海就被表述为一个让片中主角浪子回头的美好之地,盛世中国的华丽表征——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塔,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风景秀丽的黄浦江,古朴幽静的小巷,繁华时尚的外滩。导演莱恩·约翰逊极尽吹捧之言辞:“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开放视野,和科幻质感的现代建筑,在视觉上赋予了影片独特的东方韵味,再配合影片所蕴含的东方哲学元素,让人耳目一新。”这似乎也是好莱坞在电影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尝试:呈现出一个成为世界核心,具有绝对影响力的中国,使得中国成为影片中重头戏份。这场面使得整部片子给观众讲述的好像是:“美帝”已然没有未来,中国则是不折不扣的人间天堂。

  《钢铁侠3》则来得最为直截了当,甚至都不用端着装着了。片中中国元素的4分钟被内地观众戏称为“中国特供”:王学圻饰演的吴医生在中国版里有一闪而过的三场戏,范冰冰的角色甚至没有名字。而北美版里,王学圻也只是跟主角打了个“你好”的招呼,另在一场群戏中闪过,范冰冰则彻底消失了,而保留最多的中国元素是“大彩电和手机广告”。

  看来,比中国演员要拉风的“中国元素”,大概就是几个中国品牌的植入了。中联重科的挖掘机出现在拯救钢铁侠宅邸废墟的现场,吴医生桌上的“谷粒多”惹人眼球,但后者在国际版里被删除。据悉,该奶品的植入合约中明确要求需要以角色饮用、正面展示包装的形式露出。而好莱坞电影公司并不允许在美国没有上市出售的饮品出现在主角手上,但华人例外,因此《变形金刚2》里华裔演员手中有舒化奶。

  结合上文所讲述到的各种景象,可以发现,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兴起,很大程度上还是器物上的,无论是让西方流连忘返的建筑与自然风光,还是强势插入的中国品牌,其实缺乏文化上的真正感召。这不仅仅是西方人的偏见,更是自身软实力的不过硬。难怪2009年的《2012》会在片中插入那一句逗乐全场中国人的“这样的(造诺亚方舟)任务只有交给中国才能完成”的“表扬”语。

  市场诱惑下的去政治化与文化示好

  1984年,米高梅MGM公司拍摄的战争片《赤色黎明》,假想前苏联军队入侵美国。时隔15年后的2009年,米高梅又重拍《赤色黎明》,前“苏联红军”更替为“人民解放军”,引发了一片争议与关注。在华人群体严正抗议下,制作方将入侵美国的国家替换成别国。此外,2012年《黑衣人3》在全球公映。该片在中国国内上映时,反面角色中国人和主人公在纽约唐人街枪战的情节被删除。可见,对中国的形象塑造,已经不得不转变思路与作风了,连一些细枝末节也被处理得干干净净——又如《碟中谍3》上海民居窗前晾衣杆上的衣服、西塘居民搓麻将的镜头等,都被删减。

  一个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人人虎视眈眈的香饽饽,对于海外片商特别是好莱坞片商来说,宁可被本国的观众看不起,也不敢得罪中国市场,和大把大把的人民币过不去。票房成为指挥棒,在逼迫片商们正视东方,国家关系间的“政治正确”大行其道,其他的一切靠边站。

  当然,大量的中国元素在海外电影中出现,除了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与电影市场的吸引力,也与政策有关。“合拍片”新政策要求:“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1/3;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需要在中国取景。”这个政策的限定加上经济和市场的三元素,将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片子出现。

  于是,曾经很多人忧心忡忡“文化入侵”,或者学术意义上葛兰西所谓的文化霸权,正在发生着吊诡的变化。在全球化语境下,意识形态差异淡化,去政治化成为主流,“文化入侵”与“文化霸权”事实上在电影的表现越来越少彰显了。相反,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示好,展露无遗,甚至示好过火得有些驴唇不对马嘴。这种过量“鸡血”有时连中国观众都不买账,比如《钢铁侠3》与《环形使者》的中国特供版刻意穿插中国元素,就并不讨好。在大部分的电影中,中国的反派角色越来越少,中国负面的形象展示也日渐减少,在剧本或后期剪辑中,为了顺利进入中国市场,也会主动挥刀做各种自宫。

  尽管如此,这种示好与中外有别的差异电影版本,都在说明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一种新的东方主义正在电影与电影之外形成,印度则有《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作为案例。萨义德在《东方主义》中说: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它是一种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偏见性的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风光旖旎异国情调的背后,更多的是落后愚昧野蛮的展示。

  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种东方主义已经销声匿迹了,至少在“敌视”或偏见方面削弱了。在政治与意识形态让位之后,是经济与市场的风光无限。东方尤其是作为代表的中国,富裕但不一定文明、美丽但并非美好,它不再是贫困落后愚昧之地,而是像暴发户式的让西方人又爱又恨。一番经过刻意营造,让东方人自己喜欢的东方形象被展示出来——只要他们能兴高采烈地走入电影院,贡献数以亿计的票房。这未尝不是一种新形态的“东方主义”。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