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殿堂与广场 谁离文化的真谛更近?

2013-09-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周末因为送孩子,总要经过一条长长的巷道,那里面近年来形成了一个农贸市场,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人声鼎沸,虽然嘈杂,却凸显浓浓的生活气息,市民的物质生活风味尽显其中。再往前走,就是北京团结湖公园,那里面歌声嘹亮,总令人不知不觉慢下脚步,驻足倾听,市民的精神生活在这里闪亮登场啦!

  循声听去,有老歌,有新歌,有高雅,有通俗。歌声中有激情,歌声中有浪漫,歌声中有回忆,歌声中有憧憬。什么是精神生活?就是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对真善美的追求。您看这个艺辉合唱团,从主持、指挥、乐队到歌友,都是无偿参与。为大家服务,许多人起早贪黑,自掏腰包。还有的要从遥远的通州区倒好几次车赶来,有的每次要拉着架子车,运送大件乐器。虽然付出很多,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每周六次,风雨无阻。

  歌友以中老年居多,他们也许收入不高,身体不再健壮,每天为一日三餐忙碌,还要帮子女带下一代,但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柴米油盐之外的精神享受和生活情趣。

  每个歌唱团队都有一个好指挥、好主持,他或她是团队的核心,一没钱,二没权,却能把大家凝聚起来,数年、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不散,那一定是一个特别有本事、精神强大的人。由此我想到,好领导应该像个好指挥,善于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团队的沸点。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您看,主持人经常组织大家把掌声献给年轻人。歌友中还经常出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有海外归来的华侨华人,他们也许本来就是歌唱爱好者,也许他们是想了解北京这座城市、中国这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生活。

  除了北京,笔者在赣东北的上饶信江河畔,在北大荒的佳木斯,在天府之国的广元都耳闻目睹了激情洋溢的广场文化。除了歌唱,还有写书法、跳舞、放风筝、踢毽……现如今,从城到乡,从南到北,广场文化如火如荼,成为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它兴起于改革开放后,蓬勃于世纪初,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走向新的繁荣,具有时代特征,突出中国特色,彰显百姓品格。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它更天然,更贴近民族的生态,因此也更深入人心。”

  文化生活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广场上的歌友也许很少登“大雅之堂”,去领略世界顶尖、中国顶级艺术家的风采,但,他们质朴不失高雅,提升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品质。相比于一些奢华晚会,那里所谓的明星大腕云集,与理想无关,与激情无关,却与虚荣私利紧密相联。殿堂与广场,在这里如此反差!究竟哪一个离文化的真谛更近呢?广场文化更开放,更平等,也更具公益性。这,才是文化的真谛,精神生活的真谛!

  当然,广场文化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比如最近各地出台的文化惠民工程,以及在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中,每个县级行政单元都有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软硬件设施能不能多向广场上倾斜些呢?广场上的大众正投来期待的目光。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