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纪录片用历史“拯救”青春

2013-09-04 来源:人民日报

   

  《青春致敬青春》剧照,社区合唱队成员欢迎他们的队长——89岁的老兵李敏(左一)和她的小狗丽达参加活动。

  胡子拉碴的佟晟嘉今年只有29岁,他和“小伙伴们”拍摄的7集纪录片《青春致敬青春》,却让不少人吃了一惊。这部交会了东北抗联老兵戎马生涯和当代青年人彷徨挣扎的两代人青春的纪录片,让同行和前辈直感叹“我们偷懒了”。纪录片通常一集25分钟,但该片以其42分钟一集的电视剧篇幅、电影的叙事手法,在行内人看来,也是纪录片创作的新体验。

  9月2日晚8时55分,这部纪录片在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导演佟晟嘉说,片子里两代人的青春并无逻辑关联,看片的人觉得感动,主要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没有板着脸说话,“它不讲历史,只讲青春,我们都有青春,能打动我的,应该也能打动你。”

  历史比《风声》情节更传奇

  东北抗联情报员张慧民,临刑之前突然“叛变”,向日军提出要亲手枪决自己的战友。在日军的包围下,他走到每个战友面前,有的打了一枪,有的打了两枪,有的打了三枪……最后自杀。两三百米外准备劫法场的战友们泪流满面,因为这位情报员在用不同频率的枪声代表电报点,告诉他们日军布防图藏在哪儿……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的历史。2012年3月,纪录片独立制作机构雷禾传媒的首席执行官海天和他的“徒弟”佟晟嘉远赴日本,寻找甲午海战的素材。在那里,他们首次听到作家萨苏讲起这段故事。两个月后,萨苏回到国内,给雷禾的一班青年人再次讲述了由东北抗联战士组成的第88国际旅艰难辛酸的抗战历程。讲座结束第三天,一支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队伍”就开往哈尔滨了。

  “这是一个挺棒的故事,比《风声》的情节牛多了。”佟晟嘉坦言,是这个听上去有些离奇的故事将他们拽到了东北,也正是这些封存于历史记忆中的“电影情节”,让这部纪录片有了不一样的节奏感。“大家传言赵尚志叛变了,后来我们真正去打过赵尚志。”“那个时候,谁投降谁不投降,我们不知道。”《青春致敬青春》在抗联老兵平静的口述中,挖掘出了一个个悬念,不少看片的同行表示,这部片子看点颇多,故事性甚至不逊于电影大片。

  老兵讲述唤醒当代青春

  佟晟嘉带着一班年轻人满怀期待地一路杀到东北,迎接他们的却是失望满满,幸存的老兵看上去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并无两样。曾经的88旅士兵、89岁的老人李敏像是一个“救星”,她要和这帮年轻人一道去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去看他们当年的训练基地。临行前,她给自己的宠物小狗丽达(俄文名,意为天使)搭了窝留了食,丽达舔她的手舔她的裤脚,不舍的样子让大家动容。“你能想象到这样一个温和的老人,在她12岁的时候就已经开枪杀敌了吗?”佟晟嘉说,就在这样细微的反差里,他们再次找到了拍摄下去的信念。

  近一个月里,这帮年轻人从哈尔滨到依兰,从依兰到鞍山,从鞍山到沈阳,到绥芬河,到乌苏里斯克,行程一万七千多公里,给代步的中巴司机支付了两万元的车费还不包括油钱,带回了近200个小时的素材。

  但回到北京后的第一天他们就傻眼了,这么多的素材,却无处下手。向海天求救的时候,后者提的建议是“去拍你们自身吧”。佟晟嘉觉得这个建议不靠谱,但没有好的办法,只有照办。他们补拍了摄制组里音效师、灯光师、撰稿等人的青春,拍他们怎样八年如一日追寻音乐梦却一张唱片也发不出来,拍他们经受不住家人的催促而匆匆回老家结婚生子……两种毫无逻辑关联的青春,在带给主创人员共同的感动里,终于建立起关联。

  “我们是自私的,88旅没活下来多少人,让每一位老人开口讲述自己的战友怎样被杀,子弹怎样从脑门穿过,其实我们是无意识地、肆无忌惮地撕开了他们的伤疤。”佟晟嘉有些唏嘘地说,这部纪录片更像是在用老人们的青春唤醒当代人的青春,受伤的是老兵,受益的是包括他们在内的当代青年人。

  纪录片拍摄没有板着脸

  当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副主任曹征看到《青春致敬青春》的样片时,他心里有些懊悔,因为萨苏最先来找的本是纪实频道,结果让更自如、更灵活的独立制作公司抢占了先机。

  “不过,如果我们来做,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儿,我们可能会更传统,会做一个老兵的故事,一段感人的经历;一半是历史,一半是讲述。”曹征坦言,《青春致敬青春》的拍摄手法“超出了自己想象”,它在历史叙述中插入当代青年的生活,让历史和现实真正结合了起来。

  “片子花了很多篇幅去讲一些看上去和历史毫无关系的年轻人的生活,作为观众,你会主动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到最后你会发现两代人共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青春去热爱生活。”曹征表示,传统纪录片大多平铺直叙,给观众的更多是感受,《青春致敬青春》不一样,“它让观众去思考自己的生活”。

  “老兵让我感动,身边朋友的故事也让我感动,我把两种青春穿插讲给你听的时候你也会瞪大眼睛,那纪录片为什么不能这样拍呢?”佟晟嘉说,在《青春致敬青春》之前,他已经做了7年纪录片,都在一本正经讲历史、讲生活,但在这7年里,没有朋友和他谈论纪录片。当《青春致敬青春》出炉时,有1989年出生的朋友跟他说,片子里的年轻人和自己很像,“你也可以拍我呀”,这让他感动得鼻酸。

  “以往我们在黄金档躲电视剧,在晚间档躲娱乐节目,躲来躲去发现真是无处可躲。”曹征说,目前像《青春致敬青春》这样能够独立成体系、能拿得出手的纪录片作品全国每年还不到30部,如果这样的作品多起来了,完全可能形成国产纪录片的“黄金档”,和电视剧争一争观众。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