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蜿蜒骑楼街 浓浓广州情

2013-10-23 来源:福建日报

 

  同福路的骑楼街保存完好,午后洒落的阳光,让这里别具风韵。记者杨耀烨摄

 

  广州骑楼文化展,著名“讲古佬”颜志图讲述西关故事。记者黎旭阳摄

  同福、南华、洪德一带保存得较为完整

  提起广州的骑楼街,很多市民会想到繁华的北京路、上下九,昔日名伶会聚的恩宁路,事实上,广州保存得较完整的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在珠江对岸“河南”的同福路、南华路、洪德路一带。这里不仅有连片的骑楼,还有原汁原味的广州百姓生活。

  广州有不少老骑楼街。其中,最为精华的是同福西、南华西的连片骑楼。这些骑楼的背后还有一座座西关大屋,形成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巨富带旺风水地

  说起这段历史,南华西街文化站站长赖小兰如数家珍。清乾隆年间,后来被称为18世纪世界首富的十三行行商首领潘振承相中这块与十三行隔江相望的宝地,用于开村建宅。在潘家带动下,伍氏、卢氏、叶氏等广州巨富和其他商贾也安居于此。

  20世纪初,广州掀起开马路运动。南华路和同福路遂于1926年建成,成为“河南”最早的两条马路。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介绍,同福路、南华路现在所见的骑楼基本上都建于1926年之后。

  骑楼各类型荟萃

  汤国华说,同福路、南华路、洪德路的骑楼以砖木结构为主,也有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建筑材质中,青砖、红砖、上海批荡等俱有。

  在海珠区文博中心工作人员程晓励带领下,记者找到了被称为最精美的南达堂。程晓励说,南达堂建于上世纪20 年代。主人在南洋发达、衣锦还乡之后盖此楼,所以取名南达堂。它的占地面积460 平方米,楼底净高约5米,跨人行道而建,由前向后为阳台、书房、客厅、卧室、主卧室、浴室和厨房,中间有一个天井。现在整体布局保留较完整,只有外墙重新整饰过。

  潘氏大宅好威水

  在南华中路上,最为精美的一座建筑是位于海幢公园北门对面、由潘氏家族第五代传人所建的潘氏大宅。这是建于民国初年的西式宅院,钢筋混凝土结构,带半地下室,折中主义风格。该建筑初建时,南面海幢古寺园林,北濒滔滔珠江,西靠溪峡清流,漱珠桥跨其上,闹中有静。

  现在,这里成为海珠区老人大学,不时传来歌声朗诵声,充满活力。

  老街行当多

  南华东路不到200米的骑楼街上就容纳了三十个行当,一匹棉布、一个铜盆、一打嫁女饼、甚至一张大床、一个卷闸门,只需走几十米就可以买齐,从基本生活配套到传统特色行业、乃至装修维修等行当都一应俱全,堪称是老广州面貌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商业形态也出现在同福西路上。除了中午和下午学生哥放学时特别喧闹外,多数时候,骑楼街都很是宁静。

  对于可以容纳那么多行当的原因,老板王叔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不佳,租金相对便宜,主要做街坊和熟客生意的老店较少受到外来冲击,得以保存下来。

  汤国华介绍,广州市规划局前些年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在保护区范围内将南华西路、洪德路、同福西路骑楼街、漱珠涌历史河道和历史文物建筑群、海幢公园以及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界定为保护对象。希望早日能将规划公布实施,保护街区的整体格局和文化肌理。

  骑楼文化展吸引3万人

  “{对于像骑楼这样的传统文化,现在融入了商业和娱乐元素,就更加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了。”10月20日上午,广州市粤语讲古艺术唯一传承人颜志图在荔湾博物馆主讲荔湾风情故事会,数百名市民游客慕名前来。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西关大屋的门廊装修,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角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独特的结构又利于穿堂风,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非常适宜南方人居住。”颜志图讲起西关大屋的故事信手拈来。

  据了解,在荔湾区博物馆展出的广州市青少年本土文化创意展暨羊城“骑迹”骑楼主题展即将于月底结束。自7月开展以来,已超过3万人参观了展览,以广州本地市民、青少年居多。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