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汉高祖刘邦与《大风歌》

2013-10-31 来源:旅游攻略

 

汉高祖刘邦像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沛县人,曾做过泗水亭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响应陈胜起义,杀沛令,自立沛公,遂起兵沛县,身经百余次战斗,推翻暴秦,战胜项羽,终成帝业。

  刘邦高唱大风歌

  高祖十二年 (公元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谋反,年逾花甲的刘邦亲自率兵征讨。英布受到致命打击后仓惶出逃。刘邦取得胜利之后,归途迂道故乡,请来父老子弟纵情饮酒,并挑选百余名青少年唱歌助兴,酒酣耳热之际,高祖即席赋诗。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后人称之为大风歌。

 

邀宴堂

 

汉高祖刘邦塑像

  大风歌虽则三句,但气势磅薄,雄壮激烈,语言自然质朴,寓意极为深长,粗线条地勾画出秦末如火如荼的政治形势,反映了刘邦功成名遂的喜悦心情以及渴望长治久安的强烈愿望。刘邦离沛后,父老乡亲在刘邦歌诗之处筑一高台,名曰歌风台。后来,又将大风歌勒石树碑来永久纪念。

 

华夏第一台:歌风台

  明《沛县志》云:“台在今县治东南,旧泗水岸,屡倒屡修。”元代大德年间摹刻大风歌碑碑阴上写道:“……汉高皇……征黥布而还乡,筑台会请乡耆,遂作歌……”。

  文人墨客评《大风歌》

  从《大风歌》看出,刘邦是有雄才大略,有远见卓识,极富有深情才华的真英雄,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历代文人墨客尤对刘邦《大风歌》所展现出的豪情壮志极为推崇,赋诗盛赞。

  代诗人林宽《歌风台》诗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唐代诗人胡曾《咏史诗·沛宫》诗: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元代诗人吴师道《谒歌风台读大风歌》诗:

  沛宫置酒君王归,酒酣思沉风云飞。

  儿童环台和击筑,父老满座同沾衣。”

  明朝代诗人朱朴《歌风台》诗:

  酒阑歌彻大风词,不是鸿门舞剑时。

  万里中原皆汉土,高皇犹有故乡思。

  对《大风歌》评价最深刻、最全面、最有见地的,莫过于著名明朝遗民、民族英雄闫尔梅,他在诗作中写道:

  其一

  上得歌台风满天,如闻击筑十三弦。

  还乡高会山河动,开国元音创守全。

  重过屠门颁铁券,亲呼酒媪赐金钱。

  西京乐府从兹始,俯仰情深妙不传。

  其二

  天然风雅创无论,写意征歌若有神。

  不到故乡乘酒兴,谁知隆准是诗人?

  湖山响应王侯和,丝竹音谐节奏匀。

  伏腊永怀汤沐事,每登原庙辄沾巾。

  其三

  淮南振旅过香城,衣绣云何肯夜行。

  驱策群雄三杰冠,摧從大敌五年平。

  直开关内星辰气,不讳山东酒色名。

  谩骂亦看何等客,腐儒原自使人轻。

  诗句句句精警,字字珠玑,酣畅淋漓,见解独到,谈出了大风歌的精神。

  清朝诗人袁枚在去陕西赴任时途径沛县,登歌风台,临泗水亭,追思昔日汉皇事业,曾赋诗两首—《登歌风台》,对汉高祖刘邦富贵不忘父老充满了仰慕之情,对其诗才更是推崇备至。

  其一

  高台击筑忆英雄,马上归来句亦工。

  一代君臣酣饮后,千年魂魄故乡中。

  青天弓剑无留影,落日山河有大风。

  百二十人飘散尽,满村牧笛是歌童。

  其二

  泣下龙颜气慨粗,子孙世世免全租。

  有情果真是天子,无赖依然旧酒徒。

  父老尚知皇帝贵,水流如听筑声孤。

  千秋万岁风云在,似此还乡信丈夫。

 

毛泽东硬笔手书《大风歌》(见《毛泽东评点古今诗书文章》)

 

经过处理并被制作成丝绸画的毛泽东手书《大风歌》

  毛泽东生前非常推崇刘邦,多次对刘邦作出高度评价:

 

毛泽东读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批语

(徐州燕宪伟整理综合)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