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金陵第一明秀山 栖霞山探幽

2013-12-10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有着“第一金陵明秀山”之称的栖霞山,她既得山水之胜,又负人文情怀,兼具六朝风韵。

栖霞山风景名胜导游全景图

  栖霞山古称摄山,又名伞山,地处南京市东北郊,三面环山,北临长江,风景区总面积860公顷,主峰凤翔峰海拔286米。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风景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名人民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山中险峰、奇石、名泉、深涧与苍松、翠柏、桃花、红叶浑然一体,自然天成。隋舍利塔、唐明征君碑、千佛窟,禹王碑、乾隆行宫、万松山房、般若台、太虚亭、话山亭、陆羽茶庄等拱佑名蓝。千年古刹,佛学“三论宗”祖庭,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座落在栖霞山西麓,经声悠扬,晨钟暮鼓,宛如人间仙境。

栖霞禅寺门楼

  栖霞山西麓,矗立着广迎天下宾朋的“栖霞禅寺”门楼,一对石狮守护着古寺的西大门,两对楹联浓缩了古寺的历史沧桑,一种千年古刹的深厚禅韵油然而生……

栖霞山入口般若门

 

交相辉映的彩虹明镜

浑然天成的明镜湖

  通过般若门,真正进入了栖霞山风景名胜区。随着络绎不绝的观光游客前行,浑然天成的明镜湖向我们呈现出她的美……

  明镜湖古时浑然天成,山中桃花涧、中峰涧,山水倾泻而下全部汇入明镜湖。明、清时这里湖水面积较现在大,湖中广植睡莲、荷花,那时岸边垂柳与枫香树交相辉映,常是文人雅士饮酒赋诗之处。1751年清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来到栖霞山,当看到明镜湖景致时随即挥毫泼墨写《七绝,明镜湖》曰:

  虹非日照镜非铜,溪澈桥弯植偶同。

  奚必名中辨真假,借他假幻捂真空。

  湖中数米高的石质观音菩萨,面对天下众生露出慈祥的微笑,湖心建有彩虹亭,彩虹般的曲桥贯通其中,湖水澄澈,恰是明镜;涟漪乍起,波光浮动。四周红叶倒映于内,美不胜收。

乾隆御题诗

  沿着明镜湖继续前行,广场上川流不息的礼拜者、香客、游客,不远处红墙黑瓦、台阶铜象,两边高大的银杏树,挂满金灿灿的叶子……

千年古刹栖霞寺

 

栖霞寺前“如意”铜象

广场上川流不息的礼拜者、香客、游客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主峰——凤翔峰的西麓,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由平原居士明僧绍舍宅为寺,始称“栖霞精舍”,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因寺中历代高僧辈出,广传佛教“三论”,而成为三论宗祖庭。其间梵宇重叠,气象壮观,与湖北玉泉、山东灵岩、浙江国清并称为我国“四大丛林”。唐高祖时改“功德寺”,唐高宗时称“隐君栖霞寺”,唐武宗会昌中废,唐宣宗大中间改“妙因寺”,宋太平兴国间改“普云寺”,景德间改“栖霞禅寺”,元佑间改赐“严因崇报禅院”又改“景德栖霞寺”,明洪武年间仍赐额“栖霞古寺”。

  进入前殿,虔诚地拜谒佛陀、尊者,把自己对事业、爱情、家庭、财运、平安、健康等的美好愿望,祈求菩萨保佑。记得一定要来还愿哦~~穿过前殿,来到毗卢宝殿,殿内神台上端座毗卢遮那佛,象高近五米,连须弥座在内高达8.6米,通身贴金,庄严端重,其两侧侍立着梵天、帝释两菩萨,两边站立听经的二十诸天也是点金着彩,光泽耀眼,显示出一派肃穆的佛国景象。殿后塑立着南海观世音,她站在鳌头上,其左右为善财和龙女像,足下海涛澎湃,头上彩云飞舞,她的背后是众多的大小菩萨,此为观音三十二应化身。观音殿内再现瀛洲三山仙岛。值得注意的是大殿后侧原来供文殊,普贤座像处是两座金光灿烂精工细雕的大型佛龛,到处是神龙飞舞的画面,一般民间寺庙是不曾见过如此豪华的建造,这是“文化大革命”后从中南海运来的皇家之物。

香火旺盛的毗卢宝殿

宝殿前金灿灿的银杏叶

宝殿前铜铸荷花缸

  从毗卢宝殿的右侧往里走,穿过一条长廊,就来到了舍利塔。该塔首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数百颗,登基后有意重兴佛法,便在全国建塔83座,此为其中一座,原为木塔,至南唐时改建为现今石塔。塔通高18.74米,为八面五级密檐式,立于八角须弥座式的塔基上,各级均镌有不同内容的佛教故事浮雕,精美无比,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和美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由于舍利塔景区在进行整修,我们只能远远地观摩它,虽然有些损坏、残缺,但正显示出它时间的悠久、历史的沧桑。新近装修的壁画,也进一步向我们描述了舍利塔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舍利塔及壁画

  在舍利塔的东边,便是有着“江南云岗”之称的千佛岩,始建于489-511年,历时22年,岭上岭下,依石壁造像,有立有坐,大小各异,或五、六尊一龛,或十来尊一室,风姿万千。窟间各朝名人题刻数十款,最早为中大通二年(530年),以北宋题刻为最多。现存石窟250个,造像520余尊。其造型古朴洗练,雄健优美,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齐名,是南北朝时期我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江南仅有的佛教石刻艺术。

“江南云岗”千佛岩

  游览完栖霞寺,我们将顺着寺北边山道,登山而上,去寻觅秦始皇当年南巡渡江的地方,可以在“始皇临江处”的遗迹览江吊古。不仅如此,还可以感受山川形胜、人杰地灵、六朝遗风,感受魅力“秋栖霞”!自明代以来就有“秋栖霞”之说,“栖霞丹枫”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栖霞红叶种类很多,尤以枫香为主,包括红枫、鸡爪槭、三角枫、羽毛枫、榉树、黄连木等,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红遍,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为我国四大红叶观赏风景区之一。

岭南高奇峰墓园

高奇峰墓

  高奇峰(1889—1933),广东番禺人,为岭南派创始人之一,早年学画于其兄(高剑父),17岁东渡日本学画,他的新国画画风兼高剑父与陈树人之长,有人称其画“赋予国画新面貌”,“带着浪漫诗情韵致,表现淡雅舒适神韵”,“得其意而志其形”。在一九三一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的国际艺术展览上,高奇峰先生代表中国参展,被评为最优等奖,享誉国际。1933年11月病逝于上海,1936年12月公葬于南京栖霞山桃花涧旁,当时,林森先生为其亲题墓碑“画圣高奇峰先生之墓”,为自古以来画家国葬第一人,现墓旁立高奇峰铜像一座,四角有徐悲鸿、蔡元培、陈树人等原迹题刻。

凌云栈道

  漫漫山路蜿蜒而上,凌云栈道直通云霄。从栈道而上,可直接到达山腰,俯瞰茂林中的栖霞寺,登虎山、碧云亭,揽胜景。沿山路而行,可观赏到闻名遐迩的桃花扇亭、珍珠泉亭……

茂林环绕中的栖霞寺

虎山石刻

 

二碑合一:西南面为“虎山”,东北面为“有凌云意”

石虎

  栖霞山由三山二涧组成。中峰最高,称凤翔峰,因古有三茅宫庙宇一座,故又名三茅峰。中峰绵延向东,一脉逶迤而下者称东峰,形若卧龙,名龙山。中峰西侧山梁状若伏虎,曰虎山。中峰与东峰间一谷,称中峰涧,中峰与西峰间一谷,称桃花涧。

碧云亭

  碧云亭位于虎山之巅,又名“望江亭”,登临仰天而望,但见碧云万里,俯视平野,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条貌似半岛的平顶岗峦,向北伸出,三面均是悬岩,仅一石与山道相连,构成别具一格,是以险取胜的景点。其东侧深谷陡壁,岩石裸露,峻峭无比,西侧,由松涛林海铺成的起伏岗峦,蛰伏于脚下,不时随风传来呼啸而起的林涛吼声,恰似“沙场秋点兵”最气派的景色是向北眺望,大江尽收眼底,洪涛涌过足下,两岸沃野千里,旷阔无限。这里虽不如武汉黄鹤楼的闻名遐迩,但其胜景却不减黄鹤楼气派,黄鹤楼有张之洞题写一联道的好:“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看来用于“碧江亭”上也很贴切。

遥望南京长江四桥

  站在碧云亭上,遥望南京长江四桥,大有当年毛主席那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迈!

桃花扇亭

  桃花扇亭立于山路西侧,依崖傍洞,三面轩敞,步入亭内,花窗桃扇,杂树亭墙,仰望青山,俯视涧水,修篁嘉树,鸟唱泉鸣、人景相并,心旷神怡。《桃花扇》是孔尚任(1648—1718年)花了十年工夫,三次易稿而完成的文学杰作,孔尚任在《桃花扇》这一传奇中叙述,此地乃明末秦淮名妓(秦淮八艳)李香君随卞玉京出家为尼之葆贞庵,传说出家后的李香君情恨尽绝,独守此庵,青灯古佛,聊度日月,其间,浣纱濯足,不离此涧,死后亦葬涧畔丛林之中。

珍珠泉亭

珍珠泉

  珍珠泉亦名真珠泉,座落在栖霞寺北桃花涧旁,开凿于明朝。据史载,当年住在般若庵中的僧人苦于汲水不便,在庵外凿地得泉,其吐如珠(珍珠),号珍珠泉。清乾隆帝《题珍珠泉诗》云:“一泓无滓印空澄,山脚泉珠颗石冰,凭揽不殊昔年况,剔疏犹忆尹家曹。从这首诗中可知,清朝珍珠泉景观一如从前,珍珠泉为何能产生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世人多有猜测,民国陈邦贤《栖霞新志》记戴:相传游人拍手呼笑,有白珠点点上浮,莹洁可玩,所以叫作珍珠泉。今人朱洁轩《栖霞山志》认为:“山多矿产、泉中或含有天然之碳酸微粒对之拍手呼笑,即感压力增加,化而上升,一若今日汽水者然,不可以神话附之。”

“秦、汉”观光游览车

旅游指示路牌

道教遗风的太虚亭

  太虚亭位于后山位置,为道教文化在栖霞山的体现,深秋来此,小坐片刻,倚栏欣赏满山红叶,倒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尽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妙意境。与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相比,何曾逊色?

崖溶奇石的红叶谷

  红叶谷位于御花园和凤翔峰西南山腰的交界处,由于这里长年无人涉及,加上山水的冲刷,于是岩石裸露处尽显崖溶奇石景观,其余则为茂密的丛林和湿地,特有的气候环境,使这里奇石嶙峋、古枫矗立、古藤缠绕。该景点的建设充分考虑到地貌、水体、植物、设施等的和谐搭配,注重栖霞山的生态功能的修复,不断美化、优化、彩化环境,并引水造池,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红叶谷占地约5万平方米,景区自然风貌优美,以奇石、红叶为特点,是集山、石、水、林、亭为一体新的红叶观赏区。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层林尽染

漫天红星

山路上商家售卖的枫叶标本

名人骚客的题字

  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车巡洞庭、九嶷山,钱塘、会稽、苏州后,西行至金陵,驻跸江嵊,顺道登临摄山(栖霞山)。史志还记载:“始皇此次登临摄山纵目,并埋双壁以祭告天地,更敕李斯篆文、立石以明示天下。皆表明此次登临,非一般仅巡视大江与觅渡,实为体现统一四海,雄视千古之意。”2006年春,栖霞山风景区在此恢复“始皇临江处”,其为一仿古建筑,包括重檐亭、廊、轩以及观景平台。凭栏远眺,大江东去,百舸争流,长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始皇临江处

百舸争流的长江

  到达山顶凤翔峰,沿着山的南麓下山,先后经过太虚亭、枫岭、小营盘、饮马池、陆羽茶庄等景点……

  唐代茶圣陆羽(公元737—804年)字鸿渐,湖北天门人,唐代棕大历年间(766-779年)品遍各地名泉名茶的陆羽专程至栖霞山种茶,采茶、炒茶、品茶,最终著成《茶经》而被载入史册。史志载,陆羽在栖霞山种茶的范围在现今中峰和龙山之间的坡谷地,即如今的白乳泉、青锋剑、试茶亭一带,其住处称陆羽精舍,栖霞山管理处后在其遗址附近复建了“陆羽茶庄”。整个建筑为四层仿唐风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登顶了望长江、紫金山、南京城,栖霞山的美景一览无余,为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又一名胜地。

  登完栖霞山,又回到栖霞寺,这里矗立着两座意义非凡的阁楼:鼓楼和钟楼。栖霞鼓楼沿古寺主建筑中轴线与钟楼完全对称,建筑结构、尺寸、材料、色调、外形与钟楼保持一致,其内大鼓腰直径二点五米,鼓面直径二点一米,厚一点八米,重约四百公斤,形成南有千禧钟,北有太平鼓之完臻格局,钟楼之声更添古刹之庄严,实乃太平盛世之殊胜因缘也。栖霞钟楼建于1999年12月,“钟楼”二字出自于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之手,楼下供地藏王菩萨,佛教中认为他是地狱中的神,钟声响起时能解脱罪恶的灵魂,楼上的千禧大钟总重量为9.6吨,每年新年来临人们在此举行敲钟活动以祈祷来年平安幸福。

鼓楼

钟楼

  作为南京文化资源大区的栖霞,近年来圆满举办中国南京栖霞山文化节及“秋栖霞“红枫艺术节,以“承扬文明、促进开放、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栖霞山为核心,深入挖掘栖霞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栖霞山“佛教文化”和“红枫胜景”两大关键词,咏叹栖霞之上善、宣叙栖霞之大美!

第十三届“秋栖霞”红枫艺术节表演

  除了上述游玩观赏过的美景名胜,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在爱情不顺后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

  此外,园内景观还有唐明征君碑、霜红苑、白乳泉、桃花涧、卧云亭、德云亭、畅观亭、试茶亭、湖心亭、话山亭、纱帽峰、乾隆行宫遗址、御花园、留谜天书禹王碑、雕刻精品般若台等诸多风景名胜未能一一涉足登临品味。

  又到一年赏枫时!还在等什么呢?栖霞山的红枫等你来赏!

  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

  画屏云庵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

  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

  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游栖霞山》

    (文字综合:张滨 图片:李荣荣)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