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淡定面对“珠算申遗”和“珠算进课堂”

2013-12-11

  作者:陶然之水

  报载:珠算申遗成功后,很多人开始痛批“十年前珠算被清出小学教材”的做法,而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在1至3年级对于数的认识中增加了“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更是被普遍解读为“珠算将重新回到中小学课堂”的一个信号。诚然,珠算作为一种文化应该面向青少年,但传承珠算文化是否非得开堂授课,是值得商榷的。

  原本是件高兴的事儿,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了,“烦恼”却接踵而来,珠算进不进课堂又成了一件关乎中国教育的大事儿。

  珠算申遗算不算大事儿,姑且不做定论,看看中国之前申遗成功的项目,从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多少现状——全民保护、传承意识还没有形成,改善了很多传承人的生活境遇是不争的事实,只是确定传承人的程序正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就像韩国泡菜假设真的申遗成功了对中国人日常生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一样,珠算申遗成功也不过是一群小众化爱好者的狂欢,在计算机时代里,珠算的实际功能渐渐消失,文化功能的凸显又没有得到推广和继承,面对“申遗成功”或许淡定是唯一的选择。

  珠算曾经被请出过中国中小学课堂,整个社会悄然无声,没有见哪个有识之士从文化角度或其他方面大声疾呼过“保留中国的珠算文化”,即便有人痛心疾首当年也不会有渠道表达出声音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面对珠算的“涅槃”机遇,兴奋者和恐惧者都有足够的理由站出来说话,每个人都盯着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中是否把珠算请进课堂,内心的不淡定已然是翻江倒海,总认为自己才是观点正确的那个人。

  对申遗项目的传承,“是走政府管理的路线还是走民间继承的路线”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即便是珠算进课堂,也应该是由学校视学生的需求来决定,如果一刀切式的要求全中国的学生都把珠算作为必修课,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假设珠算应该进入所有的中小学课堂,书法也应该进入,许多代表中国文化的技能都“应该”成为课堂必修项目……文化修养和申遗没有必要捆绑在一起。

  所有的话题都没有必要混淆在一起谈,但所有的问题却都是混在一起无法厘清,教育和文化是无法分割的话题,在没有梳理清楚之前,还是需要保持淡定的心态,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会让人后悔的。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