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春节: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史诗

2014-02-02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丰富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重要的特点是“生活性”“活态性”“民间性”“精神性”。

  ,是百姓自己展示自己精神高度的时刻,它的神圣是大众化的,是生命的本能。这是因为生活需要美,需要优秀。所以,中国人过好自己的“年”,就说明我们更好地认知了自然,认知了自己我们在自觉地过着“年”,说明我们是一个有发展、有前途、有未来、有希望的民族。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精神的复兴,优秀文化的传承,才使一个民族更加成熟和强大。

  ,是人类思想和精神文化的浓缩,是思想的精华和结晶,而中华民族的“年”,其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生活的史诗。细细想来,中国人一年一度的过“年”,忙碌而奔波,是为了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年”有着自己神圣的精神内涵。中国的年,本是来自作为农耕大国的人们对自然观察的时序,可是,渐渐地由时序转换成国人的民族心理表述时刻,是那样的鲜明与深切,更是世界上任何节日所无法企及的,那就是因为“年”带着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基因。

  从前农人要种地,于是通过对太阳、地球、月亮的观察,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和春夏秋冬四季,于是才有了春天的播种和秋天的丰收,也才有了“年”的概念。但古时人们以为丰收是神带给人类的,于是每到丰收,人们都要祭神。还把土和种子、肉拌在一起,敬土神、雨神、天神、地神,反正是神就祭。在《蒙古秘史》中,“年”是一个耷拉着头的谷穗,所以把一年称为“一草”,是指草一绿一黄为一“年”,是一个“季节”,指到了丰收的季节,这种古老的时间观念和祭祀活动一直延续了千百年。大约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人们才逐渐地认识到,这个“丰收”原来不单单是神给予的,也是自己的先人带来的,于是祭祀年时,也把“祖先”和神放在一起祭祀了,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自己生存历程的巨大进步。其实这时,一种精神观念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年”中了。到了近代,这种精神认知就更加的明显和突出。每到“年”,从“三十”(除夕)晚上开始家家都要挂上“家谱”,祭祀和敬慰自己的祖先或上了岁数的老人,这被称为“有祖而尊”。这其实又是“年”的精神的递进。就是不挂家谱,其实每个家庭,每个人心中也有个“谱”。面对“年”,人要肃然起敬,因为是面对神圣的记忆和生活的现实,人会想起自己的来历,人会感激历史,这会使人精神舒畅,理想得到表述,观点得到释放,把“年”过好。

  其实传统,就是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人不能没有习惯,就像生活不能没有规律一样。习惯和传统都有着一种精神内涵,多少年了,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探讨“遗产”,而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丰富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重要的特点是“生活性”“活态性”“民间性”“精神性”。数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律与四时同步,从春耕与夏种到秋收与冬藏,于是年由大自然与生活的旧一轮终结,到新一轮时序的开始连在一起,于是每逢年的来临,中国人心中便会油然生发出对未知的新的一年幸福的企盼,以及对灾难与不幸的回避与拒绝,这是每一个生命最基本的诉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达兴旺的标志,是人类和生命创造生活奇迹的追求,这也成为中国人对“年”的最基本理念。

  试想,世界上哪一个民族和家庭不是都想建立一个这样的精神制度或民俗规范呢?而这种规范都是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去选择最后认定的那些最能代表人精神理念的节日,于是人们选择了春节,是因为“年”符合人们的精神生活表达。只有中国人完成和实现了这个愿望。把“年”作为表述自己神圣理念和情感的时刻,表现了中国人崇高的精神能力和思想品质,无论是敬神还是祭祖,来体现国人借年庆丰收来感谢给生活带来丰衣足食的自然,天地;感恩自己的先辈,祖辈,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对自己的养育;感谢一年来给生活、工作带来安顺的领导、同事,充满感恩的节日本身就充满了崇高与和谐,这是“年”的真正内涵,也是它的真正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更是千百年来,民间百姓对年的理念的理解和品悟,于是,人们过“年”,其实是在传承着一种精神,是在表述着民众的生活情操,是在欣赏着自己一年付出的成果,是在检查着自己存在的不足,是在完善着自己的精神品格。于是无论多忙,多累,无论远在千万里,哪怕拖着空空的行囊,哪怕挤火车、汽车、飞机,也要在三十这天赶到家,问候一声父母,祭拜一下祖先,亲近一下儿女,尽一下孝道,这难道不是人类最高的品质吗?

  ,其实是一种生活的精神“礼仪”,是一种表达思想的重要时刻和过程。中国人在“年”中实施“感恩”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怀,既实现了来自于自然观念的认知,又完成了明智的转换。于是年的祭祀中,就增加了更加具体和现实的内涵,感恩记忆中和现实中的人了,这是“年”崇高思想品质的重要转换,在汉唐之后,特别是到了明清和近代,这种“年”的观念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和人们的普遍传播和认知,于是“年”的意义更加具体和现实。

  传统是不易改变的,传统是美的归集,许多优秀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生命力,优秀的文化和传统都因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到历史的认同和社会的传承。年,是百姓自己展示自己精神高度的时刻,它的神圣是大众化的,是生命的本能。这是因为生活需要美,需要优秀。人,渴望着上进。所以,中国人过好自己的“年”,就说明我们更好地认知了自然,认知了自己。神圣,来自于人对自然美的敬畏。逝去的生命虽然不存在了,但一种精神和记忆却会在社会和人的思想中得到传承,这就是美的发展与永恒,谁没有自己的记忆呢?年,是迎接记忆的时候,所以它是神圣的,创造记忆的是自己的先辈和祖先,这会使人主动和自觉地去接受“年”的时刻和它的精神,没有人会拒绝自己的思想过程,年,为人们提供了去回忆和敬慰先贤的时空和时间,于是这种传统就自然地保持和延续下来了。“年”是老与少之间思想的互动,也可能是一句嘱咐,也可能是一个故事,也可能是一下抚摸,也可能是一个微笑,哪怕是一个眼神。当除夕之夜,当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一团,家中老人面对满堂子孙讲说家风祖训的时刻,往往就体现出“年”所承载的思想内涵,无论一个家族的门庭兴衰与否,子子孙孙都是一支血脉和先祖精神的延续,这是一种对祖先的敬慰,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敬慰,也是“年”的主要精神过程。

  年的深深的内涵和实在的美其实千百年来被人类默默地自觉地保护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它符合生命的规律和自然的规律,这是科学的美的存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人应该有总结、反省、思考、认知自己的时刻,年就是这样的一个时刻;一年一度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感恩,展示每个人的精神理念,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能量,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上升、进步的正能量,是一个优秀的传统,我们在自觉地过着“年”,说明我们是一个有发展,有前途,有未来,有希望的民族。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精神的复兴,优秀文化的传承,才使一个民族更加成熟和强大。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