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看懂上海:东湖路的四个故事

2014-03-25

 

  东湖路原名杜美路,由法租界越界修筑于1902年。杜美,又称杜梅,1931年5月13日被选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十三任总统,1932年5月6日被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帕维尔·戈尔古洛夫枪杀。也有传说,他在1902年之前来过上海,故法租界当局将该路命名为“杜美路”。

 

  原先的杜美路,往西一直要到常熟路。1937年,这条路的西段并入了蒲石路,1943年,一并改称为长乐路,剩下的路段,则在1943年以湖北武汉著名的“东湖”命名。

  如今,东湖路毗邻淮海路,闹中取静,绝对是市中心豪华的地段。但是在40年代,这里一片荒凉,到武康路为止都是农田。从东湖路骑自行车出去,20分钟后就到郊外了。徐汇区那时是新开发的地区,相当于现在上海的梅陇。

  东湖路不长,但就是这不到500米的小路,却是充满了故事,或许,这就是“魔都”的缩影吧。

  东湖路70号,东湖宾馆。

 

  该建筑最早是杜月笙的新公馆。上世纪30年代,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为开发财源,推出一种“航空奖券”,并交由杜月笙包办发行。而杜又将这一赚钱机会送给了自己的门人金廷荪,并帮助金包销航空奖券,让金发了一笔横财。

  发财后的金廷荪不忘恩人,耗资30万美元(你没看错,那个时候的30万美元!),于1934年在杜美路建造了一幢花园豪宅,赠予杜月笙。新公馆主楼陈设均为法式家具,餐厅、客厅、宴会厅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南方的庭院建筑风格。

 

  杜月笙本人非常喜欢这座花园住宅,并打算举家迁入,他甚至将四位夫人的居所也安排妥当:二楼供二夫人陈帼英居住;三楼给大夫人沈月英居住;主楼西边一幢小洋楼供三夫人孙佩豪居住;东边一幢小洋楼给四夫人姚玉兰居住。

  当杜月笙准备搬入新公馆时,恰逢“八·一三”事变爆发,杜月笙逃往香港。抗战胜利后,杜月笙以6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栋楼卖给美国新闻处,并一度作为美国领事馆——所以,这幢新公馆,虽然被老上海称为“杜公馆”,杜月笙却是一天也未入住。

 

 

  1950年,这幢建筑改作“中共华东局东湖路招待所”;1954年,改为“中共上海市委招待所”;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才更名为“东湖宾馆”——当然,“东湖”二字,是个上海人都明白它的背景的。

  在东湖路的7号,还有一个“大公馆”,常常也被一些人误认为是杜月笙公馆,传说的故事版本也和上面70号大致相同。曾有文章这么介绍: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大公馆”是一栋法式别墅,建造于1921年。设计师是法国人,但是买主,是犹太商人Ray

  Joseph,此人因常年从事跨国贸易而发财,在上海虹口、徐汇等地拥有不少房产——这些信息都没问题,问题是以下这些:

 

  1930年代,一位上海闻名的大亨杜月笙的门人,因承包航空彩票赚得暴利,便以重金购下大公馆献给杜月笙,因而被称为“杜公馆”。1946年,杜月笙又将大公馆,转赠红极一时的国民党军统特务戴笠,藉此贿赂他,冀望能获得上海市长宝座。没想到,戴笠得了房子不久便遭遇空难,杜月笙的市长梦就此破灭。

  据传,戴笠得到“大公馆”后,曾将房产转让当红明星胡蝶名下。这也仅仅是传说,更多是出于“生意”上需要,因为,此“大公馆”乃高档餐厅,讲点与历史“名人”有关的故事,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吧。至少,留存下来的资料已表明,此大公馆与杜月笙毫无干系。

 

  解放后,东湖路7号一度是“苏联驻华文化代办处”的驻地。以后归市政府,有许多高级领导人在此下榻过。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不少艰难谈判、讨论便在这里进行。

  东湖路路口到48号的房子都是法国人建造的,当时这里属于法租界。房子是一律的式样,外表红砖,里面的厨房宽敞下沉。这片房子在30年代完工。48号朝里的房子是中国的“大包头”(大建筑商)盖起来的,40年代完工。

 

  现在,洋房大多重新粉刷过,肉红色的砖透着喜气,里面先后住过许多大人物。弄堂深处的房子,有些有独立门院,铁门终日紧闭,象是从来就没有开启过。那些房子大多很久没装修了,斑驳的外墙、陈旧的门窗,更像是某所大学的宿舍楼。

  大公馆对面,原来是59中学的前身,“江西中学”,操场尽头有着巨型台阶的洋房内是教室——现在那里早已成了商务楼盘。东湖路向淮海路弯角上当年是一家小食铺,小店隔邻的天鹅阁咖啡馆当年名声大噪。

 

 

  东湖路9号,以前是东湖电影院,电影院前有一广场,靠马路的门边斜出一角是票房。1960年,东湖电影院成为全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当年看立体电影,就靠一副纸质围框的偏振片眼镜,看《魔术师奇遇记》,现在想来依然觉得过瘾;而如今,满眼3D电影都觉得不够刺激,所以,人的欲望是被不断地“不满足的”。

 

  东湖路17号,青年报社,这里曾是比利时领馆,解放前,一度为国民党某军官的私人住宅。1950年,该花园住宅由华东交通部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及中央音乐院上海分院使用,后曾用作上海市第一医学院内科学女生宿舍,1964年《青年报》报社迁入使用至今,作为青年报社办公楼。

  东湖路虽短,但是,名人名居的确不少,即便像56弄这样没有名字,却依然卧虎藏龙。关于东湖路的第四个故事,就发生在56弄里。

 

  这里离赫赫有名的“杜公馆”,仅几步之遥。一隅之隔的繁华全然没有波及到56弄,它象是被东湖路遗忘了似的,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无数的社会名流、政府要员等,上层人物曾居住于此。但奇怪的是,虽然源源不断地有人来探访,但热闹着旁人的热闹,56弄始终无名。

  沈莱舟就是56弄的居民之一,他就是上海著名老店“恒源祥绒线店”的创办人。1927年,沈莱舟与人合作,在福州路开设“恒源祥人造丝毛绒线号”。这间小小的商号,就是“恒源祥”的前身。创始人沈莱舟从小的商号起步,鼎盛时期亦工亦商,下属十家企业,成为国内绒线行业的龙头老大,人称“绒线大王”。

 

 

  1935年,“恒源祥”迁至现在的金陵东路139-141号,换上了“恒源祥公记号绒线店”的招牌,批发兼零售,成为当时绒线业的大户。40年代初,上海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却正是沈记恒源祥鼎盛的时候,沈莱舟花了十几根金条,买了东湖路56弄里的一栋房子。

  现在看来,这栋房子仍然是新颖的。它占地300平米,高三层,一并三排,全部房间朝南。房子的外观洋溢着海派风情,凸出的一排房子,像是巴黎大剧院里奢靡的包厢造型,虽然经历虽然洗礼,仍然不退姿色。一楼有舞厅和两间打通的厨房。每天吃饭时,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全家十几个人围着张乒乓桌那么大的桌子,两个保姆忙碌得不可开交。

 

  沈莱舟原来看中的是现在宝庆路2号,靠近复兴路的房子,那是一幢20年代建成的房子,有个很大花园。但是,他老婆喜欢东湖路的房子。沈太太是大户人家的小姐,祖上也是作官的,嫁给他的时候,沈还是个穷光蛋,可以算作下嫁吧。

  1966年,文革没有任何征兆地降临到沈家头上。弄堂里,凡是知道历史的人,无一不提到恒源祥一家的命运,仿佛那种悲惨是整条弄堂的噩梦:“文革”刚来的时候,孩子们突然发现自己没人管了,一开始还很高兴;可后来才意识到,这条四分之三住户是资本家的弄堂,成了红卫兵经常光顾的地方——受灾最严重的,就是恒源祥老板一家。

 

 

  56弄的22号,解放后,曾住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儿媳妇、七个孙女和保姆。盖老和儿子常年在外表演,留下儿媳妇带着一群孙女,儿媳妇话不多,平时和附近的居民没什么交往。

  东湖路的房子,其实是人民政府拨给盖老的,在这以前,他住在马当路上的一幢小房子里。马当路的房子有一个小天井,东湖路房子后面有一块地坪。这都是盖老练功的地方。

  盖老一生离不开戏,他有个信条: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夏天,他穿着棉袄,扎着大带,穿厚底鞋,在太阳下跑圆场;而冬天则反其道而行之,打着赤膊,在朔风凛冽中跑圆场。

 

  盖老平常说话做事,都离不开戏。对生活中的事,比如什么东西好吃,买什么东西,甚至自己家住在东湖路几号,他都不知道。这位艺术家,整个人都生活在戏里,人在戏中。只要一谈起戏来,就眉飞色舞,精神抖擞。哪一个动作哪一点不美,哪一个动作“缝儿”不够,他是很精通的。

  盖老一生中表达他的喜怒哀乐,都离不开戏。长子翼鹏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盖老正在马当路的房子里喝茶,听到这个消息时,老人被惊呆了,眼含着泪,就唱道:“黄梅不落青梅落,白发人反送黑发人。”

  “文革”中,盖老受到了残忍的虐待。住在在破草棚里,屋漏雨点落盆中,老伴烦得睡不着,而盖老则风趣地说,这声音好像台上的“阴锣”,正好催你睡觉嘛!1971年,盖老在杭州逝世,墓葬在杭州西湖南岸金沙港,墓坐东朝西,土石结构,墓前立有石碑坊,上书“学到老”三字,两旁楹联为“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将其姓名、艺名和戏名都镶嵌在其内。

 

  后来,56弄许多人走了,许多人来了。这里曾经聚集了上海报业、出版社、商界、艺术界的人物。现在的39号,一幢白色的楼房,以前曾是前苏联专家住的;50号,是原正广和老板住的。16号,则是原卷烟厂老板住的。

  许多房子换了主人。盖叫天的府第现在成了东湖旅游设备公司的办公地点,前苏联专家楼现在是东湖宾馆三号楼。

 

  林则徐的后人也曾住在这里,现在后人夫妇已经远渡重洋。当年,女人整日穿着旗袍,里面穿着裤子,奇怪的打扮,被看不懂的孩子们叫做“蛏子”。她家里养了20几只猫。那幢曾经爬满猫的房子,现在不知道成了谁的府第。

  现在,56弄里有几幢楼租给了公司,外边的车也常把弄堂当成免费停车场,但这些暂时还没有破坏56弄的平静。弄堂里遇到的多是老年人和中年人,没有年轻人,也许他们都忙在外头,但是他们把这条弄堂的生机也带走了。也许56弄真的非常适合老人,在此他们无须怀旧,却已感受到了那份逝去的“花样年华”。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