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熊耳山——远古地质信息的历史本文

2014-05-08

 

  在齐鲁大地的南端,有一座山名为“熊耳山”,顾名思义,整个山峰远观酷似熊的耳朵。据《峄县志 · 山川》记载:“ 熊耳山,城北六十五公里,是巨梁山之右,界碑岭之南,高耸巍峨。周围岩石削立数百丈,唯一鸟道可上。”整个山群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头40多座,海拔在211-584米之间。山系走向大体为北东向,呈雁行状排列。以熊耳山和抱犊崮为依托,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龙抓崖(崩塌)、山泉和最典型的崮形地貌为一体。

 

  抱犊崮为第一高峰,海拔584米,自古以其独有的“雄”、“奇”、“险”、“秀”而著称于鲁南72崮之首,被誉为“鲁南小泰山”,今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崮”。熊耳山海拔481米,是一处山东独有、华北罕见的岩溶地质地貌自然奇观。

 

 

  在大裂谷内仰望,可见外面生机一片

 

  如此众多的游客,都在期待着裂谷深处的奇观

  双龙一线天是郯庐大断裂的产物。位于郯(郯城,位于枣庄市的东南,属山东省临沂市管辖)庐(庐江,位于安徽省的巢湖地区)大断裂带附近,是郯庐大断裂的产物。断裂运动使岩石发生张性裂隙,这是熊耳山一线天形成的地质原因,有很强的科学性。双龙一线天规模罕见。长1000米宽2—5米,两旁高约20—40米。福建永安的桃花源洞一线天,是一个很有名的一线天,虽说高和宽好于熊耳山,但长度远远小于熊耳山。长度长了,其惊险性就大大增加,给游人的刺激性就提高了很多倍。

 

  这里是龙抓崖,典型的崩塌式地质灾害遗址

 

  上去这段坡,就能近观“摩天峡谷”四个大字了

  此外熊耳山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地质信息,科学家经过对熊耳山和附近抱犊崮的地质勘探和研究,推算出周边熔岩地貌和崮态山形的形成年代和地质变动规律。值得一提的有两点,其一是,我国的岩溶地质地貌,多集中在南部和西南部河流纵横空气潮湿的地区,而熊耳山的多处岩溶地貌是山东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极为罕见的地质地貌形态。所谓岩溶地貌,就是我们所说的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裂谷上方的“飞来石”

 

 

  树后两块巨石酷似情人接吻,得名“情人石”

 

  一次地震将山脚下村庄掩埋,仅有一个外出的货郎、一只躲进地窖的猫和图中石碾得以幸免

  其二是,熊耳山不是单纯的崮形地貌,它是经过千万年的地壳移动、风蚀、水蚀后形成了基本的崮态形状,后又经受过地震的作用,使得它的地貌呈现出特别的形状,这也是它同抱犊崮形状完整、海拔高度高截然不同的原因之一。但从另一个侧面讲,熊耳山就蕴含了更多千万年地质变化、河流走向和岩层化学含量变动的信息,对研究鲁南地区的生物种类、自然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地震的规律研究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熊耳山虽没有抱犊崮、孟良崮那样俊秀巍峨,也没有各路名山大川富有参不透的人文历史内涵,更没有峨眉、青城那样宜人的景色,可它几千万年来岿然不动,书写了鲁南地理环境的历史辞海。

小科普: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这些戴着平顶帽子的山,这种四周陡峭,顶部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 或“方形山”, 或叫做“方山”。当地人称之为崮。其裸露的“石帽子”,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高度在10至100米之间。这是我国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

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