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的心路旅程

作者:杨佳峰 · 2014-06-30 来源:凯风新疆

  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初六离开古都西安,十一月初九到达遣戍目的地——伊犁惠远城,西行途中只走了三个月。可见行急迫,风雨兼程,这对年近六旬扶病出关的林则徐来说,实在是不轻松的。途中的困若艰辛并没有使他倒下,却使他意志弥坚,经受了精神和肉体的严峻考验。

  虽然是获罪西戍,但林则徐箭靶不消极悲观,从他《载书出关》诗中,仍可见他金石般的报国之心和对未来前景的美好期望。

  荷戈绝徼路迢遥,故纸差堪伴寂寥。

  纵许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

  闻饥字学神仙煮,下酒胸同块垒浇。

  不改啸歌出金石,毡庐风雪夜萧萧。

  林则徐载书出关,研读典籍,习文吟诗,日不虚度,心志高远。但在途中,面临的却是风雪跋涉,前途未卜的苦难历程。

  西行不久,六盘山和乌鞘岭就让林则徐尝到了七月寒冷的厉害。

  林则徐一行每天都是黎明就出发赶路。这天途经著名的六盘山麓。“其时朝曦未出,西风忽来袭人,寒如冬令。”不得不投店休息,“沽酒吃面”之后,“稍暖复行,山峻路曲,盘旋而上……又旋行而上,其沙土皆紫色,一木不生,但有细草。五里至山颠,俯视下方田庐,则混茫一气矣”这时他想起祁韵士经过这里时写的日记,说过此遇雨,狼狈万状。林则徐庆喜自己不曾遇雨。但往前走却“日寒一日,非裘不可”,七月的天气尚且如此,这对生长在南国的林则徐来说,往后不可知如何度日。

  行至河西,到达乌鞘岭,“岭不甚峻,惟其地气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过岭时因穿皮衣,所以才抵御了寒冷。

  九月初八,林则徐策马西出嘉峪关。当他回首“天下第一雄关时”禁不住发出无限感叹。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夔削摩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自安西以西,进入新疆地界,“地皆沙碛,往往数十里无水草,碎沙之下有石底,车行嘎嘎有声。夜在车中宿”。

天山山脉

  途经星星峡,忽然西北风大作,“是晚风愈大,夜大雪”,“晨雾甚,仍飞雪。”“夜宿车中是常事”。“出峡皆石路,且多自上而下,车颠甚”过十三间房时,又起大风,“车马皆可掀簸空中。”瞭墩以西,皆碎沙路,车甚颠簸。“陂陀重叠,屡登屡降,小石满路。”林则徐望路兴叹,借题吟道:

  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

  车厢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

  林则徐经哈密,折向北沿天山南麓往西而去。“连日望见达坂积雪,一连百天。”“车停在山峡中,积雪五、六寸,四面全不辩路。”在大石头一带,更是大雪纷纷,“高岗、平原一白无际,马没蹄、人没踝。”十月的天山雪,让林则徐望而生畏。作《途中大雪》曰:

  积素迷天路涉漫,蹒跚败履独禁寒。

  埋余马耳尖仍在,洒到乌头白恐难。

  然而雪冠银装的天山,凌空而立,气冲寰宇,望之便使林则徐心胸大开,豪情顿生,禁不住慨然长叹: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行自阜康地界,“雪融后呢潦满涂,已费马力,且路多坎陷,一车陷则众车皆停。故自寅至亥始能抵次。而车之折轴、脱辐,且不一而足,殊累人也”途中艰辛,一言难尽。

  但快到伊犁的时候,赛里木湖和果子沟的风光使林则徐的心绪豁然开朗,目不暇观。他看到四面环山,诸山水汇巨泽而成的赛里木湖,“东西宽约十里,南北倍之,波浪涌激,似洪泽湖。向无舟楫,亦无鱼鲔之利。”循赛里木湖西行,沿途风涛之声不绝于耳,行四十里至松树头,“海子始尽,两山劈开,千松挺立,行人谓之过大坂,不知其名,考前人记载,当是塔尔奇山。”大雪飘洒,有店,小坐。雪稀过山,山为行者所惮,实不甚峻,东来上山少而下山多。西来反是也,下后峰回路转,俗名果子沟,实塔尔奇沟也。林则徐对此地有些了解,他读过祁韵士的《万里西行记》,此书称果子沟是“奇绝仙境,如入万花谷中”。不过林则徐经行时已值冬季,“浓碧嫣红不可得见,而沿山松树重叠,不可计数,雪后岩白松苍,天然图画,古径幽折,泉溜清冷,二十里中步步引人入胜,诚不仅作山阴道上观也”。行了两日,仍在山峡中蜿蜒旋转,“虽路石高低,车行颠簸,而松雪清泉,处处动人欣赏。木桥数十道,桥下泉声若琴筑然……,伊犁的美景使林则徐陶醉,由于流放地将至,万里行程即告结束,心情好转了。所以,过往行人望之胆寒的大雪山,在林则徐眼中也变得“实不甚峻”了。道路高低坎坷,车行越长,林则徐也不觉得苦累,而只顾观赏美不胜收的风景,因为这里“处处动人欣赏”。这是大自然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安慰和报偿。

伊犁果子沟

  林则徐到达伊犁后,先期流放到此的邓廷桢迎进城,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报到,然后被安排在南街东边二巷民居住下。他在途中虽然很辛苦,但他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没有改变。到达伊犁后,他将自己的日记删改整理后,编成《荷戈纪程》一书。这本书中有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记载了哈密、奇台、阜康、乌鲁木齐等地地理方位和军事驻防,这是他长期以来官宦和军旅生涯所不可忽视的观察目标。虽然身为“废员”,但他仍高度关注国家的边防情况。就是在伊犁“赎罪”期间,他也不忘参与边防事务。在道光皇帝准备裁撤伊犁镇总兵,布彦泰特意就此事与林则徐晤谈时,林则徐深切感到边防安全的重要,积极协助布彦泰发折奏请并最终保留了伊犁镇总兵。年在已到,他在《除夕书怀》中还念念不忘国家安然,大声疾呼:“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这就是一位忧国忧民志士的英雄情怀。(图片源自网络)

   声明:本文系凯风网原创(综合)内容。转载或引用本内容请保留本网来源、作者及网址。

分享到:
责任编辑:草原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