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宜丰根雕: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2014-09-11

  如今去到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很容易就能看到根雕的身影:在宜丰宾馆里,有一个让人难以忽视的根艺展厅,各类根雕精品令人目不暇接;在许多景区的商店里,店主们也会不遗余力地向游客兜售大小、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称之为“宜丰特色”。根雕,这个在宜丰传承了百余年的艺术品类,在新的时期犹如枯木逢春,重现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根雕作品《治水大禹》

  宜丰根雕源于清代

  根雕,其实很多人并不陌生,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是我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就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这件文物的出土,证明早在2300多年前,古人就已将根雕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到了明清两代,我国的根雕技艺已十分成熟,也正是这个时期,宜丰县开始出现了根雕艺术。据《宜丰县文化艺术志》记载:“宜丰古代就有根艺作品。县博物馆收藏的树根造型有虎、鹿、猴、寿星等。这些馆藏根艺作品,据考古专家鉴定,最早为清朝末期,距今有百余年历史。”

  根雕创作的天然宝库

  根雕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在根雕业内有句行话:这门艺术不同于其他,讲究的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加以修饰。由此看来,根雕这门艺术之所以会在宜丰县扎根并兴盛起来,首先与当地的环境密不可分。

  宜丰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山川明秀。适宜的地质条件让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林木茂密的区域,现有被列为国家一、二、三类珍贵树木27种,省重点保护树种48种。更值得一提的是,县境内还有众多数人合抱的古杉、巨樟以及4000年的黄杨和独有的宜丰棱木,这些都是名闻遐迩的宜丰一绝。

  宜丰县境内2000余座水库分布在群山怀抱之中,沿岸生长的林木根须发达、造型奇美,可谓根雕创作的天然宝库,为宜丰的根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一时灵感带来百年风尚

  宜丰的树木根须虽然各有造型,但未经人工,仍然只是一块朽木,不具备艺术观赏性。那么,根雕这门艺术是如何在宜丰出现并兴盛起来的呢?

  据宜丰县花桥乡80多岁的雷姓老人讲述,清末,宜丰县天宝乡一位老木匠在承建雷家的房屋时,意外地在地下挖出一根长满树瘤的茶树蔸。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并不是第一次在建房过程中挖到树根,若是平常,他基本就是随手一丢,因为生活在山间,各种树根见得多了。但这一次,老木匠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扔掉树根,因为这个树蔸实在有些奇特,多瞅了两眼后,居然越看越觉得像百福图中老寿星手里的仙杖。于是,老木匠在树蔸上稍加雕琢,一根仙鹤驾云拐杖便诞生了。

  老木匠一个无心的行为,却收到了奇好的效果,这根取天然之奇、人工之妙的拐杖,激发了当地诸多民间艺人的灵感,他们也纷纷开始进行根艺创作。很快,根雕就在当地形成了一股新风尚,宜丰根雕也随之开始了它的百年流传。

  制作保留自然之美

  宜丰的根雕艺人所选用的材料,主要有乔木根、灌木根、竹蔸、藤根及树木畸形的枝杈,还有质地坚硬、细腻、纹理畸美的樟树、楮树、槲树、油茶、刺柏等树的树瘤。

  这些材料,或根或瘤,或枝或杈,通过艺人赋枯木以生命、化朽木为神奇的高超技艺,经选材、清洗、构思、造型、剥皮、浸泡、烘干(或晾干)、加工、打磨、罩漆、抛光等一系列工序,最终才能制作成一件根雕作品。

  但是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一切人为的艺术再创造的痕迹都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因此,构思时应对根材进行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后方能定型。

  创作一件好的根雕作品,往往耗时很长,从选材、造型、构思、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在百余年间,宜丰的根雕艺人主要将创作集中在两个类别上:一是观赏性艺术品,如人物造型、人物故事、各种动物、自然风光、佛教人物、花鸟虫鱼、亭台楼阁、奇山异水及各种人物头像的壁挂等;二是实用性艺术品,如根艺桌椅、花架、工夫茶台、大小摆件等。

  枯木逢春获奖无数

  由于根雕作品选材难、生产难度大、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等诸多因素,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宜丰当地出现了学艺人员少、后继乏人的局面。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宜丰根雕艺术迎来了再次繁荣。

  1987年,宜丰成立了“宜丰根雕学会”,为全县根雕创作、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一年的11月,宜丰近百件根雕作品代表江西省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根雕艺术展览”,最终荣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共有4件作品被江西省美术馆收藏。

  之后,宜丰根雕更是频频获奖,如《回眸》获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银奖;《世人皆醒我独醉》在中国第八届根艺美术优秀作品展览中摘得“刘开渠根艺奖银奖”;《岁月无悔》获全国名家根雕艺术精品邀请赛金奖;《赤壁怀古》和《十八罗汉》获全国名家根雕艺术作品邀请赛金奖等。

  自1988年3月,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栏目播放了《宜丰根雕艺术》专题片后,宜丰根雕更是蒸蒸日上。如今,宜丰根雕制作范围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天宝、潭山、同安、花桥、黄岗、车上、澄塘等十多个乡镇,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制作、收藏和经营根艺作品的企业也数不胜数。

  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宜丰根雕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