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别让四合院消失在视野里

2014-10-23 来源:凯风网 作者:西荔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精神,本报推出“美丽中国,非遗北京”系列报道,记者以“走转改”的方式,深入到北京的众多非遗项目中,实地采访,充分报道,从一个侧面向广大读者真实展现北京丰富悠久的文化传承,体现首都的文化魅力。报道共分30期,陆续推出。

  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名为《北京的符号》,而独具特色的四合院绝对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当你走在北京二环内还零星“健在”的胡同里,可看到的传统建筑就是四合院。因为其构造考究、工艺精美,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的关注。201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已经将北京传统四合院营造技艺成功申请了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日前,建筑研究所所长刘托接受了记者采访。

故宫就是个“大四合院”

  四合院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刘所长告诉记者,所谓四合院就是四面都有房子,围成一个院落,以院落为中心,人们的起居活动多在院落里,而房子主要供居住。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前院)、垂花门(二门)、第二进院(正院)、正房、耳房,两侧有厢房,相互有游廊连接。对外来说,只有一个大门与外界相通,窗户都是对内开启,院落对外是完全封闭的,保证了私密性。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闭内敛特点有关,古代讲究“内外有别”,女子还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第一进院是一个对外的空间,用于接待客人和佣人居住等,而第二进院就是家族成员居住,“外人如果能进到第二进门,说明他和这家人的关系已经很好了”。

  刘所长还说,中国北方地区很多都采用合院建筑方式,“东北、陕西、山西、河南等都是合院建筑,略有差别。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模式,以不同的房子分配不同的功能,并形成一个院落,这和西方的建筑理念不同。西方建筑是建造一个大体量的建筑,在里面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轴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收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普通百姓家都是四合院。刘所长说,“我们严格意义上讲的北京四合院就是四合院民居,就是两进或三进的四合院,我们所谓的三进、四进的合院结构都是相似的,就是在后面加一个院子。如果按广义的概念来说,几乎所有的院落式建筑都是四合院,故宫就是个大四合院。”

  木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点

  “中国建筑的特点就是木结构”,刘所长说,“包括南方的吊脚楼,少数民族地区的干栏式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四合院的也符合这个以木材作为房屋支撑体系和骨架结构的特点。我们也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了中国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非遗项目。”

  虽然都是木质结构,但因为气候环境的不同,各地区的建筑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北方的四合院,主要考虑的是采光纳阳,所以院落宽敞,而南方主要考虑的是通风遮阳,所以院落狭小,而形成天井。

  同是北方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院落也有很大差距,比如北京的四合院是方形的院落,东西厢房在正房的两侧,给正房留出充足的采光空间,而且很少有两层建筑。而像乔家大院的那种山陕的四合院,院落是纵向长方形的,厢房向里并,在正房的前面。

  等级严明 讲求风水

  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是严明的,这一点同样体现在房屋上。刘所长说,宅院的等级很多是根据大小、规模来划分的,而对外的街门上也有讲究。

  从等级上分,“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都是亲王贝子、达官贵人才可以建造的。王府大门屋顶用筒瓦,门板可以放在正中房脊的下面,大门漆红色,梁枋施彩画。而广亮大门即“广梁”,宽敞气派,在装饰上,门楣上有数对门簪,下有精致的石鼓门枕,两侧墙面的砖雕,木梁枋上的彩画也无不考究。而普通百姓只能开“如意门”,这种大门的门扇减小,只用两扇门簪,石枕为石墩,而非石鼓,开启灵活。此外,普通百姓家的街门一般都开在东南角,而王府、贵族的大门可以开在正南方的中轴线上。

  古代人也非常讲究风水,他们认为住宅的位置会影响主人的行运。按八卦,北为坎,东南为巽,正房坐北朝南,街门开在东南,此种布局称坎宅巽门,按风水观念认为是吉利的。

  传统建筑的八大作

  现今,除了二环内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起来的四合院,我们几乎很难见到现代建造的四合院,而在早年全盘西化的理念下,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四合院也险些被全部拆光,永远的退出历史舞台。好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些是祖先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更意识到了全盘西化会造成“千城一面”的结果。

  刘所长告诉记者,在传统文化保护上,实体的四合院由文物局负责保护,而四合院的营造技艺的保护由建筑研究所来申报,由掌握传统营造技艺的匠师来传承。“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和西方的建筑学理念不一样,中国古代没有现在意义上的建筑师,建筑者叫工匠,而现在所说的建造叫‘营造’,‘营’就是经营设计,而‘造’则是具体建筑的建造,对工匠而言设计和施工是一体的。”

  古代人将建造房屋称之为“土木工程”,刘所长告诉记者,“古建筑工艺技术主要有八大作:木、瓦、石、扎、土、油漆、彩画、糊这八大工种,有些已濒于失传。我们现在所保护的就是这些传统技艺。”

  刘所长透露,他们目前正在筹划推出一部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丛书,首次推出了10本图书。挑选已经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0种最有特点的营造技艺,其中就包括北京传统四合院营造技艺。该套丛书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了古代不同类型建筑的建造工艺和过程。刘所长说,未来他们还将推出影像制品,将这些传统建筑的建造过程全程记录下来,后人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传统的建筑工艺是怎样的。

  四合院理念值得传承

  刘所长说,现在也有一些富人为了追求传统的文化享受,建新四合院,但是很多都是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外表看上去是四合院,里面因为要增加现代设备,内部结构也完全改变了。中国的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到处在建设,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外国建设师。他们为了让中国人认同他们的设计,也会更关注中国的传统建筑理念。但是目前来看,还多富于表面化,符号性的比较多。”

  然而,传统的四合院多为单层,院落宽阔,占地较大,一户人居住在一座四合院内,最小也两三百平米。刘所长说,这对于现代的城市,尤其是北京这样的人口密集的城市,是没有条件允许人们都住四合院的,单元楼、塔楼是必然选择。并且“四合院的营造技艺是古代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现代化的供暖、上下水等要求,在过去的四合院中很难满足,而旧城区的四合院多已变为大杂院,我们也不能以牺牲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为代价,去一味保护失去居住条件和价值的东西。但是四合院的一些木质结构工艺以及建造理念是值得传承的,可以融入到现代的建筑设计中。”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