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珍贵老照片展现车轮上滚出来的上海

2014-11-05

  

上海最早的公交

 

上海最早的公交

  虽然运营方一再低调,表示长度只是几个意义不大的数字,但毋庸质疑的是,到今年底总里程将达567公里的上海地铁,已然成为世界同行中的领先者。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还处于公交车上一份报纸的位置能站17个人的年代,短短20年间,轨交成了时代交通的引领者。实际上,回顾上海开埠这么多年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就是一座在车轮上滚出来的城市。

  有轨电车开启现代化公共交通

  有人说,上海是车轮上滚出来的,从早期的黄包车、马车开始,上海的发展就一直伴随着车轮的滚动。1843年开埠之初,汽车还没有发明,人们主要是靠走路和人力、畜力交通工具。而1900年后,随着汽车的发明,不少富商开始拥有了自备车,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坐上车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08年。

  1905年,英商电车公司在赫德路,也就是今天的常德路80号(此地已动迁了。)动工兴建静安寺电车车栈,成为上海的第一座电车停车场。1908年3月5日,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6.04公里,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它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

  刚刚通车的有轨电车第一次驶入上海大街时,围观的人群将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当时的《中法新汇报》说:“这种电车既看不见蒸汽,又看不见机器,但却能自动”。《字林西报》说:“有19辆电车在南京路上行驶,车上沿途招揽路上行人登车,免费乘坐”。《申报》说:“电车在爱文义路开车试行,道旁观者颇为拥挤云”。

  伴随着叮叮咚咚的响铃声,有轨电车这个“西洋”产物来到了上海。而前方所述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就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20路电车,它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上海公交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乘车难

 

1995年上海地铁通车

 

上海现代化的公交

  从有轨到无轨再到“乘车难”

  时光荏苒,1963年8月13日晚上24点17分,最后一辆有轨电车驶出静安寺,车牌号34,车头注明了“末班车”字样,在第一百货商店门口靠站,驶向终点站,这标志着在上海南京路上行使了55年的有轨电车,宣告结束。当夜,南京东路上所有的有轨电车轨道全部被拆除,8月15日在南京西路上的有轨电车轨道被拆除。当年8月14日早上4点,第一辆663型20路无轨电车行使在了南京路上,因而,取代了原来的有轨电车线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乘车难”问题开始日益突出,公交车上一份报纸的位置能站17个人。而“调头车”、“大站车”等特殊的调度模式出现在了公交运营中,在不增加公交总量的情况下,灵活地调剂了各站的客流。不过,这些杯水车薪的举措并不能解决上海“乘车难”问题的本质。

  轨交推动上海交通“飞”起来

  1995年4月10日,上海交通迎来了新的契机。伴随着上海地铁1号线的试运行,具有载客量大、旅行时速快的地铁正式进入了这座城市。而公交系统的不断优化,也辅助轨交,构件起上海立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此外,随着上海城市规模一圈又一圈地向外围扩展,不少郊区新城兴起。在这些区域内建设有轨电车再次成为了交管部门研究的话题,毕竟相比市区,这里建设地铁并不合算。而目前,张江1路有轨电车已在运营当中,将为其在郊区新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如今,上海这座城市伴随着车轮的滚动,走过了170年光辉时光,到今年底轨交总里程将达567公里,已然在世界同行中领先;未来,这座城市还将踏着高速飞驰的车轮驶得更远。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