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油价暴跌噩梦考验产油国

2014-12-11 来源:参考消息

    尼日利亚:投资萎缩货币贬值  

  原油价格下跌,产油国迎来了经受考验的时刻。货币贬值,通货紧缩加剧,财政制约加大,对依赖原油收入实行专制统治的政权来说是一股逆风。其影响已经波及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原油价格下跌问题严重,必须团结一致予以应对。”尼日利亚财政部长奥孔乔-伊韦阿拉16日发表了这一悲壮的感慨。

  尼日利亚原油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0%。在原油价格下跌后,政府慌忙采取了紧缩对策,削减政府部门经费,对奢侈品加征税收。

  仅在半年前,几乎没有听到有人预测尼日利亚经济会陷入如此境地。今年4月重新统计的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南非,经济规模跃居非洲首位。政治家和经营者坚信经济会保持增长,没人对此表示怀疑。

  然而,在原油价格下跌后,高成本等结构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投资者撤走资金的步伐加快。尼日利亚货币奈拉汇率跌至最低水平,暴露出了依赖资源的经济弱点。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每桶80美元,与高位时的6月相比下跌了30%。不仅尼日利亚如此,伊朗和俄罗斯也处于大大低于预算设定的盈亏分界线水平。

  海湾产油国政府官员抱怨说:“无法描绘情况会好转的蓝图。”预计支撑原油价格的供应方也难以进行调节。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关于减产的协调将十分艰难。欧佩克成员国在原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会加强团结,但原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往往会步调不一致。

  进入2000年后,在原油价格暴涨和低利率环境下,企业竞相增加了对能源部门的投资。美国的“页岩革命”就是成果之一。开发新油田、利用提高现有设备效率来扩大产能的效果今后将体现出来。由于中国经济减速等原因,石油需求出现下降,但供应却似乎不会减少。

  另一方面,在原油价格下跌的趋势下,企业今后将减少投资。此举将会立即对产油国经济构成打击。根据调查,2012年至2014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这三家企业的对外投资减少了2/3。

  英国的一份报告指出,这种情况有可能削弱非洲地区产油国的经济增长率,加剧政府债务的信任危机。此外,还可能给政府系统企业筹措资金带来困难。

  相对于原油价格暴涨对消费国造成威胁的“石油危机”,产油国经济因原油价格暴跌而遭受打击的现象可以称之为“逆石油危机”。

  实际上,1986年就发生了这种危机。此前每桶30美元的原油价格半年里跌破了每桶10美元。在供求关系趋缓的背景下,单独实行减产措施的沙特阿拉伯也不愿充当调解人。这种危机的破坏力极大,结果导致了前苏联解体。如今,产油国害怕再次出现这样的危机。

  印度尼西亚:产业改革决定兴衰  

17日深夜,摩托车和汽车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队。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从18日零时起上调油价30%,于是市民纷纷赶往加油站加油。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在宣布上调油价时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必须作出决断。”此举的目的是削减成为沉重财政负担的燃料补贴,将这笔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福利方面。

  印度尼西亚石油和天然气的贸易收支在2009年是3800万美元的顺差,但到2013年出现了126.3亿美元的逆差。由于大量发放补贴,结果导致国家的贸易收支和经常项目收支情况恶化。

  佐科10月就任总统后将削减燃料补贴列为改革的重点。佐科身边人士说,决定实行这一不受欢迎改革的原因之一是原油价格下跌。因为进口负担要比预料的轻,所以控制油价涨幅,削减补贴可以得到国民的理解。

   沙特阿拉伯:财政支出敲响警钟

  原油价格下跌对产油国来说是一股逆风,但对一部分国家来说也是实行改革的良机,可以摸索摆脱对原油的依赖,进而实现经济长期增长。

  曾任科威特副首相兼财政大臣的谢赫萨利姆·阿卜杜勒·阿齐兹·萨巴赫说:“必须推进包括削减不必要的公共开支在内的全面改革。”

  阿曼国民经济大臣马基说:“国民应当认识到已经过度使用天然财富的问题。”

  海湾产油国政府高官开始对过度膨胀的财政支出敲响了警钟。滥发燃料补贴是许多产油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科威特和阿曼正在研究实施此前一再推迟的削减补贴问题。

  中东地区的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原油和石油制品出口占外贸总额的85%。作为世界投资家而闻名的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10月警告说,如果低估原油价格下跌对财政的影响,那么将产生毁灭性后果。

  原油收入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沙特阿拉伯的已探明石油蕴藏量为2659亿桶,名列世界第二。有人认为,沙特阿拉伯可能在2038年前沦为石油进口国。这种观点预测,沙特阿拉伯的国内消费增长,将消耗完国内的资源。

  沙特阿拉伯的人口增长保持在每年2%以上的增速,年轻人越来越多。实现产业多元化和创造就业机会是紧迫课题。政府正致力于扶植企业和进行就业教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在原油生产持续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多元化的动力是有限的。”沙特阿拉伯制定了人才投资、完善经商环境的方针,但与石油相关之外的出口却依然非常有限,生产率不会像期待的那样得到提高。

  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原油价格低迷时,产油国也实行过旨在实现经济多元化的改革。但是,原油价格在进入2000年后一路飙升,改革的步伐因此停顿了。

  产油国会以目前的原油价格下跌为动力,真正致力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吗?危机意识的差距也许会决定它们将来的兴衰。

   俄罗斯:正被阴谋逼上绝路?

  俄罗斯一直努力通过最大限度地使用能源资源这张牌实现自己的外交目标。这一点透过从去年年底延续至今的“乌克兰危机”便可见一斑。俄罗斯通过停止或重启天然气供应、上调或下调天然气销售价格,谋求自己想要的政治和外交上的让步。

  但是俄罗斯正在逐步丧失其在能源和资源领域的优势。首先,重中之重的西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已经开始枯竭。同时有望填补缺失的东西伯利亚、远东、北极海域的石油资源又由于气候、技术上的限制而难以开采。加之美欧各国实施的金融制裁也令新的能源开发难以推进。

  此外,随着页岩气等非传统型能源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的开发势头渐猛,比如欧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了。

  曾经的苏联严重偏向于军事的一元化实力,事实上与其在冷战中最终被美国打败不无关系。假设因乌克兰危机引发的美俄之间的再次对立演变为一场“小型冷战”,那么俄罗斯应战的最强外交手段就是手中的能源和资源。

  果真如此的话,不能否认俄罗斯可能会重蹈冷战时期苏联的覆辙。这是由于其国力和外交基础都过于单一所致。现代的“战争”或争斗正在呈现出愈来愈强的“总体战”或“混合战”特点。过度依赖单一因素的“一元主义实力”难以获得最终胜利。

  而且看准了俄罗斯这种过度依赖资源能源的一元化实力的美国将计就计,开始了对普京政府在经济、政治、外交各领域的穷追猛打。

  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大跌就是如此。堪称普京政府命门的油价在去年6月达到115美元/桶的高点后一落千丈。

  可能存在多个导致油价暴跌的国际性因素。比如全球经济的普遍低迷。特别是欧洲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需求和扩大生产的意愿普遍不高。但是在这些客观因素之外,还存在以下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就是说,美国、沙特等部分产油国合谋增产导致了国际性的油价走低。

  俄罗斯联邦2014年度预算是基于100美元/桶的油价制定的。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国库收入至少会减少20亿美元。从今年6月到10月间,油价已经跌至80美元/桶,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国家预算凭空减少了约400亿美元,相当于俄国内生产总值的2%就这么没有了。

  如果美国和沙特的“阴谋”得逞,油价从70美元继续跌至60多美元,俄罗斯将可能陷入发生“政权更迭”的危机。这样的预测现在都已经出现了。

  当然这是极端的论调了。外界过度看低了俄罗斯民众耐受压力的能力。俄罗斯人在1998年和2008年都成功克服了经济危机。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也通过5000亿美元的“稳定基金”和“国民福祉基金”建立起应对经济冲击的减震器。

  即便有以上这些事实,我们还是不能否认一种带有讽刺性的可能。普京是一位受惠于油价高企的幸运政治家。一直以来他都在通过娴熟使用能源资源武器谋求自身在政治、外交领域目标的达成。但今天的形势和他所处的立场是不是已经发生逆转了呢?

  也就是说,美国和沙特等国如今手握的正是当年令俄罗斯所向披靡的同一种武器,并借此将俄罗斯逼上绝路。这样的可能似乎正在变为现实。

   委内瑞拉:政权基础产生动摇

  南美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9月给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家发出了一个信息:“连最后1美元在内,委内瑞拉将偿还全部对外债务。”

  马杜罗是以推行强硬的反美左派路线而闻名、不断采取反市场措施的前总统查韦斯的接班人。马杜罗这一异乎寻常的声明让市场人士感到吃惊,但这也反过来表明了委内瑞拉现在所处的困境。

  委内瑞拉是原油储藏量居世界首位的资源大国。然而,委内瑞拉的财政散漫,由于原油价格暴跌,对其偿还外债能力的不安加剧。

  委内瑞拉的原油收入占财政收入的50%,占外贸收入的90%以上。委内瑞拉的外汇储备到2013年底为215亿美元,与最多时的2008年相比减少了一半。马杜罗政权在为支持基础的低收入者建造住房等社会投入方面缺乏财政余力。

  目前,马杜罗政权的支持率为30%左右,持续不支持率高于支持率的情况。有人认为,在2015年大选前,通货膨胀、物资短缺等经济问题将日益严重,马杜罗政权的人气很可能继续下滑。

  委内瑞拉过去依靠丰厚的原油收入加强了专制统治体制,政权基础今后有可能因原油价格下跌而产生动摇。委内瑞拉也许应当改变散发外汇收入来巩固支持基础,进而打压批评势力的做法。

  伊朗因核问题而受到经济制裁,国民生活持续艰难。伊朗石油部长比詹·纳姆达尔·赞加内15日表示,伊朗考虑拆除一部分政府系统基金,将这笔资金投向有关产业。伊朗因受到制裁而赚取外汇困难,原油价格下跌更是雪上加霜。

  从2005年起担任了两届总统的艾哈迈迪-内贾德采取发放现金、扩大住房建设等措施,结果赢得了人气。

  鲁哈尼现政权已经无力采取这样的措施。鲁哈尼主张重建经济,去年当选了总统,今后他很可能不得不削减社会资本投入。

  在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加剧这一背景下,国民提高了要求民主化的声音,市场将对实现经济结构正常化施加压力。有人期待伊朗在难以取得进展的核问题上作出让步。

  然而,如果权威主义的体制产生动摇,恐怕会引发出人意料的混乱。1979年爆发的“伊朗革命”的起因是抨击巴列维政权腐败和镇压的民众举行游行,结果出现了反欧美的非民主伊斯兰体制。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