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魏延之死:军中的“沙丘政变”

2014-12-22

  魏延是三国蜀汉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也是昭烈帝刘备生前最为信任的大将之一,帮助刘备占领长沙,镇守汉中,后又击败郭淮、费瑶等曹魏大将。更是蜀汉后期国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一生追随刘备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后又随着诸葛亮北伐,屡立战功,可谓是战功赫赫。然而这样的名将没有死在敌将的手中,却在蜀汉的一次内讧中,身死人手。并且诛灭三族,在《三国演义》中更是背上“谋反”的罪名。那么历史上的他为何遭到了灭门之灾?我们现在就追溯到1770年前,去解开这段历史的尘埃。

 

  《三国志·诸葛亮传》:“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这是正史中对诸葛亮最后岁月的记载,但这里有两个问题没有交代清楚。

  其一:诸葛亮是不是猝然死亡?这关系到蜀军最高的军事交接,我们知道孔明一生致力于北伐事业,事无大小,都要亲自过问。长期的繁琐事务导致了他积劳成疾,加之饮食无定量,从现在的医学角度推断他应该是患有脑部或者是心脏类的疾病。这类的病猝死率很大。但是诸葛亮生病期间后主派人来询问百年之后的事,而且他还安排了自己的后事,我们不难推测出诸葛亮猝死的几率很小。所以事先他应该做了具体的安排!

  其二:诸葛亮死前有没有确定临时军事主帅?这一点很重要,主帅身亡历来是兵家大忌,如果稍有不慎将引来曹魏的攻击,很可能会导致蜀军全军覆没。这一点对精通军事的诸葛亮来说他是很清楚的,但是为什么陈寿丝毫没有记载?不由得引人深思,能够安排后事,却没有时间部署军事?不管怎样,诸葛亮的死成为了魏延与杨仪争权的导火线。

  《三国志·魏延传》:“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

  魏延此时是蜀军的先锋,诸葛亮在中军。这段话也没有具体交代诸葛亮是否把军权交给了杨仪,只说找了这几个人商量,但是商量的结果没有记载。我们在理解这几句时要注意四点。

  其一:诸葛亮了解魏延但是不太信任他。如果魏延不从命,蜀军主力又继续南撤,万一魏延气不过降魏怎么办?假如魏延泄露军事情报,率领魏军趁势追击,那么蜀军还能保全吗?若再趁势南下攻取成都,那么魏延不就成了曹魏灭蜀的第一功臣?诸葛亮应该考虑到了这点,如果这条记载是可靠的,那么足可见诸葛亮知道魏延是不会降魏。再者魏延是前军先锋,诸葛亮作为最高军事主帅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最高军事大会,为何不通知魏延?如果说魏延因为是前军先锋的身份而不能轻易离开营地,可现在的情况是诸葛亮快死了,这么大的事,难道魏延也不能回去参加最后的军事部署吗?自古哪有前军先锋至死也不能见主帅的?这不符合常理,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诸葛亮是不太信任魏延,也不想把魏延纳入蜀军最高军事核心。

  其二:魏延不知道诸葛亮已死。由于魏延没有参加诸葛亮最后的军事议会,加之杨仪秘不发丧,我们可以推断此时身在前军的魏延是不可能知道丞相已死的消息。杨仪现在又派费祎前去揣摩魏延的军事安排,我们可以想想,费祎会把诸葛亮的死讯告魏延吗?不会。费祎前来的目的是揣摩魏延的军事意图,而不是来向他奔丧,更不会说自己是杨仪派来的。杨仪与魏延本来就是水火不相容的,每次开会意见不一的时候,魏延总会拔刀在杨仪面前晃来晃去,吓得杨仪经常泪流满面。我们可以看出魏延这个人很强势,但是现在的政治局面魏延被孤立了。所以我们要仔细的品味“揣”字的意味。

  其三:魏延已有察觉,也做了提前“防备”。魏延久经沙场,又以谋略著称,费祎是丞相身边的人,和杨仪又是同僚关系。现在来打听自己的军事事务,商量的又是丞相死后进军还是退军等问题。魏延应该能够觉察到中军出事了,这一点政治敏锐感对于一个长期征战的将军来说还是有的,所以他和费祎联名签署了军事命令。为的就是预防诸葛亮死后军中想南撤的人,这也折射出了魏延此时虽然不知道诸葛亮已死,但是他开始怀疑了。也反映了费祎还是没有说出丞相已死的消息,但是他的话却引起了魏延的注意。这么看来费祎要马上离开魏延,不然可能会有危险,也得尽快通知杨仪尽快起兵南撤。不然等魏延发现了,自己岂不就暴露了?我们再来看看魏延的“防备”是在不清楚丞相是否归天的情况下做出的应急策略,但是诸葛亮已死,所以魏延的策略基本上是没有作用的。

  其四:魏延说这话,没有过错。首先诸葛亮的北伐政治旗号是“自古王业不偏安”,所以兴师北伐,欲还于旧都。现在诸葛亮不幸在北伐中病逝,魏延说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病逝而撤军?要求继续尽力北伐。这是以公废私,顾全大局之气,同时也是在不知道诸葛亮死了的情况下说出的,即便是反,也是在反对诸葛亮的战略罢了,并没有真正的反对蜀汉王朝。再者,诸葛亮的官职是丞相录尚书事、假节、领司隶校尉、益州牧、武乡侯,魏延的官职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领汉中太守、南郑侯,二人都是假节、封侯,在军事上可以说魏延就是北伐军的二把手。杨仪是丞相长史,也就是个秘书级的。费祎是丞相司马,负责丞相府内的军事。姜维更是中监军和征西将军,是魏延的下属,他的官位就更低了。所以魏延大闹凭什么听从杨仪的差遣,这是有缘由的,并没随口耍性子。按理,诸葛亮死后军事大权理由魏延掌管才对。可是杨仪却秘不发丧,费祎也知而不报,他们怀的什么心我们可以猜测了。

  《三国志·魏延传》: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直译过来就是魏延派人去监视杨仪,但是发现杨仪率军撤退,魏延大怒。我们不难看出魏延现在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他现在才知道诸葛亮已经死了。所以令他生气的是杨仪不仅没有告丧,而且还派人来打探自己的虚实,可能更令他生气的是杨仪竟然担任了全军临时的统帅之职,这一点魏延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

  《三国志·魏延传》“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王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

  我们可以看出王平和魏延没有正面的军事冲突,也可以看出魏延对于诸葛亮病逝的消息采用保密的态度。但是现在马岱却给魏延的军队宣布丞相去世,你们怎么造反啊?这是很明显的心理战,一方面可以来瓦解魏延部队的军心,其次又将魏延推到军队的对立面,使其更加的孤立无援。果然士兵皆散,魏延逃往汉中,最后杨仪派马岱将魏延斩于马下。至此,性格高傲的魏延开始落下了历史的帷幕,退出了三国争雄的历史舞台。可是杨仪有斩大将魏延的权力吗?没有。为什么他不把魏延交给朝廷“发落”而私斩大将?而事实上,杨仪并没有得到蜀汉朝廷正式任命的文书,也没有诸葛亮临终前的明文安排。从事后的结局来看,全军都以为杨仪充当了全军临时的最高统帅。但是并不是说这样就有权力斩魏延!

  那么蜀汉朝廷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当魏延和杨仪各自上书言对方谋反,后主拿不定,就问蒋琬等人。蒋琬和杨仪都是丞相手下的同僚,和魏延的关系不合以蒋琬等人就向后主担保是魏延谋反。随后蒋琬开始以保护丞相尸体为由引军北上,但是听到魏延被斩随即南还。我不禁要问蒋琬:你到底是去阻止魏延回成都面圣说清缘由呢?还是派人去向杨仪下达立斩魏延的军令?这也不得不引人生疑。

  这与当年的“沙丘政变”何其相似:你瞒我瞒,胡亥,李斯,赵高谁不是死于非命?现今,你杀我杀,魏延,杨仪,费祎谁又得善终?历史究竟是历史,我们一定要用心的去体会每一位人物的功成名败,甚至去感悟每一个王朝的兴衰败亡!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