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左宗棠为何要坚持收复新疆

2015-01-11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这是1875年,左宗堂在上讫清朝政府要求评定新疆阿古柏叛乱时,奏章上面的话。他认为重视新疆,是因为新疆是蒙古的战略屏障和缓存,而蒙古是京师的屏障,新疆不稳,蒙古受威胁,京城就有危险。

  在清末强敌环伺、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左宗棠为什么要坚持收复新疆呢?这一问题要从清末的一次著名的军事大辩论说起,当时的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随着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渐崛起,我国东南沿海形式也日渐紧张,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形式越来越紧张,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

  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海防的重要性,同时认为“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主张放弃新疆。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海防塞防并重”,力主归复新疆,主张用军事手段迅速评定新疆地区的阿古柏叛乱,打击边疆地区依靠沙俄等外国帝国实力割据的局面,也是对国土完整的维护。并提出新疆-蒙古-京师之间的利害关系,他认为新疆没有了,甘陕也没有,甘陕没有了,内蒙古也没有,没有了屏障,京城充满危机。

  清政府权衡利弊,在加强海防的同时,也接受了左宗棠的主张,于1875年4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克服重重困难,采用下面既不战略,一是排除内部阻力,解决粮饷,也在当时是战争的先决条件。二是打弱慑强,用胜利鼓舞人心。对阿古柏势力主要是立足于“打”,对俄罗斯立足于“谈”。三是以武促谈,坚决收回伊犁。伊犁问题立足于“谈”是正确的,当然这种外交斗争必须要有武力为后盾。四是舍小保大,顾全大局。中俄改订的条约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不平等条约,鉴于当时的财政难以为继,东南沿海频频告急,用兵日久则危害愈大,因此,左宗棠支持以小换大,以维护大局。

  在一番苦战之下,清军在左宗棠的指挥下,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打败阿古柏,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随后,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收复新疆,左宗棠居功至伟,取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阿古柏残酷地压迫和剥削新疆各族人民,激起了新疆各族人民的仇恨;收复新疆得到人民正义的强大支持;左宗棠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正确策略;左宗棠反侵略的态度坚决,清朝爱国官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精神。从历史客观上来讲,面对国内人民的反抗的外国资本的侵略与扩张,左宗棠最终是为了清王朝的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不顾年事已高,率兵远征,成功粉碎了列强分割我国领土的企图,保护了我国领土完整,表现出了他政治上远见卓识和崇高的爱国精神,理应受到尊敬和赞扬。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