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尚贤坊:喧闹都市中留存的市井气息(图)

作者:浦江 · 2015-01-13 来源:凯风上海

今日尚贤坊外貌  

    淮海中路358弄尚贤坊,繁华喧闹的淮海中路上一个安静的所在。

  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曾有座叫做尚贤堂的基督教教堂,由美国长老会教士Gilbert Reid(中文名:李佳白)于1903年来上海后经募捐建造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倾向德、日,宣扬反对中国参战的观点,被当时的中国政府驱逐处境,并被美国政府遣送到了马尼拉,尚贤堂也因此没落。1921年,李佳白重回上海滩,与房地产商合作,利用尚贤堂的名气在原址建造里弄住宅,取名为尚贤坊。

过街楼下整齐的停放着自行车

  尚贤坊的正门是一个骑楼,上海俗称过街楼,往前是条笔直的总弄,坊内共有74幢石库门建筑,被三条横排着的支弄划分为四排,呈联排式布局。这些房子虽不如老洋房那么精致,但却整齐划一。红砖外墙,巴洛克风格,浮雕装饰下是两扇黑漆大门,门内是天井,进入木质落地长窗就是客堂间,再往里是灶间,灶间内还有扇后门可供进出。从客堂间旁的楼梯上到二楼,是前后厢房,还带有卫生间。而灶间的楼上,则是石库门建筑独有的亭子间了。

  总弄还算宽敞,支弄就显得有些狭窄了。房子的前门对着对门的后门。头顶上有一根一根的竹竿,凉着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衣服,像一路旗帜在头顶飘。那些用水泥砌起来的水斗,水龙头往往是用一个易拉罐套着锁起来的,或者干脆把水龙头上的那个把手拿掉了,光秃秃的露着一个干涸了的龙头,有着一种十足的上海气质的生活状态。在这条小小的弄堂里面,会有穿着睡衣的女人站在水斗前洗一篮子蔬菜,砧板的声音咚咚地响起来。傍晚时分路过这里,灶间里传出来糖醋小排,干煎带鱼,以及咸肉冬瓜汤们的浓重的香味,凝结在一起了,弥漫开来的时候也是凝结在一起的上海市井的味道。这是一个奇异的弄堂,它的外面是上海最最繁华最最高尚的地段,是高耸的写字楼和百货公司,还有洋气十足的CAFE。而一旦窝在里面,那么那么近的距离,却还是自己的样子,仿佛几十年以来从未曾改变过。

尚贤坊43号现在已是家弄堂小店

    1927年1月某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当郁达夫来到尚贤坊43号拜访留日回来的老同学孙百刚时,感受到的或许也是如此的气息吧?只不过在他踏进孙家大门不到5分钟时间,全部心思就被孙夫人身边的一位妙龄女子给勾了过去。这便是有着“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她因为外祖父、杭州学者王二南先生与孙家是世交,正寄居在此。王映霞良好的教养,优雅的谈吐,尤其是清秀的容貌,让郁达夫一见钟情,使得久经风月的他在与王映霞聊天时,紧张得额头直冒汗。那天,郁达夫不仅邀请孙百刚夫妇和王映霞一同在新雅饭店吃饭,还一起去“卡尔登”电影院看电影,然后又逛了南京路。当晚,郁达夫在日记里写:“可爱的映霞,我在这里想她,不知她可能也在那里忆我?”

郁达夫与王映霞  

    这位风流倜傥恃才傲物的书生在这样一个石库门亭子间里不期见到一位未满双十清秀美貌能诗能文的少女,大抵免不了会有芙蓉般的惊艳吧。从此,已娶妻多年的郁达夫三天两头朝尚贤坊跑,情动之下,便有了“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的句子。 相识之初,王映霞在“犹豫、困惑、烦恼、兴奋”中举棋不定,最后终于敌不住“欲撰西泠才女传”的郁达夫苦心孤诣的追求,终于在一年之后结秦晋之好,王映霞也搬去了赫德路(今常德路)嘉禾坊的新居居住。

  当郁达夫在尚贤坊里进进出出,追求他新的爱情的时候,不知是否曾听到过住在这条弄堂36号亭子间里那个叫周小红的小姑娘的歌声。那一年,周小红8岁,养父是个鸦片鬼,整天无精打采,养母只知烧香拜佛,他们都不怎么喜欢她。刚刚读小学的小红已经担起了家务的重任,而她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一边洗衣服一边唱歌。

周小红曾在这条支弄里边洗衣服边唱着歌

  在王映霞搬出尚贤坊三年之后,也就是1931年,小红加入了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团,参演救国进步歌剧《野玫瑰》并演唱终场主题曲《民族之光》,其中有句“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的歌词深得众人赞赏,黎锦晖遂提议周小红改名为周璇,从此,“金嗓子周璇”开始红遍上海滩。

  无论是郁达夫还是周璇,他们在尚贤坊里的时候,都不会留意彼此的存在。而无数个这样发生于上海弄堂里的故事,在荏苒时光中,与建筑风貌、市井生活一道,被写进了历史里。

  声明:本文系凯风网原创(综合)内容。转载或引用本内容请保留本网来源、作者及网址。

分享到:
责任编辑: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