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在现代也称“义肢”,是供截肢者使用以代偿缺损肢体部分功能的人造肢体,有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之分。
我国最早的假肢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当时大批人受到一种酷刑——“刖刑”的残害,这种刑罚是砍掉犯罪者的双脚,相应的假肢也就出现了。有一则史料记载:齐景公厚赋重刑,对那些交不起赋税的人统统施以刖刑,结果城门外出现了专门卖假肢的摊贩,甚至买假肢的比买鞋子的人还多。
另一则史料记载军事家孙膑遭到师弟庞涓的诬陷,惨遭“膑刑”(剔除膝盖骨)导致孙膑成为残疾。后来孙膑在友人禽滑厘的营救下回到了齐国,为了使自己不过于依赖别人,孙膑为自己设计了一对假肢。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刑罚的残酷,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尝试制造和使用假肢。
孙膑画像(资料图)
假肢最早的确切例证由“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记载。
这涉及一位名叫赫吉西斯特拉图斯的希腊人。波斯军队在公元前479年的普拉蒂亚战役之前入侵希腊,当时他就在这支军队中充任占卜师。他担任这项职务主要是出于他对波斯人的对手斯巴达人的深重仇恨。原来,在这场战役之前,斯巴达人曾抓到赫吉西斯特拉图斯,用夹具夹住他的一只脚,将他投入监牢,准备处死他。赫吉西斯特拉图斯找到了一把刀子,割去那只脚的前半部分,然后逃出牢狱。后来他得到了一只特地制作的木脚。正是靠着这件替代物品,赫吉西斯特拉图斯参加了普拉蒂亚战役。
假肢发明史图解(资料图)
差不多相同的时代,罗马人也学会了制作假肢。在意大利中部卡普阿的一座约公元前300年的陵墓中发现了一具骸骨,上有一条造型绝佳的人造腿。腿为木制,外包两块青铜薄片,薄片用铁钉固定在木芯上。其顶部凹陷,可套在大腿的残肢上,再往下是膝盖到脚踝那一段。由此可见,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制作假肢的方法,那时候主要使用者是战争中失去肢体的人。
现代假肢是20世纪以来,材料科学和人体力学充分发展后产生的,多用铝板、木材、皮革、塑料等材质制作,其关节采用金属部件。最注明的例子就是,“刀锋战士”--南非著名短跑运动员奥斯卡-皮斯托利斯,这位天生腿部残疾的小伙子自幼喜欢运动,2004年,他安装上了一双1.5万英镑、刀锋形状的高科技碳纤维假肢翼,多次连续打破残疾人世界纪录,并于2006年开始参与到健全人的比赛中,屡获佳绩,被誉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无腿人”。
“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利斯在比赛中。(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