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福建莆田年俗 贴“白头春联”做“大岁”

作者:陈成 · 2015-02-06 来源:凯风福建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贴春联是中国人传统的春节风俗,把各种吉祥的祝福语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的两边,象征来年家门红红火火、大吉大利。但是福建省莆田、仙游、福清部分地区(古代兴化府)人家贴的春联在红色联身上会留出约一段白纸额头,俗称“白头春联”(又称“白额春联”)。春联上的那一段白,凝聚着一段惨痛不已的历史,纠结着一团永远化不开的悲情。

 

  相传,这一习俗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据民间史料记载:公元1562年,戚继光在莆田消灭了倭寇以后,就领兵北上准备去浙江打倭寇。哪知戚继光前脚才走,一部分残余倭寇又从海上登陆袭扰兴化府,并一路进犯到兴化城。那天正好是年关,家家贴春联,户户挂红灯,大家高高兴兴围炉守岁。突然间杀声连天,倭寇手持刀枪,见人就杀,入门就抢,情景十分凄惨。许多老百姓逃亡到山里躲避灾难。

  那时,戚继光才到浙江,听说莆田又受难,就立即带领兵马驰援福建,大年三十才赶到现福州乌龙江北岸。驻扎在莆田的倭寇派探子去打探,看见戚家军个个疲惫不堪、有气无力,就回去告诉了贼头。贼头屈指一算,像这样的军队,再有两天也赶不到莆田,就下令让贼子贼孙们尽欢尽醉,等初一一早再走。

  这一来,那些贼子贼孙把各家各户准备围炉的酒菜吃得饱饱的,然后倒地就睡。戚家军呢,其实是采用迷人计,故意叫士兵们松松散散的。等天黑后,就命令士兵吃饱,然后去掉白天扎在脚上的小沙包。这样,个个吃饱一身轻,走起路来像飞一样。不到四更,戚家军就全部包围了莆田城。

  戚继光先派几十名精兵爬墙到城里,约定五更打鸣钟后内夹外攻。那些倭寇喝得醉昏昏的还在梦中,突然听到钟鼓齐鸣,个个惊慌失措,不管看到什么,举刀就杀,杀到天大亮时,才发现是自己人杀自己人。贼头知道大事不好,就带着残兵败将从东门杀出。戚家军紧紧追杀,最后只剩几个倭寇从海上仓惶逃走。

  初二日,戚家军打赢后,逃亡的老百姓纷纷回家探望。看到亲人被杀,哭声震天,十分凄凉。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正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正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吉庆佳节,惯例应贴大红春联,为了表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家家在大红的春联上覆盖一截白纸,叫做“白头春联”。 又因当时初二为亲人收尸、悼亡,大家就把这天定为“探亡日”。至今莆田人正月初二不得串门走亲戚,家家户户没人串亲,商家也不开门营业。

 

  后来莆田人就把年三十作为“过小岁”,正月初四作为“过大岁”。因当时各村庄各地重新过年的时间有前有后,所以“过大岁”的时间也不统一,有初三的,也有初五的。小岁大岁一样隆重,一样备酒做菜,一样祭天祭祖。这样莆田人过年就有两次,有的地方“过大岁”甚至比“过小岁”还隆重、热闹。有些莆田人因生意或其它原因,年三十无法赶回家,初四“过大岁”就一定要回家相聚团圆。

  四百多年来莆田百姓一直沿袭这些风俗,来纪念那段惨痛历史。直至到今天莆田人仍然延续着这一习俗。

分享到:
责任编辑: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