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羊年说羊:博物馆里的羊文物

2015-02-25

  新年到,今年的属相是羊。在古代,羊同祥,带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所以,羊的形象在文物中也很常见:青铜器、瓷器、玉器、钟表、绘画……关于羊的形象,如果你脑海中只有一个喜羊羊那就太单调啦,今天,编辑带你来看看不同种类的羊文物。

  小羊们和人类相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之前。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羊”形象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火,而羊则舍身取义为人间盗取五谷种籽。人类感恩于羊的无私,羊也慢慢开始承载许多美好的寓意。其实很早的艺术作品中就已经有羊形象的记载,如今在各大博物馆中,我们也总能发现羊儿们的身影,早期的岩画上、陶器的纹饰中,具体的如商代的“四羊方樽”、“三羊铜罍”,汉代的“羊型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以及当今的年画、剪纸等各种民间工艺品。“羊”还衍生了“祥”、“美”,多为美好的象征。

  一、【四羊方尊】

  名称:四羊方尊

  时间: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晚期)

  材质:青铜

  尺寸:52.4*52.4*58.3cm

  所藏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四羊方尊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的。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肩、腹部与足部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与器身巧妙融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结合,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撰文:于成龙)

  文物故事

  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姜景舒等兄弟三人在半山腰垦荒时发现一件古物,还不小心敲下一块碎片。接着宝物以四百大洋的价格卖给黄材镇万利山货号老板。姜景舒还将那片敲下来的碎片留下来做纪念。

  四羊方尊接着辗转到了长沙县靖港镇某商号。消息被长沙县政府得知。为防止奸商贪利将国宝卖给外国人,长沙县政府立即前去查处,将四羊方尊上交湖南省政府。宝物充公后,被放在了时任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的办公室里,张治中虽然知道这是个宝物,但并不知道它有什么价值,竟把其作为笔筒放在几案之上达3个月之久。后来战事紧迫当局撤离,四羊方尊也在战乱中遗失了。

  解放后,周总理于1952年亲自责成文化部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最后得知四羊方尊在随湖南省银行内迁途中,车队遭日机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

  后来,国内文物修复大家张欣如成功修复四羊方尊,再次展现出3000年前的瑰丽身影。美中不足的是,尊的口缘部分始终缺一块残片。而碎片的下落直到1976年才被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得知,千方百计寻找到姜景舒兄弟。至此,残片才终于完璧归赵。

  中国十大传世文物之一,其乱世流转的身世也颇具传奇,算得上羊文物中的最具重量级的。

  二、【石羊】

  名称:石羊

  时间:公元140年(东汉)

  材质:石

  尺寸:99*100cm

  所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石羊用整块石头圆雕而成。羊角侧卷成“C”形,体两侧羊毛为同心圆状,腿跪卧,前部刻有铭文“永和五年大□□□月九日西郭记子丁次渔孙仲乔所作羊”。永和为东汉顺帝刘保使用的年号。由于一般石像生很少刻有纪年,所以此件石羊成为判断同一时期作品的标尺,在中国陵墓雕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与孙仲乔造石羊一同入藏故宫的是另一件刻有“孝子徐侯”的石羊,从原存放地点、大小型制、雕刻手法上看应是一对。二者联系考察,孙仲乔应为石匠,即石羊的雕刻者,出资者为徐侯。石羊传出自山东临沂县石羊镇。(冯贺军)

  文物故事

  中国古代陵墓石刻起源于何时,迄今无定论。李济先生推测安阳殷墟出土的跪坐人像可能与后世石像生有某种渊源关系。《西京杂记》数处载有相关内容,称晋灵公冢有石人男女四十余,五柞宫青梧观有石麒麟等,但《西京杂记》成书较晚,内容尚需推敲。西汉霍去病墓石雕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石像生实物资料。

  两汉时期,石羊一般多立于大臣墓前。它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汉代孝道伦理观念的体现。

  羊从汉代以来就被视为能够驱邪的瑞兽。传说在门上悬挂羊头,能够驱逐盗贼;高挂羊皮,则可以驱逐邪恶。古人认为羊和獬豸一样,具有灵性,能够辨忠奸、审善恶。

  挂羊头不仅仅是为了欺骗顾客卖狗肉,还可以驱邪避恶。拥有能够看穿人心的能力,即使是本性十分温顺的羊,镇守墓前,也能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读心术果真厉害!

  三、【青花三羊纹碗】

  名字:青花三羊纹碗

  时间:明嘉靖

  材质:陶瓷

  尺寸:10.5*16.3*5.5cm

  所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馆

  该青花三羊纹碗为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器。碗呈仰钟式,内外均为青花装饰。碗心绘麒麟,辅以松、石、花草。碗内近口沿处绘锦纹。外壁绘神态各异的三羊,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圈。

  此碗所施白釉莹润泛青,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所用青料当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所绘三羊图案为吉祥图案,寓意“三羊开泰”。(吕成龙)

  上海博物馆也藏有一相同的青花碗,定名来得更为精准为青花松竹梅三羊纹晚。活泼的山羊配以富贵吉祥的花卉,敦睦祥和且欣欣向荣,确实是佳礼呀!

  四、【掐丝珐琅双羊尊】

  名称:掐丝珐琅双羊尊

  时间:清晚期

  材质:珐琅

  尺寸:36*34*16.5cm

  所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此尊造型为双羊联体,一身之上设方向相背的两羊首,背驮一方形尊,双羊的前腿构成器物的四足,耳和角为铜镀金质。羊身饰条带形锦纹,肩饰火焰纹,方形尊上饰兽面纹。该器掐丝均匀工致,镀金厚实光亮,造型与装饰花纹新颖别致,独具特色,在掐丝珐琅器中较为罕见。 (张丽)

  文物故事

  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当然它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

  据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公元6世纪,希腊拜占廷的珐琅工艺逐渐发展,公元10—13世纪初,掐丝珐琅工艺极为兴盛。在12世纪,掐丝珐琅器由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先是由彼地制作的掐丝珐琅器,经由东西贸易进入我国;而后又由于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随着人种的迁徙与文化技艺频繁的交流,掐丝珐琅的制作技巧传入我国。明初,掐丝珐琅已经被某阶层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

铜胎掐丝珐琅饕餮纹簋耳

  这件珐琅器不同于清代珐琅器绚丽夺目、五光十色的华丽招摇,看起来还是比较素雅的,难得一见!

  五、【铜镀金山羊驮乐表】

  名字:清铜镀金山羊驮乐表

  时间:公元1766年(清乾隆)

  材质:钟表

  尺寸:96*40*28cm

  所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钟分3层:下层为4只龟背负着铜镀金底座,底座四面浮雕西洋传统装饰题材狩猎图,猎狗追逐着麋鹿,猎人手持棍棒守候在旁。中层为羊驮乐箱,一只健壮的山羊立于底座之上,羊身的褡裢上装饰着由各色料石组成的花朵。羊背正中半跪一托花盆的力士,又垒石为架,架上立四象,驮起乐箱,乐箱正中雕头长羊角的森林之神,箱四角为身生双翼的小爱神。顶层为时钟座几,立于乐箱平台上,中间有一大象驮着走时、打时表,白瓷表盘上标明制造商“Jas cox,London”。表由表盘上的弦孔上弦,上弦钥匙亦为铜镀金,并刻款识:“Jas cox,London 1766”。表的两侧立柱顶上半跪着托顶花篮的力士。

  Jas cox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钟表制造商,清代宫廷收藏的英国钟表以Jas cox的为最佳。(关雪玲)

  文物故事

  英国钟表是英国工业蓬勃的一个表现。清代宫庭中的英国钟表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贸易,其次便是通过外国使团作为礼品赠送。

  机械钟表在中国的最初出现是在明朝,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是清宫廷收藏钟表的鼎盛时期。有历史记载表明,至乾隆皇帝,钟表的贸易量更是剧增。故宫存西洋钟表以英国产为最多。清王朝对钟表表现出来的喜爱还促使他们专门设立了一个做钟处,制造御制钟。不过,比较故宫博物院与大英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所藏钟表,可以明确地看出当年清宫廷对钟表喜爱的情趣所在。清朝宫廷喜欢奢华、繁荣,钟表的功能性反而被挤到一边,成为次要。类似很大的钟表,计时部分却仅占很小的一块。所以故宫所藏的英国钟表,大都造型繁复、装饰华丽、体型较大。应该说,当时的英国钟表制造商也是刻意迎合中国皇帝的喜好。

  这些西洋钟表,其实更像是为皇宫贵族打造的精致的机械玩具,计时的功能被淡化,而是着重于装饰和装置的精巧,一层一层又一层,绝对让人眼花缭乱。

  六、【四羊图】

  名称:四羊图

  时间:南宋

  材质:绢本

  尺寸:22.5*24cm

  所藏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是南宋画家陈居中创作的一幅极为生动的动物画:两只小山羊打闹嬉戏,一只羊似欲走来制止,又一只则立于土坡之上俯视下方。画家将动物之间的互动描写得十分真实,又富有人世的生活意趣。羊的形态描绘体现了画家深厚的写生功底,如小山羊跳跃、抵撞的姿态,老山羊前蹄收缩、双耳上竖的细部动作,甚至翻转的双角,均表现得一丝不苟,体现了宋代院体绘画精工细致、刻划入微的风格特征。全图毫无板滞之气,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舍弃琐碎细节,运用不多的笔墨和写意的手法追求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画家亦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立于树干上的两只小山雀,俯首观看,形态生动。全图无论是写物、写景,皆突出了一个“动”字,生活气息极为浓厚。

  在构图上受时代流风的影响,采用南宋院体山水的边角式布局法,以斜对角式区分,左下部分为全部景物,右上部分则全部留白,使狭小的尺幅产生一定的空间感,虚实对比更加鲜明,增强画面的吸引力。

  《易经》中谓每年正月卦象为三阳在下,三阴在上,故古人称每年正月为"三阳开泰”。这幅画表现的四羊即寓意三阳在下,一阳在上,反映了祈盼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马季戈)

  四只小羊都是萌萌哒,看着也觉得有趣活泼,简单的图画背后也有吉祥的寓意,最适合过年。

  七、【越窑青瓷羊】

  名字:六朝越窑青瓷羊

  时间:大约4世纪(六朝)

  材质:陶瓷(越窑青瓷)

  尺寸:高-15.2cm

  所藏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该羊雕塑肥润且颇具神气,四肢跪坐神态自若,其线条洗练,头部雕刻十分细腻,整体显得单纯而丰富。 虽为越窑早期烧制的瓷器,但可见其烧制及制作工艺水平之高。此种器物自三国至东晋都有烧造,但东晋以后的制作较为粗糙。它的用途是作为随葬的冥器。羊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动物,羊形青瓷成为一时风尚。

  文物故事

  越窑始烧于东汉,盛于唐宋,出土的大量越窑瓷器明澈如冰,莹润如玉,造型细巧玲珑,式样优美。其中更是不乏一批浑厚,威严及富神密色彩,并具有浓厚民族性,趣味性的小型动物瓷塑。工匠们多运用弧线形成丰满之感,且这些动物瓷塑多选择了蹲踞的形式。(金国胜)在故宫博物馆院也有一类似的藏品,该藏品在年代考证上也来得更为具体为西晋,定名为青釉羊,羊呈卧伏状,昂首张口,体态肥硕。背部饰对称的线条纹。两肋刻划羽翼。釉色青绿,晶莹润泽。羊首上端开一圆洞。

  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出现于南方。青釉瓷器一直是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品,历经了东汉、六朝、唐、宋、元、明和清不绝。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青绿色。我国历代的青釉都是已铁作为主要着色元素。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对釉的呈色有很大关系。

  古代越窑的陶瓷艺术确实让人叹服,该羊雕塑肥润且颇具神气,四肢跪坐神态自若,且线条洗练,头部雕刻十分细腻,整体显得单纯而丰富,要知道此类雕塑往往被赋予特殊呃含义,和当时民俗活动中的避邪驱鬼是相关的。

  八、【仿南宋李迪春郊牧羊图】

  名字:仿南宋李迪春郊牧羊图

  时间:14世纪(元末明初)

  材质:丝质扇面/墨水颜料

  尺寸:24.1*24.8 cm

  所藏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该图为仿南宋李迪春郊牧羊图,画面中两棵柳树随风轻摆-18只羊休憩于画面中,形态各异、自得其乐。 左侧的柳树上还画有一爬树取鸟窝的小牧童,画面感强。整张图更是有非常吉祥的寓意:图中母羊哺育小羊表达着多子多孙的美好意愿,“18”的数字也寓意着繁荣兴旺。

  文物故事

  李迪为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北宋宣和时为画院成忠郎,南宋绍兴时复职为画院副使,历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1162-1224),活跃于宫廷画院几十年,画多艺精,颇负盛名。工花鸟竹石、鹰鹘犬猫、耕牛山鸡,长于写生,间作山水小景。构思精妙,功力深湛,雄伟处动人心魄。其传世作品多,大多有年款。淳熙元年(1174)作《风雨归牧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淳熙十四年(1187)作《雪树寒禽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庆元二年(1196)作《枫鹰雉鸡图》轴、庆元三年(1197)《鸡雏侍饲图》册页、《猎犬图》册页,均藏故宫博物院。

  柳树上的小牧童着实给整幅画增添不少情趣,其造型更是透露着几分调皮。再加上萌萌的小羊们以及绿绿的草地,好一幅春意盎然啊!

  九、【玉卧羊形砚滴】

  名字:玉卧羊形砚滴

  时间:汉代

  材质:玉

  尺寸:长-7cm,高-5.6cm,口径-1.6cm

  所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此羊形砚滴为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斑,头部尤为严重,被沁蚀成深褐色。羊为立体圆雕,呈跪卧式,昂首挺胸,二圆目平视前方。面部呈三角形,双角回卷,贴于头部两侧。身躯丰满,四肢屈于腹下。胸前、眼下部、面颊及腿弯处皆饰阴刻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玉羊背部有一圆形凹洞,洞上置双兽形圆柱纽盖。此玉羊背上的凹洞及双兽形纽盖和中空的腹部均似明代的制作风格,故此物可能是明代人以汉代玉羊改制而成的砚滴。汉代玉羊多饰有以手工刻出的阴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且弯曲有度,一般刻于颈下、身体两侧、腿弯处,这些特征可作为识别汉代玉兽的重要标志和断代的依据。(杨捷)

  文物故事

  说起文房四宝,大家一定不陌生。砚滴则是一种滴水入砚的文房用具,它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古人使用各种形状的水壶水盂类器皿研墨时发现,用水壶水盂往砚池里倒水时,水的流量往往很难控制,于是就改进和发明了便于控制水量的研墨用具,这就是砚滴,也被称为水滴、水注、蟾注等等。最早为铜制,后逐渐改为陶、瓷、玉、石等质地。在造型设计上,也是穷其工巧,堪与后世出现的紫砂壶艺术相媲美,历代均有创新。如汉代砚滴多为龟、蛇、熊之形,古朴浑厚。魏晋时除流行汉时熊形砚滴外,蛙、龟等青瓷砚滴也较为流行。它们大都古雅别致,多姿多彩,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文人士大夫的文房宝贝不仅仅是一种用具了,在很大意义上被赋予更多意义,驱邪避害也好,代表祥瑞气氛也好,往往都予以了特殊的情感,可爱又吉祥,确实让人爱不释手呀!

  十、【天然木羊】

  名字:天然木羊

  时间:清代

  材质:木

  尺寸:6.5*4.2cm

  所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该木羊是利用树结的天然形状稍加处理而成。羊的头、角、耳朵、四肢等依势造型,天然别致。小羊四肢跪地,回首张目,口微启,似刚出生坠地正努力挣扎站起,其神态十分令人怜爱。此类取自天然而自成天趣之物在皇宫内并不多见,比之富丽堂皇的工艺品平添了几许清新质朴之气。(张林杰)

  此羊的神态实在是惹人喜爱,让小编禁不住想逗其玩耍。其姿态动感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跳跃而起奔向主人身边撒娇~

  十一、【象牙雕童子牧羊】

  名字:象牙雕童子牧羊

  时间:清代中期

  材质:象牙

  尺寸:高-4.9cm

  所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此件牙雕以多块象牙雕刻、衔接而成。在以糙地刀法皴刻的草地上,二牧童席地而坐,一吹横笛,另一个举臂打拍伴和,3只绵羊温顺地伏卧其旁,仿佛也在倾听笛声。三羊寓意“三阳开泰”,笛音表示祥和,这是清代中期器物上经常使用的吉祥纹饰题材。

  此件作品是清宫造办处的高手利用剩余的象牙碎料制成的,设计精妙,造型玲珑,意境典雅,人物的眼、发和绵羊的眼睛均为墨染,有点睛之妙,使作品平添了几分神韵。此件作品刻技精湛细腻,体现出清雍正时期牙刻艺术灵透、纤细的风格,是研究清代宫廷艺术的重要作品。(刘静)以象牙雕刻的工艺品虽然多为小器,却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余件牙雕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

  编者点评

  该雕塑高只有4.9cm,所以实物其实很小件,要将小羊以及人物形态刻画出来就没有那么简单啦!而且象牙雕塑可是清代大师用剩余的象牙碎料制成的,可见他们的想法也是十分独到精妙!

  讲完了石羊、青铜羊、玉羊、象牙羊等等那么多不同材质形态的羊,你有没有觉得折服于古代中国的吉“羊”文化?趁着假期你也可以自己去博物馆里找找和羊有关的文物哦!馆儿君祝您羊年吉祥。

  (来源:博物馆.看展览)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