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关于清明节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作者:小鱼 · 2015-04-03 来源:凯风网

  引言: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古时清明,禁火、插柳、牵钩、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一系列清明节丰富有趣的风俗以及融汇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等等有关于清明节的知识,相信大家都已经无所不通了。

  又是一年清明节,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又有哪些悄悄发生的变化呢?

  不添堵,出行借助热力图

  去年清明节百度热力图在央视又火了一把,所谓热力图就是政府执能部门可以根据地图上不同颜色区块来反映人群密集程度,以此来预估市民清明出行状况,方便市民出行畅通。例如,陵园前段时间和近期的热力对比图有较明显的变化,近期扫墓的人流明显增多,预计4月5日清明节当天,人流量将达到峰值。清明节这天市民可以根据热力图分析避开高峰时间段,避免拥堵。

  新趋势,祭祀旅游两不误

  据统计,2011年与2012年出游和扫墓趋势数据没太大变化,扫墓仍旧是主流,但是在2013年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变化,出游人口比例开始激增。选择清明节假期出游的朋友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节前扫墓、节日出游的模式。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是由于2012年中秋节交通运输部下发的小型客车节假日高速免费通行政策。

 

    新潮流,赴韩旅游热情高

  据统计,清明节假日期间出游群众明显增多。除了北京、上海、厦门、成都这些境内旅游热门城市以外,出境游人数也开始有所增长,预计今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0%。而这20%当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赴韩国旅游人数的激增。这其中的功劳估计大部分要归功于来自星星的都教授。

  新青年,网上祭扫受追捧

  清明节近两年网上祭扫变化很大。2011年、2012年网上祭扫的搜索热度变化还不大,而到2013年网上祭扫受关注上涨了l0倍多,如“中国清明网”,该网目前注册用户已经达到60多万人。一些在外地工作,清明节不能回家祭扫的市民以及年轻人是网络祭扫的主力军,而年龄较大的市民认可度较低。支持者认为网络祭扫既避免了交通拥堵,绿色低碳,又符合现在提倡的“破千百年丧葬陈陋俗,树新世纪祭祀文明风。”

  兴海葬,回归自然不落伍

  海葬是海上最古老、最哀恸、最浪漫的仪式。墓地价格的与日俱增,“回归自然”的新观念,节约土地资源、环保的新想法让海葬冲破了传统习俗入土为安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公共交通格局的变化,客运轮渡行业的运行能力大幅度的萎缩等因素让海葬方式供不应求。

  倡环保,花烛渐成新时尚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发现在去扫墓的人群中环保花祭成了新风尚,许多的市民选择用鲜花、绢花来代替传统的焚香、点蜡烛、焚纸钱、放鞭炮。免去俗物,以此来缅环、祭祀亲人,比起铜臭之气,那份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显得更加温厚。

  崇孝道,带子扫墓祭祀多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去扫墓往往是全家出动,但是在人群中我们很少看到孩子的身影,有的家长觉得让孩子直面生死过于残酷,不知该如何告诉孩子生命的终结是死亡。有人认为教育要分年龄层次,小孩产生恐惧心理是不好的。而有专家认为,扫墓的方式凝聚了亲情,直面死亡,看清残酷的现实才能加大抗打击能力。据中国卫生协会调查显示,我国15至34岁的青少年中,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100万人自杀未遂。这是青少年生命观出现了问题,生命意识太淡薄。

  寄哀思,祭祀宠物引争议

  现如今,人们清明节追思的对象除了祖先,还多了情同家人的宠物。很多地方不乏有人舍得去花钱来厚葬自己的宠物,除了小猫、小狗,甚至蜥蜴、公鸡都有有心的主人给它们立墓碑、选骨灰坛,一应俱全,这些花费便宜的千把块,贵的则要上万元。

  伤大雅,奢侈祭品太任性

  在给先人扫墓的时候,很多人会带上祭品,但是现在祭品变的得是越来越五花八门,像笔记本电脑、名牌汽车、黄金手饰、Lv包包、茅台五粮液甚至豪华汽车配车模、私人保镖等等,虽然都是用纸来糊的,可卖的都是真金白银,少则百十块钱,多则上万块。民俗专家建议,清明节祭祀活动须严肃,不要把现实生活中的浮躁带到祭奠祖先中来,丢了清明节的核心内涵。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