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食味:江南太湖到底有多少“白”

2015-06-15 来源:其他

1水色潋滟泛舟船菜老三白

 

太湖船宴

到太湖不吃船菜(一种特色菜的宴席,是在船上品尝水乡特产的独有酒宴。),就等于没有到过太湖;而船菜没有太湖三白,就等于不是太湖船菜了。太湖三白是什么,一般而言指的是银鱼、白壳螺蛳还有太湖白虾。

1、碧波无磷银鱼白眉

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

 

银鱼有多种叫法,如“冰鱼”、“玻璃鱼”、玉箸鱼、“白小”、“面条鱼”“绣花针”等等,见于历史各朝代的诗词中。

宋朝高承敷演的掌故说,当年,越王勾践正在吃一种鱼的时候,吴王夫差的军队打来,勾践遂将吃了一半的鱼倒入江中慌忙迎战。这些被吃剩的鱼在水里变作了另一种鱼,人们叫它“鱠残鱼”,就是指银鱼。【详细】

2、奇石丛生螺蛳白壳

 

太湖石是和“泰山石敢当”齐名的四大名石之一,也是《水浒传》提到的“奇石纲”之一。在湖底的太湖石旁边,生活着一种神奇的螺蛳,俗称“白壳螺蛳”,又称无尾螺蛳。它的尾部是白色的薄壳,很容易碎裂,但是碎裂之后却不会死掉,隔一段时间又会长出来。

岳飞大胜金兵,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然后冤死狱中的故事众所周知。那时候是秦桧做丞相,他先是周三畏审讯时诬陷岳飞,周三畏不从,写下:“枉法以害忠良,博好官而甘唾骂,吾忍为乎哉!见岳飞忠义可以贯日月,精诚可以泣鬼神”的句子,辞职出走,隐居东南。有一天,周妻袁氏到门口池塘里摸了一些螺蛳来做菜肴,正欲将已剪掉屁股的螺蛳下锅时,周三畏回来了,他猛然想到岳飞被秦桧陷害时,将岳飞的尸首弃之于沙滩的螺蛳壳堆中的凄惨情景,不禁嚎啕大哭起来。周妻袁氏听了,便没了吃螺蛳之意,随即将剪掉屁股的螺蛳倒入塘中放生。之后,家人发觉倒入塘中的螺蛳仍在游动,天长月久,繁殖更多,这些螺蛳尾部重新长出白色薄壳,成为一个新品种。

3、清水无影虾子白身

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据称白虾还可入药,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白虾又名太湖秀丽长臂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白虾壳薄,生时通体透明、晶莹如玉,略见棕色斑纹,死后变白色,因此得名。

太湖白虾:头有须,胸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叉形,大多生长在水草繁茂、风平浪静的开阔浅滩处,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生长期一般为一年左右。白虾没有专门汛期,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也是捕捞旺季,此时的虾腹中虾籽饱满,渔民称“蚕子虾”。

白虾的吃法很多,名目繁多,各有特色,鲜食有盐水、油爆、虾片、虾仁、虾圆、虾卷、虾仁可做成虾仁炒蛋、虾仁羹汤、石榴虾仁、碧螺虾仁、用作配料的菜则更是不胜枚举:虾肉馄饨、饺子、馒头、虾绒蛋球、虾珠鲫鱼、荠菜虾饼、孔雀虾蟹等百十道名菜。我国民间久有“死虾泛红”之说,太湖白虾却不然,烧熟也不变红,浑身依然白色。其实千吃万吃,不如白水一煮,原汁原味。

2湖上人家轻舟垂钓六珍白

 

太湖一向是鱼米之乡,还有很多种水产也有“白”色特征,所以像太湖三白就有好几个版本。像白鱼、梅鲚、白肚湖蟹都可入选。也有称“太湖六珍”的说法

1、川条鱼白鱼浪里白

 

白鱼也是是太湖特产,它又称“鲦”,以“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殖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吴郡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解放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

太湖白鱼就被老百姓夸为无锡第一鱼。太湖白鱼又称太湖银刀,相传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苏州太湖渔民张三带领一帮人与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带激战,有次还攻入苏州城。一次,张三在湖上与清兵作战时,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剧痛,弯腰从湖中拾起一把银刀,向清兵杀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给镇住了,纷纷落荒而逃。张三再一瞧手中,原来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鱼,‘银刀’这个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2、七月七小刀梅鲚白

太湖还有一种小鱼,叫做梅鲚,被誉为“太湖三宝”之一,它体侧扁,尾尖,形似竹刀,银白色,因其尾部分叉,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又称凤尾鱼,是太湖名贵的鱼类品种,产量要占到太湖鱼产量的40%,也是食肉性鱼类的天然饵料。东山常见为梅鲚和刀鲚,头大,尾长而尖,体形侧扁似竹刀,骨嫩鳞细,银光闪闪,肉质肥嫩,一般长六至十二厘米,隔年的刀鲚可长达三十厘米左右。

 

吃货们才知道到太湖吃船菜,一定要点一盆梅鲚,要是刀鲚,就更加好了。【详细】

3、桂花香湖蟹肚皮白

太湖也是著名的淡水螃蟹产地,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内有硬毛。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龄蟹性腺成熟,便成群结队顺流东下,至江海交汇处的浅海中,繁殖而后终生。次年初夏,孵化后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太湖水域落户,经多次蜕壳 ,逐渐长大,次年便成大蟹。其白肚是它的特征之一,即蟹肚呈白色,光泽有生气,给人水亮玉质般美感。此白色为本白(只要不是铁锈色),有点象牙色。

 

“秋风响,蟹脚痒”,从寒露到立冬,是太湖蟹大量上市季节。古人诗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雄蟹”习俗以及赏菊、吃蟹、喝黄酒的饮食文化。太湖蟹传统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腌制等,取出蟹肉后,还可制成蟹肉狮子头、孔雀虾蟹、蟹油水晶球、炒蟹粉、蟹粉小笼包等名菜、名点。俗话说:“蟹味上桌百味淡”,太湖蟹除了味美,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3农家庄户水里水外都有白

太湖四周还有很多水生植物,尤以水中八仙为名特优产。

1、水中八仙各个有点白

 

水中八仙指的是: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果)、茨菰、荸荠、莼菜、菱。除了莼菜和水芹之外,这些水八仙可食用部分都是白色或者雪青色的,而水芹和莼菜的根部也是白色的。

茭白、水芹之类外地也有,可是芡实和莼菜就是地地道道的太湖地区特产了。

 

芡实

芡实俗称鸡头米,是水八仙中名声最显赫的一个。苏州的南芡圆整粒大,质地粘糯,香气浓郁,美味可口,是名贵食品之一。《本草纲目》记载“芡实能治遗精、带下”。如用南芡60克、北芡15克共煮烂吃,有补肾作用,治遗精、白带和多尿等。常吃芡实还可治疗老年人的尿频之症。从前,漫长的下午令人瞌睡连连,有一小碗鸡头米,盛在玻璃碗里,摆点冰糖撒点桂花,漫长的下午会变得很有情趣。雪白的鸡头米居然会剥黑一双双手,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莼菜又有水莱、水葵等别名,是一种生长在湖泽池沼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清明至霜降间可采摘嫩叶供食用,与鲈鱼齐名,用以调羹,香脆滑嫩,味沁齿颊。《耕余录》云:“蕙(莼菜)味略如鱼髓蟹脂,而轻清远胜,比亦无得当者,惟花中之兰,果之荔枝,差堪作配”。人们还把太湖莼菜比喻为思乡之物。据《晋书》记载,吴人张翰,才学出众,至洛阳,齐王司马同闻其名,授官大司马。秋风乍起,他思念故乡吴中的莼菜、莼羹、鲈鱼,叹日:“人生贵适志,何能驾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归吴,这便是“莼鲈之思”典故的由来。

2、白眼果果我也比较白

太湖周围的人称银杏果子为白眼果果,一到季节就会采来食用。银杏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养生延年,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个如杏核大小色洁白如玉,其味甘、苦、涩,过食易引起腹泄。

 

太湖西北部马迹山秦履峰南麓,有座建于唐贞观年间的祥符寺,建刹时栽植的一株银杏树龄已有1300多年,现在高约27米,胸围6.28米,树干 上生 有多个树乳,这株古银杏树体中空,从四周看形态各异。相传银杏树上曾有一条巨蟒,它平时从不出来,只在每年中秋节的夜里,从树上下来,静静地绕寺一周后, 再爬回树洞,年年如此,从不伤人。地方官吏曾派兵捕捉,却发现洞内空无一物。于是,人们说巨蟒是神虫,乃镇寺之宝。到祥符寺的善男信女都要在银杏树下跪拜 一番方肯离去。寺内僧人还说一到银杏丰收之时,巨蟒便摇动树身,使银杏纷纷落下,省却僧人采摘之劳。【详细】

3、本地蚕豆糯香随俗白

 

蚕豆,又称罗汉豆、胡豆、南豆、竖豆、佛豆,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草本。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部至北非,相传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中原。

在鲁迅的《社戏》中提到的罗汉豆就是蚕豆。不过在太湖地区的蚕豆,颗粒饱满,颜色青白,俗话说白豆,本地豆,这种蚕豆比较糯香。应该是入乡随俗之后品种跟着变白了吧。【详细】

4结语

太湖曾经一度蓝藻爆发,治理难度极大,时值《水十条》出炉之际,为了美食不消失在餐桌之外,我们也应该为环保尽自己的努力,让孕育了鱼米之乡的太湖保持原来的生机与活力,留住江南最美好的春光。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