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黔西南厚重的历史文化 你都知道那些

2015-06-19 来源:微信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古属夜郎国地域,1982年5月1日建州,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年轻的自治州之一。

  黔西南州不仅有神奇的旅游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的人居环境,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拥有“贵州龙”化石群、“兴义人”古人类文化遗址、夜郎文化遗址、南明历史遗迹“十八先生墓”、“永历皇宫”和抗战公路遗迹“24道拐”、何应钦先生故居等历史文化。这里的许多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摩崖石刻、文物藏品,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

  贵州龙 

  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中三叠纪,那时兴义一带还是一片泽国,这里生息着一种小型幻龙——贵州龙。它小脑袋、长脖子,身体宽扁,很像后来出现的蛇颈龙。它四肢仍保留趾爪,能像鳄鱼一样匍匐前行。它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宽大的脚掌及细长的尾巴很适于在水中游泳。与其他幻龙一样,贵州龙也喜欢吃鱼及小型水生动物。贵州龙动物群化石产于兴义市,因这里动物群产地面积宽、品种新、藏量丰,而使兴义被誉为“龙的故乡”。

  驰名中外的贵州龙动物群化石产于布依族聚居的义龙试验区顶效镇绿荫山村。1995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该化石产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茶籽化石 

  1980年7月,贵州省野生茶调研组成员卢其明等一行外出考察,在晴隆箐口公社笋家箐营头大山中的野生茶地里,发现了稀世之宝——茶籽化石,该化石有三粒茶籽,是世界唯一。

  经过专家考证,此乃“距今100万年的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由此可见,早在100万年前,晴隆就是野生茶树的生长之地,是世界茶树起源地和世界茶文化发祥地。

    

  晴隆“24道拐” 

  晴隆“24道拐”抗战公路,位于晴隆县城西南l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洋战区从印度利多到中国重庆唯一的陆路交通动脉中的一段。1936年9月由贵州省路政局建成通车,成为连接云南至贵州的西南公路干线的控制性工程。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

  “24道拐”盘山公路,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是中美两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的大动脉,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又称“历史的弯道”。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欲飞”石刻 

  “欲飞”石刻,位于晴隆县城北郊的飞凤山上。在山草萋萋中,赫然横卧一块巨石,石面平整光滑,上至下高4.5米,右至左宽9.1米,由西向东倾斜50度,其上镌刻“欲飞”两个大字。其中,“欲”字高2.8米,宽3.15米;“飞”字(繁体)中锋高3.14米,宽2.45米。其笔力雄健浑厚,刻工精湛,蓄柳公权、颜真卿墨迹之筋骨为一体,俨然鲲鹏展翅欲飞万里之势。

  据史书记载,“欲飞”二字系明代万历年间副总兵邓子龙所书,至今已有400多年。邓子龙为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猫猫洞遗址 

  猫猫洞遗址位于兴义城以北的猫猫山,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距今约1.2万年。猫猫洞高3米,宽4米多,是远古人类长期生息、繁衍、劳动的地方。

  1974年冬,贵州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猫猫洞,采集到有古代人工打击痕迹的石片,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

  猫猫洞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代表了一种区域性的文化特征,因此被考古学家称为“猫猫洞文化”。1980年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彩色《中国古人类画集》将猫猫洞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定名为“兴义人”。并称:“在一个遗址内出土人类化石之多,石器材料之丰富,骨器数量之大,制作之精致,在华南旧石器时代晚期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国也十分突出。”

    

  观音洞遗址 

  观音洞遗址,位于义龙试验区龙广镇七星村平广寨北,属于旧石器时代末至新石器时代初之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广观音洞有大小两个向南的洞口,高出地面约20米,主要堆积物存于东洞口内,洞高约5米,宽25米,以褐色为主,分13层。出土人类遗骸数十件。其形态特征大致属现代人范畴。石制品万余件,分打制和磨制。有石核、石片、石叶、石锤、石砧、砍砸器、尖状器、端刮器、修背石刀、凹缺刮器、雕刻器和磨制石斧、石锛等。骨制品近百件,有锥、铲、穿孔螺、刻纹骨、似乌艺术品等。陶片20多块,均夹粗细不等的砂粒,火候低,颜色有红、褐、灰、黑等几种,纹饰可辩有粗细绳纹等。用火遗迹有灰堆、炭屑、烧石、烧土和大量烧骨等。动物遗骸有鱼、龟、鸟、熊、犀等20余种。

    

  鲁屯牌坊群 

  鲁屯牌坊群位于义龙试验区鲁屯镇。牌坊原有四座,现存其三,分别是一座黄氏牌坊、两座李氏牌坊。

  三座牌坊均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结构,宏大而精美。在建筑结构方面,均为四柱三楼三门式,铆榫结合,因而坊座坚稳,坊体牢固。如你登上附近的山顶俯瞰,会觉得它气宇轩昂,姿态不凡,分布合理,挺身于木屋黑瓦之上,格外醒目,表现出一种整体的艺术美。

  在过去偏远、荒僻的贵州,无论是石牌坊还是木牌坊都不多,像鲁屯这样保存较好、精雕细镂的石牌坊群,更是极为少见,因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2013年,鲁屯牌坊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江铁索桥 

  花江铁索桥位于黔西南州贞丰县与安顺市关岭县交界处的北盘江上,古为黔滇交通之要枢。

  铁索桥扣挂两山之间,由14根粗大的铁链串缀而成,每根由262个环链组成。桥全长71米,宽2.9米,距水面约70米,上铺数百块大枋作为桥面,铁索桥下江水汹涌澎湃,河流湍急,明代起曾多次在此架桥,桥未建成即被洪水冲垮。清光绪年间又多次复修,地易三址,三建两毁,直至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四月方始建成。

  桥之北岸新建有六角亭一座,桥南岸为笔立如削的灰白色峭壁,崖上古树森森,崖脚古驿道的一长段石壁上有众多摩崖石刻,上游还有“仙字石”等景观。为花江大峡谷景区中心景点,也是全国著名的遗存不多的古铁索桥之一。

   

分享到:
责任编辑:石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