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盘点古代“高考”被拒之门外的十大文人

作者:白正林 · 2015-06-25 来源:凯风陕西

  又快到一年一度“放榜”的时候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不过现代高考不同于封建科举,录取率都在70%以上,欢乐的很多,忧愁的很少。即便少数考生因发挥失常而“落榜”,也应理性对待。高考仅仅是人生的起点,绝不是人生的终点,况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呀!即使在封建社会“太宗一计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的科举时代,那些被挤下“独木桥”的人,也照样功成名就。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位被封建科举拒之门外的文人,他们可个个都是鼎鼎大名呀!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关于曹雪芹的科举,在两种说法,一说少年时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连秀才也没考上,一说因曹家获罪而被剥夺考试资格,总之是被“高考”拒之门外。但他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红学。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据说李白是因为身世的原因,被朝廷禁考,虽然满腹经纶,就是没有一纸文凭。但人家也不靠这个,“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杜甫对其的真实写照。留下了《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传世名篇。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这位“诗圣”的科举因当时权相李林甫编导的“野无遗贤”的闹剧而落空。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保留下来的诗歌约有1500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蒲松龄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勉。倾其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虽然饱读诗书,就是考不上“大学”,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留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庐山》等,以五言古诗见长。

  贾岛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被称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留下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传世名句。

  唐寅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据说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故取名为寅。当年,他参加科举时聪明反被聪明误,购买考题作弊,结果东窗事发,被夺去了考生资格,永远与科举无缘,是一位受到科举严重打击的落榜生。后通过调整心态,发现自己的价值在绘画方面,不能做官,那就做一个杰出的画家吧。

  冯梦龙

  冯梦龙(1574年-1646年),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他从小好读书,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他曾在《麟经指月》一书的《发凡》中回忆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后来在家中著书。其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是落榜生,他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后来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一生走遍大江南北,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敬梓

  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考中秀才后再没进步,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特别是用了将近20年时间,创作了奠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责任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