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至15日,由国家旅游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我省主打的山地旅游产品精彩亮相本届旅交会。
中外客商聚集交易会
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创办于1998年,已成功举办16届,现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专业旅游展会之一。本届旅交会围绕“2016丝绸之路旅游年”主题,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南亚各国之间的旅游发展。
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近70000平方米,展位总数3087个,全球105个国家及地区客商共赴盛会。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及地区的1000多名买家参与各项洽谈活动。参展商行业门类继续向多元化发展,涵盖政府、旅游机构、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景点、航空公司、游船、旅游网站及预订系统等。
贵州展馆占地100余平方米,8个市州旅游部门分别组团,40余家旅游部门和企业参展。记者在现场看到,贵州展馆以“多彩贵州·山地公园”为主题,苗族美人靠、侗族风雨桥等民居建筑点缀其间。安顺黄果树瀑布、坝陵河大桥;黔西南万峰林、晴隆24道拐;铜仁梵净山、石阡温泉;毕节织金洞;赤水风景区;荔波大小七孔、樟江等贵州典型的山地旅游目的地透过大型灯箱片及LED大屏幕,构建出多彩的光影贵州,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山地运动元素、奇特秀丽的山地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本次展会举办的201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大赛中,我省选送了50种商品参赛,获得金奖5个,银奖3个。
我省力推山地旅游产品
我省参展的各市州和旅游企业带来了独具特色的山地旅游产品:贵阳市推出“温泉季”系列优惠,安顺市屯堡文化汇下月正式启动,黔东南主打原生态探秘游,铜仁“梵净山+石阡温泉”2至3日游,以及毕节织金洞淡季半价特惠等产品吸引了不少客商的眼光。
“云南一直是安顺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沪昆高铁明年底的全线贯通,预计安顺旅游将迎来井喷式增长。”安顺市旅游局副局长剪艳罗加介绍。
依托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举办,安顺旅游业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业态不断完善。明年,安顺将面向旅游市场推出屯堡文化汇旅游文化活动。“这是一个集研究、传承、体验、推广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将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赶场、天天有庙会,让游客感受浓浓的安顺文化。”此外,安顺市还将推出3日游旅游产品,把黄果树、龙宫、格凸河等景区串联起来,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
递名片、发资料、和客商详细说明产品特点……贵州三特梵净山旅业发展公司贵阳办事处主任李政在展台前忙得不亦乐乎。铜仁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于本月底在石阡县召开,在本届旅交会上,铜仁市带来了“梵净山+石阡温泉”2至3日游产品。“一上午,已经有好几拨客商前来洽谈。依托梵净山这个较为成熟的产品,推出今年全新升级的石阡温泉产品,效果蛮好。”
同时,梵净山联合镇远、西江苗寨等景区推出的“水云间”产品也颇受青睐。“在品牌营销上,我们的‘珍爱在云端’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希望借助旅交会的平台,吸收借鉴更多创新营销策略,进一步打开全国乃至世界客源市场。”李政说。
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助理张目则抱着学习的态度前来:“我们组织了30人的团队过来,分成5个小组,对产品推广、营销、设计、传播、智慧旅游等方面等进行调研和学习,回去后还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黄果树旅游产品目前正从观光型过渡到观光+休闲型。“将自驾露营、低空飞行产品、乡村旅游、屯堡文化等产品融入传统的黄果树观光产品。并通过智慧旅游建设,串联起线上产品和线下服务,为游客提供真正便捷的服务。”
最近在某卫视热播的亚洲首档大型自然探索类纪实真人秀《跟着贝尔去冒险》网络播出点击率已经达到5亿多次。该片全程在荔波取景,观众跟着贝尔探险的同时,还可欣赏原生态美景。荔波县旅游局副局长杨劢介绍,目前,该县正策划《跟着贝尔去荔波》旅游产品,让游客沿着贝尔的足迹游览荔波山水。
刚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织金洞景区在今年暑期迎来爆发式增长。针对秋冬淡季,织金洞推出五折门票的优惠吸引游客,70岁以上的老人和学生还可享受折上再五折。“溶洞冬暖夏凉,受天气影响较小,所以我们在淡季想方设法吸引更多游客,缓解旺季的客流压力。”织金洞景区管理局副局长彭雄介绍说。
“快进慢游”尽享贵州之美
为充分利用国际旅交会这一重要平台,我省8个市州旅游部门分别组团,40余家旅游部门和企业参展。
省旅游局副局长余泠介绍,今年旅交会是贵州参展数量最多的一届,参展商如此重视本届旅交会,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贵州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对贵州旅游大发展达成的共识;得益于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找到了自身发展特色,增强了自信;得益于贵州旅游大交通的巨大改善。
“明年底,沪昆高铁将全线贯通,打造快旅慢游产品非常重要。”余泠说,我省将依托高铁沿线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深化省区间的旅游互动,把高铁沿线景点串成景区,打造高铁旅游精品带。此外,立足于“深度化”市场需求,推出覆盖全省、带动全域、延伸周边的休闲度假精品线路。“让游客走到哪里都能停下来观风景,尽享多彩贵州之美。”
今年10月,在贵州举办的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开启了我省打造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新旅程。
为此,我省将更加注重产品业态创新,在大力发展山地景观旅游、乡村特色旅游的同时,探索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运动、汽车露营、科普探险、修学旅行等新兴业态,加快打造重点景观和精品线路,把景点扩成景区,把景区连成线路。
更加注重提升文化内涵,推动山地旅游与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工业文化、城镇文化、建筑文化等深度融合,保护好山体、水体、林体等生态细胞和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特色建筑等文化元素。
更加注重配套服务,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同时,提供现代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借助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和年底实现“县县通高速”的有利条件,着力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山地旅游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