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穿越历史与时光的迷雾 解读中华文明密码

2016-01-11

  最近,马蹄金、虫珀、玉璧等珍奇文物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相继出土,也让考古文化热潮席卷了整个南昌。江西是文物大省,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丰厚的遗迹和文化遗产。近一段时间,除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江西也有不少考古大发现,这些考古成果的出炉,其实也是在告诉人们,关于我们的过去,还有许多未知值得探索。

  潦河流域发现史前文明痕迹

  安义发现江西最早的古人类

  发源于九岭山脉、修水之巅的潦河,起伏跌宕的地形地貌,裹挟水流的沙石,经河水的冲刷打磨,形成丰富多彩的“潦河奇石”,同时也孕育了江西最早的原始人类。

  今年46岁的安义县市民胡贤钢酷爱收集古董、石头,是个狂热的考古迷。1988年9月,当时19岁的他在安义县城北1.5公里的彰灵岗闲逛。偶然间,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引起了胡贤钢的注意,“那是一件手斧状石器,我认真与《古人类论文集》一书的手绘图片作了比较,一模一样。”几经对比,可能捡到了旧石器时代文物的想法,让胡贤钢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要找专家给自己鉴定,胡贤钢打定主意后,同年12月便去了北京寻访专家。几经辗转,胡贤钢来到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遇到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经过鉴定,李超荣基本认定胡贤钢带去的石器就是5万年前的石器。

  1989 年5月,胡贤钢和李超荣与现任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徐长青一起来到安义县,对潦河流域彰灵岗、凤凰山、台山上徐村3个属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活动点进行为期1个多月的考古调查,他们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遗物数十件,其中就有石斧。经过那次调查,李超荣将安义潦河旧石器时代遗址定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 那次发现,是旧石器文化在江西的首次发现,填补了我国已知旧石器在省区分布上的一个空白。

  2015年3月27日,胡贤钢在安义县黄洲镇的一处海拔高度为49米的山坡上找到了8件大型旧石器,包括尖状器、砍砸器等。他将旧石器的照片传给了李超荣与徐长青,引起了两位专家的高度关注。 2015年5月7日,两位专家带领考古队来到安义,对潦河流域的史前文明线索作进一步的调查。此次调查两位专家及工作人员在遗址上又找到了手斧、刮削器、 石刀等旧石器文物,在黄洲镇茅店舒家垄找到了硅质岩的砍砸器和石英质地的石球,其地质时代属于中更新世,距今约50万年,这也意味着,根据调查结果,将人类在江西地区活动的历史推前至50万年前,并证明潦河流域是探索江西史前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李超荣表示:“可以这么讲,江西最早的古人类出现在安义,江西的史前史从安义开始,因为目前安义发现的旧石器文物是最早的。”

  丰城发现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址

  将江西筑城史往前推了上千年

  城池筑城体系是中国古代筑城的基本形式。我省此前考古发现的樟树筑卫城遗址,上限距今约4500年,在当时鉴定为江西最早的大型筑城遗址,该遗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

  2015 年上半年,在东乡至昌傅高速公路丰城桥东段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晚期聚落遗址。该遗址位于丰城市桥东镇更新村老詹村小组。遗址四周环绕一圈壕沟,包括壕沟在内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110米,比周边高出3至4米,是一处典型的台地型遗址。经抢救性考古发掘,联合考古队已发掘房址10处、墓葬6座、灰坑60个,出土了部分陶器和石器。陶器有陶纺轮、鼎、豆、壶等,器表装饰以刻画为主,其次为拍印、戳印等纹样。石器主要有镞、锛、凿、斧、刀等,通体磨光, 制作精细。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为保存完好的典型环壕聚落,堆积较厚,遗址外围有城墙和壕沟,地层关系复杂,遗迹丰富。

  考古专家推断,该遗址与樟树筑卫城遗址和新余拾年山遗址的文化内涵类似,是我省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大约距今5500多年。该遗址对研究江西史前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对研究丰城早期村落和城市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道教遗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期待破解大上清宫之谜

  2015 年8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了2015年度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大上清宫遗址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等级道教宫观建筑基址,也是我国道教祖庭的所在地,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宫观建筑实例,为我国古代宫观建筑规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14年6 月,大上清宫二期施工期间,现场意外挖掘出大上清宫遗址,文物部门及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前期考古发掘共开展了半年时间,揭露面积2500平方米,发现的宫观建筑基址有龙虎门、玉皇殿、三官殿、偏殿、厢房、碑亭等,除北部的玉皇殿遗迹损坏较大,仅保存有北墙的局部外,其余皆保存较好。

  此次考古发掘是我国第一次较大规模的道教遗址发掘。考古发掘揭示的大上清宫遗址地层关系清晰,时代序列较完整,出土遗物反映了宫观从宋到元明清各时期不间断延续活动的过程,与文献记载大上清宫自宋代即在此发展、并为永固之址相符。同时,考古遗迹揭示的以龙虎门——玉皇殿为中轴线的建筑群基址,与清代写实画家关槐的《龙虎山鸟瞰图》以及娄近垣《大上清宫全图》所绘吻合,说明现考古遗迹就是大上清宫明代遗存,是北宋以后龙虎山道教祖庭的主体。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专家信立祥对此次考古挖掘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这次把规模如此之大、具有皇家等级的天师道祖庭发掘出来,是我国道教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2015年上半年,省考古所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申请,并得到了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文保处的积极支持,发掘申请顺利通过。为继续做好大上清宫遗址的现场考古发掘工作,省考古所认真编写了大上清宫遗址2015年——2017年考古工作计划,并对遗址的保护做了初步的规划。与此同时,寻找更早时期的道教文化遗存也将是发掘的一个重要方向。

  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震惊世界

  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

  2011 年3月23日,一通群众举报电话引出一座沉睡2000多年的古墓,在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从盗洞和出土葬具构件看,该墓葬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人员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和对墓葬周边区域开展考古调查。至2015年12月,历时近5年,考古人员对墓葬周边紫金城址、贵族和平民墓地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城址和墓地分布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掌握。之后,解剖了以该墓葬为核心的墓园,发掘了墓园内的祔葬墓和车马坑,以及祠堂、寝、厢房等建筑基址和道路、排水系统,然后对主墓进行发掘,出土了青铜器、漆木器、金器、铁器、玉器、纺织品、陶瓷器、竹简、木牍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这是秦汉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展示利用价值。”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发掘之初,国家文物局就要求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推进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墓园是目前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其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信立祥说:“这次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园的发现,填补了考古学史上的一项空白。”

  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资料,考古专家基本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汉代紫金城遗址为海昏侯国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组成的体系完整的海昏侯国聚落遗址,整个遗址分布面积达5平方公里。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墓的北藏阁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按汉制换算相当于50公斤黄金,反映了西汉王朝的“赙赠”制度。特别是成功获得了汉代铜钱以一千文作为一个基础单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一千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在主椁室的西侧,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最早的孔子像。

  专家认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对于研究、认识西汉列侯等级葬制具有重大价值。迄今已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特别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墓及其车马坑出土的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分享到:
责任编辑: